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完成人效管理

四步完成人效管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穆勝

網際網路與數字化時代醞釀了大量的不確定性,讓老闆異常關注組織能力,而人效是組織能力的最佳代言。近幾年,經濟發展進入存量時代,讓老闆們對於效能(Efficiency,也即效率)更加關注,人效自然是重中之重。說誇張點,所有的老闆似乎都懷疑企業的人多了,或者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01

人效熱度與HR危機

穆勝諮詢的《2021中國企業人力資源效能研究報告》(以下或簡稱“研報”)資料顯示,高達69。4%的企業老闆和高管在各種場合時常提及人力資源效能(人效),與2020年的72%相比變動不大,

“人效”依然處於老闆和高管心中的C位。

四步完成人效管理

圖1:企業高層對人力資源部門和人效的重視程度 資料來源:穆勝企業管理諮詢事務所《2021中國企業人力資源效能研究報告》

但是,人力資源部門承接這種關注的方法似乎有點簡單粗暴了,他們大多死守編制和人工成本,還堅定地以為這就是提升人效的唯一辦法。這種“龜縮”的方式,限制了企業的成長,自然也會引起老闆的不滿。

其實,人效體現為投產比,但強調的是增長,或者說,是“精實增長”。

研報資料顯示,只有57。3%的企業老闆和高管將人力資源部視為價值創造部門而非後勤部門,與2020年的69%相比降幅明顯。

在經歷了對於HR提升人效的期待之後,老闆的信任度明顯下降,是一個值得引起重視的訊號。

如果HR對於人效的理解不能迅速回歸正軌,明年的資料還會進一步下降。

我們預計,如果這個資料下降到50%,人力資源專業的根基就會被撼動。

不少HR有這樣一個僥倖心理——老闆們經常指手畫腳,是因為他們不懂人力資源,不管怎樣,企業少不了我們這個職能。

這是錯誤的,人力資源的工作重要,但真的不一定要由HR來完成。在有的企業,CHO向CFO彙報;在有的企業,流程或數字化部門覆蓋了絕大部分的OD工作;在有的企業,直接成立了改革辦公室來引領組織轉型工作;更別談無數的SaaS已經開始接管人力資源工作……

02

人效管理已經是標配了嗎?

人效熱度究竟如何?不光要看老闆們是否提及這個概念,更要看企業裡是否在考核人效。

研報資料顯示,39%的企業採用人力資源效能考核人力資源部門的績效,有42。8%的企業採用人力資源效能考核業務部門的績效或決定人編、人工成本分配。

兩項資料均未超過50%,疊加後僅為31。7%,結合70%左右的老闆在高喊人效,說明

很多企業對於人效的重視僅存在於口頭層面,還未落地應用。

四步完成人效管理

圖2:企業用人效考核人力資源和業務部門情況 資料來源:穆勝企業管理諮詢事務所《2021中國企業人力資源效能研究報告》

這個很好理解,有相當一部分老闆們強調要重視人效,實際上可以翻譯為“要少招點人,要少發點錢”。他們並沒有想過要實施積極、科學的人效管理,用合適的人力投入去推動業務快速增長。可以說,他們對於人效的理解和傳統HR沒有任何區別,依然是傾向於“龜縮”。但是在人效理念的普及下,過去各部門用大資源換大績效的“障眼法”已經越來越沒有市場了。

此外,31。7%的重疊度依然很高,這說明人效管理如果被企業落地,則容易全面鋪開應用。

這個也很好理解:一方面,只用人效考核人力資源部而不考核業務部門,前者根本沒有抓手去提升人效;另一方面,既然已經用人效考核業務部門,人力資源部自然應該承接公司的人效指標。

我們在調研中也發現,大多企業人力資源部“統管”人效的方式過於簡單粗暴,只是把自己承接的人效指標進行了機械分解,並沒有考慮不同業務型別進行人效的彈性管控。國內企業的人效管理水平還處於初級階段。

03

人力資源轉型路在何方?

我們也從兩個角度深入探討了人力資源專業當前的問題:一是人力資源內各模組的協同性,這說明了這個系統整體運作效率的高低;二是人力資源工作的戰略性,這說明了人力資源工作是否有主題,指向確定的輸出目標。

兩個方面得到的反饋都不樂觀:

一方面,僅有38.7%的被調研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內的職能模組真正做到了有效協同。

大量企業內,人力資源各模組背對背運作,相互之間極少交流。

另一方面,僅有42.5%的樣本企業有明確的人力資源戰略,且以此統領各項人力資源工作。

大多數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是缺乏頂層戰略和系統性規劃的,這會使得人力資源工作無法創造真正的價值。我們在隨後對部分樣本進行了追訪,發現有幾乎一半左右的企業誤解了“人力資源戰略”。他們所謂的人力資源戰略,僅僅是日常工作的“文案式表述”而已,如“核心人才戰略”“股權激勵戰略”。

