本週出伏!出伏後30天,這4忌,請勿踩!

本週出伏,秋逐殘夏,最熱的時光也算是熬出頭了。天涼好個秋,難熬的苦夏隨著伏天一起滾蛋,要不撒花慶祝一下?

不!還不是時候!

出伏後到秋分這一個月,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這30多天,堪稱我們養生路上「最兇險」的一段時光。

此時節正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話說「

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

」,出伏以後,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一冷一熱不好穿衣保健,稍有不慎就容易爆發一些外感疾病。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朋友這時候更要注意

,冷熱交替一折騰,中風、心梗太容易觸發了,很危險。

下面我們把出伏到秋分這段時間的養生注意事項列一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著手,一起平安度過這最兇險的30天。

本週出伏!出伏後30天,這4忌,請勿踩!

出伏4忌,勿踩!

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五臟俞穴皆會於背,或令人扇風,夜露手足,此中風之源也。

初秋的北方已有涼意了。而南方儘管有「秋老虎」一說,但立秋一過,秋風便含蕭瑟之氣,整夜空調、裸睡以及日常冷飲都要節制了。

此時寒氣易從手腳心、膝蓋和背部俞穴進入,潛伏於五髒六腑。

1、外出防風

隨身帶超薄外套或圍巾披肩,早晚、雨後的天氣涼爽,防止受風。

2、睡時防寒

睡覺時候保護腰腹後背,少睡涼蓆,避免受涼導致身體僵硬,頸椎不適。

3、秋瓜壞肚

西瓜、香瓜等伏天解暑的水果要少吃了,寒涼傷脾胃,容易腹瀉。

4、秋補有道

天氣漸涼,胃口便也開了,可以吃燉煮的肉類或涮鍋子來補秋,不要太過油膩,令消化不良。素食者可多吃五穀種子和根塊的土豆、南瓜一類。

本週出伏!出伏後30天,這4忌,請勿踩!

入秋多吃酸甘,養陰防溫燥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出伏以後秋意漸旺,

這個時候養陰補液就好像在傍晚澆花,水分不會被「伏天」的太陽蒸發掉,同樣的水分投入,得到的效果會更好。

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秋天「

燥氣當令,易傷津液

」,這個「燥」字,形象上來看,就是一把火烤著一架肺泡的樣子,所以滋養肺陰勢在必行。

人們容易出現口乾、咽燥、面板乾澀甚至便秘等情況,所以潤燥成為立秋後的重點。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本週出伏!出伏後30天,這4忌,請勿踩!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另外肺在五色裡屬白,可以透過多食白色的食物來達到健脾祛溼、補益肺氣,比如蓮子、山藥、茯苓等。

所以出伏後很適合吃這道四神湯,四神湯是一道曾在臺灣地區火爆數十年的一味湯品,其主要配方為蓮子、茯苓、懷山藥、芡實,四道夏秋養物一經組合,不僅可以發揮健脾的基本食效外,另有祛溼和養顏的功能。

本週出伏!出伏後30天,這4忌,請勿踩!

而四神湯的基本做法就是準備蓮子、茯苓、懷山藥、芡實各二十克,洗備用;輔以豬肚、排骨三百克,慢火用砂鍋細煨即可。

如果不喜葷腥,就可以替換成素什錦,或再多放一點黨參來代替肉的火性即可,其實就算單用食材熬煮不新增其他東西,湯品也屬實配得上“香甜軟膩”這四個字。

現在人們生活普遍忙碌,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都在為生計奔波,每天花費太多時間去調製燉品的也不太現實,恰好這款糕能夠幫你,快捷、方便、易攜帶,無論是出門在外、還是辦公,來上一塊。

這個糕是用糯米、薏苡仁、茯苓、白扁豆、山藥、蓮子、芡實這幾種的白色食材做成的。

本週出伏!出伏後30天,這4忌,請勿踩!

軟糯,肉質細膩的壚土鐵棍山藥,不僅營養高於普通的山藥,味道也好,甘甜,老人小孩都愛吃;

潮州的土地肥沃,養出來的芡實也是色白粒大的,散發一股清香的味道;白扁豆,可是祛溼解暑的佳品,也是脾胃喜愛之物。

本週出伏!出伏後30天,這4忌,請勿踩!

