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年糕是這麼打成的 海寧老師傅千“槌”百鍊 “年”味飄香

2018-02-08 19:20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沈虹 通訊員 鄔振東

春節將至,2月8日,黃灣鎮錢江村,一場村晚正火熱上演。寫春聯、做草編、看晚會,現場熱鬧非凡。

傳統年糕是這麼打成的 海寧老師傅千“槌”百鍊 “年”味飄香

現場,朱立波和其他幾位打年糕的師傅正掄著木榔頭打年糕,吸引了眾多村民的圍觀。當新鮮出爐的年糕被擺上桌,大家紛紛搶著品嚐年糕頭的滋味,這就是過年的味道。

傳統年糕是這麼打成的 海寧老師傅千“槌”百鍊 “年”味飄香

習得一門好手藝

朱立波,黃灣鎮錢江村人,今年53歲。

17歲時,朱立波開始跟村裡的前輩學習打年糕,“以前自己沒有活幹,就靠這個謀生。”春節之前,村裡打年糕的人特別忙,他便從打下手開始學起,一點點地掌握了打年糕的這門手藝。

每年春節之前的十五天,就是朱立波最忙的時候了。“年糕要在立春之前打好,冬天氣溫低、溼度也低,打出來的年糕口感好,也更容易儲存。”朱立波說。

春節之前,附近的村民就挑著糯米來朱立波家裡打年糕。“那時候特別忙,從早打到晚,最多的時候一共打了200擔糯米。”朱立波說,以前他們打年糕用的是石錘,現在為了安全改用了木槌,“但木槌的分量也不輕,有十幾斤重,掄久了第二天肩膀和手臂也是酸得抬不起來。”

打年糕的辛苦自不必多說。冬天室內外氣溫低,而蒸年糕時又會產生高溫蒸汽,一冷一熱的滋味並不好受,而且在拌糯米的時候還容易被蒸汽燙傷。一不小心,手上難免被燙出幾個水泡。

30多年下來,朱立波掌握了一手打年糕的好技藝。憑藉著這雙手,他打年糕的收入也在日漸看漲,“過去打100斤糯米賺8毛錢;現在打1斤糯米就能賺1塊錢。”

更重要的是,他和其他幾位師傅打的年糕得到了周邊村民們的誇讚。“他們說我們的年糕浸泡在水裡不會散開,水很乾淨,也就是說年糕的質地特別好。”朱立波樂呵呵地說,現在不僅是錢江村,而且五豐村、閘口村、尖山村的人都會找他來打年糕。一些商戶也專門出售他們打的年糕,尖山新區企業裡的員工也會買一些帶回老家去。

傳統年糕是這麼打成的 海寧老師傅千“槌”百鍊 “年”味飄香

千槌百鍊出韌勁

打年糕是個體力活,也是個技術活。

朱立波說,打年糕一個人幹不了,需要兩個人配合,忙的時候甚至要四五個人。

師傅們要先把糯米淘洗乾淨,但不能浸泡太久,否則糯米吸了太多水口感就不好。

然後要把糯米送去廠裡打成粉,但又不能打得太細,否則年糕就容易散開,沒有那股子韌勁。

朱立波說,過去沒有加工糯米粉的機器,他們就只能用石磨來磨粉,然後用篩子篩出粗細均勻的粉,才能做年糕,相當費時費力。

這樣的糯米粉還要晾放十天。之後就用水把糯米粉攪拌均勻,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不能太水也不能太燥,總而言之,就是要掌握好度。

然後便是上鍋蒸了。在農家,師傅們用柴火生起地灶,在灶頭上擱上大木桶,便可開始蒸糯米粉。

糯米粉可不是一股腦兒地全往裡倒進去的。只見朱立波往木桶裡一層層地慢慢加進去,不能加得過快,要熟一層加一層,否則就會有夾生。

不一會兒,木桶上便開始冒出了一股股蒸汽,周圍有小孩子好奇地往裡張望,只見白色的糯米粉已經在桶裡成型了。

帶著滾滾的熱氣,朱立波和陳金龍兩人端起木桶,將裡面蒸好的米糕一下子倒進石臼中。一股糯米的清香飄散開來,引得圍觀群眾的陣陣掌聲。

最精彩的打年糕環節就要上演了。只見陳金龍擼起袖子,拿起木榔頭,舉到和肩膀差不多高的位置,然後重重地往石臼裡捶下,木榔頭砸在了糯米糕上,留下了一個深深的印子。

就這樣,陳金龍一錘接著一錘地打著糯米糕,朱立波不時地將石臼裡的糯米糕“翻個身”,換一面繼續捶打。五六分鐘之後,兩個人交換分工,由朱立波掄錘,陳金龍翻面。不一會兒,兩個人的頭上就直冒汗珠了。

逐漸地,糯米糕變成了糯米糰,質地變得更加密實,其實年糕中蘊含的韌性就是靠打年糕的師傅們一錘一錘地敲打出來的。

將打完的年糕放進蒸籠再蒸一下。幾分鐘後,開啟蒸籠,透過層層的蒸汽,一塊飽滿光潔的年糕正躺在裡面,蒸汽帶著糯米的甜香飄散開來,讓人忍不住咽起了口水。

隨後,兩位師傅拿了一塊年糕布,把年糕用布裹好抬上一塊平整的木板,一人一頭把年糕拉長,用線切成小塊,免費叫大家品嚐。剛切下來的年糕頭,還沒沾到桌子,就被在場圍觀的群眾一把搶走了。

傳統年糕是這麼打成的 海寧老師傅千“槌”百鍊 “年”味飄香

吃年糕 年年高

魚米之鄉的海寧盛產水稻。每年到了冬天,村民們家裡有了餘糧,都會拿到朱立波這裡,找他打成噴香軟糯的年糕。低溫之下,一塊塊年糕儲存起來很方便,需要食用時便切下一塊,用水浸泡使其變軟,既可以和青菜一起炒著吃,也可以煮在粥裡吃。

這樣一來,整個冬天到開春都能吃上。如果貯存得當,甚至可以放得更久一些。“一大塊年糕能頂好幾碗飯,吃了就有力氣幹農活。”朱立波笑著說,大概這也就是為什麼春節大家有打年糕的習俗吧。

據說,最早的年糕是用於祭祀的,到後來才成為春節應景的食品,歲歲寄託著美好的希望。吃年糕不僅為了這是種美食,更因為它有著很好的寓意。因為糕與高同音,也便有了“吃年糕,年年高”的佳話。

隨著時代的變遷,有的地方不再用手工來打年糕,改用機器打年糕,但沒有了熱熱鬧鬧的打年糕場景,總歸缺少了過年的那種氛圍。“而且機器打出來的年糕總不如手工打的年糕那樣香、那樣可口好吃。”所以,朱立波和其他幾位師傅一直堅持著手打年糕。

這些年來,朱立波的手打年糕還變出了新花樣。“比如,我們前幾年還做了綠豆年糕、紅豆年糕、芝麻年糕、桂花年糕,別人吃了之後都覺得味道特別好,今年太忙了,沒來得及做,以後還會試著做更多種類的年糕。”

如今,朱立波已經把打年糕的這門手藝傳給了自己的侄兒,他也希望有更多年輕人能夠將其傳承下去。

傳統年糕是這麼打成的 海寧老師傅千“槌”百鍊 “年”味飄香

傳統年糕是這麼打成的 海寧老師傅千“槌”百鍊 “年”味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