針對這些困境,人力資源工作應該如何突圍呢?主要有兩條路徑,當然,相當一部分企業是“雙線並舉”。

一部分企業關注組織開發(Organization Development,OD),走向組織轉型。

資料顯示,有47。2%的企業已經認識到組織結構問題制約了人效,他們將組織轉型作為提升人效的主要手段,並於近期有明確的組織轉型計劃。在OD沒有推進之前,HR工作肯定是事倍功半。

另一部分企業依然關注選用育留,推進了資料化人力資源管理。

資料顯示,有35。5%的企業真正進入了“資料化人力資源管理”的節奏。他們意識到,如果不讓人力資源由語文題變成數學題,選用育留很難做到“專業”。當然,如果我們收嚴口徑(如對資料化的質量設定標準),這個比例將進一步大幅收縮。

四步完成人效管理

圖3:企業組織管理動作發展現狀 資料來源:穆勝企業管理諮詢事務所《2021中國企業人力資源效能研究報告》

04

走向人效管理

無論是“組織轉型”還是“資料化人力資源管理”,都必須交出人效的答卷。但對於人效管理,大多企業還處於摸索狀態。這裡,談談穆勝諮詢在實踐中總結的人效管理思路。

四步完成人效管理

圖4:穆勝諮詢人效管理四步法 資料來源:穆勝企業管理諮詢事務所

第一步是進行組織與人力資源資料診斷。

這意味著要在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領域進行“全面體檢”,以資料呈現人效、組織、人員、職能等維度的精準狀態,對其表現水平進行判斷,並形成方向性建議。簡單說,要掃描出上述幾個方面分別存在什麼短板?如何對接生意需求?如何進行突破?

這就是資料化人力資源的領域,我曾提到過,IBR是三大基礎。其中,I即指標(Indicator),穆勝諮詢會持續對業界進行披露,這個應該不會成為難點。關鍵是兩大技術壁壘:一是指標的基線(Baseline),例如,計算出員工晉升指數後,應該有個標準——多少叫“高了”,多少叫“低了”;二是指標之間的協動關係(Rule),例如,扁平化指數的升降一個單位對於人效會產生什麼影響。

這個就需要資料研究上的沉澱與功力了,沒有大量研究人員以資料科學家一樣的姿態紮根進去,很難形成突破,指標只會變成沒用的裝飾。

第二步是人力資源戰略制定與規劃。

這意味著要基於模型和資料,分析選擇企業的人力資源戰略方向,並形成基於人力資源戰略的人力資源規劃。

傳統的人力資源規劃問題不小:一方面,缺乏人力資源戰略引領,思路零散,導致選用育留各自為戰,淪為了“人力補給計劃”。另一方面,缺乏人效的量化要求,以所謂“支援公司戰略”為目的,越做越憑感覺,最後的效果完全隨緣。

這個環節應該回答如下問題:

人力資源戰略的主題是什麼?激勵型?賦能型?混合型?

人力資源效能應該如何規劃?哪些業務要收效能,哪些業務要放效能?

人力資源隊伍應該如何規劃?人才倉分幾個?哪個是一級人才倉,哪個是二級人才倉?

人力資源職能應該如何規劃?哪個職能是正面戰?哪個職能是側翼戰?

……

第三步是人力資源效能管控方案。

這意味著要為企業的各類部門確定不同的人力資源配置思路,以各種方式定向干預,確保人力資源精準注入業務(不浪費),成為推動業務的強勁動力。

一方面,深度理解前臺業務部門是必須的,業務所處階段、業務的屬性、對於公司的戰略地位等都必須要理解。另一方面,還要深度理解中後臺部門的輸出標準、價值創造規律等資訊,例如,研發部門的人效如何衡量。只有如此,才能為每個部門設計人效標準,形成最優人力配置思路。這一步,大量的資料分析是必要的,千萬不能拍腦袋。

有了每個部門的人效標準,剩下就是管控方式了。要麼是效能包乾(管控靠後),要麼是精準核編(管控靠前),當然也可以有混合模式。

第四步是人力資源的職能最佳化方案。

有了前面的步驟作為基礎,人力資源職能最佳化的方向就很明確了,企業可以自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向,鋪排改進計劃,按階段逐步推進。

根據我們的經驗,組織構架、人員汰換、薪酬考核和人才培養四個方向上,都能找出人效提升的巨大紅利空間,一挖一個準。例如,我們透過改變薪酬的固浮比,讓浮動部分最大程度與市場績效相關聯,人效必然提升。

長期深耕這一領域後,我有個很深的體會——

人力效能管理終究還是資料科學。正是基於這個原因,企業想自己摸索出方案而不依賴專業機構,可能性不大。

但專業機構(諮詢界、學術界等)如果沒有資料科學作為底層,僅僅是用新概念包裝過去的老產品,人效管理就會成為絢爛一時的“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