薏苡仁我們都吃過,也就是薏米,有著生命健康之禾的美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礦物質、膳食纖維等,是一種營養均衡的穀物,對於祛溼也有幫助。

本週出伏!出伏後30天,這4忌,請勿踩!

蓮子,味道甘甜,吃起來清新爽口,尤其是它的蓮心,很下火,正適合秋燥漸起的立秋後食用。

山楂,酸酸甜甜,可以生吃也可以做成果脯果糕,像是上面油膩的東西吃多了,來兩顆山楂,感覺瞬間就沒那麼膩慌了。

本週出伏!出伏後30天,這4忌,請勿踩!

田陌上糕 軟糯香甜 210g/盒(7g*30塊)

¥

76

度小店

月銷1012

購買

本週出伏!出伏後30天,這4忌,請勿踩!

但光有好的原料還不夠,製作工藝也是很重要的,要保證其中的營養不流失,同時還得兼顧口感,找到好的比例搭配。

經過12道工藝,保留了原有食材的營養,進行低溫烘焙,咬上一口,充滿糯米的清香,軟糯香甜,咬上去不同於幹掉渣的糕點,這個吃下去也不噎得慌,而且是用的麥芽糖,甜度適中,吃不了太甜的朋友,也可以放心吃。

本週出伏!出伏後30天,這4忌,請勿踩!

像是我們偶爾外面聚餐放縱一下,就可以來上一塊。如果早上來不及吃早飯,吃兩顆墊墊肚子也是不錯的。

本週出伏!出伏後30天,這4忌,請勿踩!

睡飽防秋乏

早睡早起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出伏以後天氣會真正慢慢轉涼,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所以,人們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應的調整,順應天氣,早睡早起。

要多早呢?

「與雞俱興」的話,推算來看是晚上9點前就要入睡了,放在現在肯定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我們領會精神,順應環境,不拘泥於9點,但有一個總則。

晚睡不宜晚過子時(23點),早起不宜早過寅時(5點)。

也就是說夜裡11點到早上5點,這6個小時是睡覺的黃金時間,儘量的要保證它。

按照子午經流注次序,這6個小時依次為膽經、肝經、肺經當時,必須在人體處於休息狀態下才能發揮各自的作用,逆之則傷身。

本週出伏!出伏後30天,這4忌,請勿踩!

秋凍是要斂陰,不是讓你作死

老話兒說「春捂秋凍」,但也要辯證著看,不是讓你秋天寒風起來了還露肚臍小短褲,西瓜冰棒小空調的,那不是「秋凍」,那是作死。

為什麼說要秋凍呢?其實是要斂陰,不要出太多的汗,否則容易耗傷氣血。我們講秋季是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果涼了還出汗過多,就和收藏的養生原則相違背了。

那麼怎樣才是正確的「秋凍」?這裡有個「三暖二涼」的原則可以參考,孩子大人都適用。

一個是要背暖。

有些女生外出會隨身帶一個披肩,這個習慣就非常好,坐地鐵或者空調房溫度太低,可以幫助擋風防寒,保證背部是溫暖的。

第二是要肚暖。

所有動物都會特別注意保護腹部,腹腔裡有許多重要臟器但又相對脆弱,腹部受寒了很容易會腹痛腹瀉。

第三是要足暖。

寒從足底,腳暖全身都暖和了,脾經、腎經的氣血都是從足底升起的。

本週出伏!出伏後30天,這4忌,請勿踩!

我們穿衣服要做到暖背、暖肚、暖足,但都太熱也不行,還要做到二涼。

一是要頭涼。

就是頭面要清爽,不要就是老捂著帽子出著汗,頭熱人容易昏沉。

二是要胸涼

。胸涼就是胸前不要捂太多,這樣氣機不順,容易煩悶,但是肚子要注意捂多一點。

說到這裡呢,大家就明白了所謂的秋凍是怎麼一回事了。並不是讓人凍得發抖,只是不要出汗太多就可以了。

本週正式出伏了,季節更替,秋涼漸起,這種時候,希望大家都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尤其是

體弱陽虛的老年、先天不足的孩子,還有氣血兩虛的女生,以及不得不熬夜的醫護人員、寶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