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特產鹹面線,炒熟後口感柔韌有彈性,鹹香四溢,你吃過嗎?

“民以食為天”,生命誕生之時,便是吃的活動開始之日。中國幅員遼闊,是世界上最重視“吃”的民族。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食文化”。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比如人們日常食用的麵條就超過了一千多種,由於地域迥異,製作方法也是各顯神通,比如山西的刀削麵、武漢的熱乾麵、四川的擔擔麵、蘭州拉麵等等,而在潮汕地區,有一種麵食叫做“鹹面線”,是閩南與粵東交界一帶製作的一種乾麵條,是當地特有的特色傳統麵食,也是有名的潮汕特產之一。潮汕鹹面線,也叫潮汕麵條,或者是長壽麵,是用麥面加適量食鹽揉成麵糰,捏扯成線狀,晾曬乾後,蒸熟成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和海內外僑胞所喜愛。鹹面線在潮汕地區有著很高的地位,喜慶日子或者是請客吃飯,面線永遠佔據著主角。上了年紀生日做壽宴,都要炒一盤很大的壽麵,柔軟而富有韌性,口感順滑,象徵著長壽的意思。

潮汕特產鹹面線,炒熟後口感柔韌有彈性,鹹香四溢,你吃過嗎?

至於為什麼叫“面線”而不是“麵條”嘛,鹹面線選用優質小麥粉配以鹽水加工成細如絲絮韌如綃的細長麵條,其狀細長如線,柔韌有彈性,故謂“面線”。面線大都由手工作坊製作,製作工序非常繁雜。麵粉、食鹽、水和勻後,要經過揉、搓、甩、拽(用竹竿),然後掛於竹竿上曬乾,最後窩成一尺來長一束才算完工。曬麵條時陽光不能太猛,特別是冬天乾燥,要判斷天氣是否有強風。第一次拉的麵條很粗,邊拉長細,邊曬太陽和吹風,並用竹枝及時挑松,使其逐條分開,這樣把麵條從大拉到小,拉成細而長的面線,之後未乾之前要收下來,下爐蒸熟,然後等面線干時就用紅紙條包裝成一束,古時候包裝還用“紅棕繩”,也叫“紅頭繩”,因為面線都是要做好事、歡喜事時用的。

潮汕特產鹹面線,炒熟後口感柔韌有彈性,鹹香四溢,你吃過嗎?

鹹面線的烹飪方法有很多種,在潮汕地區,主要的烹調法是炒麵線。由於面線自己的鹹香味夠足,素炒即可。韭菜綠豆芽炒麵線是最經典的,新增葷料反而吃不出面線的本味,有畫蛇添足之嫌。無論如何烹調面線,都必須經過一道工序,就是汆燙。這道工序有兩種作用,一是使面線軟化、熟透;二是去除過多的鹹味。實在是無肉不歡的,可以加上點肉絲或者潮汕肉卷,打上一個雞蛋也是極好的。炒熟後的鹹面線口感柔韌有彈性,鹹香四溢,吃了一碗會想著要第二碗、第三碗的,並且還會念念不忘。凡是來潮汕或回潮汕的人,都會帶些出去的。

潮汕特產鹹面線,炒熟後口感柔韌有彈性,鹹香四溢,你吃過嗎?

面線要置於陰涼、密封處,不易腐敗滋生細菌,貯藏期長。食用時用開水燙一下,再進行烹飪,食用很方便。對於祖輩來說,學會一門手藝不僅是為了生計,還是希望能把它傳給下一代,“傳承”這兩個彌足珍貴的字便成了祖輩的夙願。童年的滋味飄在記憶的天空裡,童年裡的快樂藏在我們記憶的深處裡,收穫簡單的回憶,重溫回憶的簡單,便是最簡單的幸福所在。小夥伴們,潮汕特產鹹面線,炒熟後口感柔韌有彈性,鹹香四溢,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