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為什麼幾代人都滅不了這個義渠? 還要秦宣太后出手

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眾,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

——《史記·蘇秦列傳》

秦國為什麼幾代人都滅不了這個義渠? 還要秦宣太后出手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威勢空前隆盛。秦惠文王七年(公元前 331 年),“義渠內亂,庶長操將兵定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軍進一步迫使義渠君向秦廷稱臣,並置義渠為“縣”。按說,這應當意味著對義渠的完全控制。但奇怪的是,此舉並未觸動義渠國的統治體制,義渠國君雖然稱了“臣”,但權位仍在。《戰國策》記載,義渠君曾出訪臨近的魏國,提倡合縱抗秦的名臣公孫衍(張儀的對頭)與之交談,表示秦對義渠的態度,取決於列國形勢的變化:當中原各國威脅秦國時,秦國將討好義渠;反之,秦國將攻掠義渠。

果如公孫衍所言,公元前318年,齊、宋、韓、魏、趙五國伐秦,秦王擔心後院起火兩面受敵,接受臣下“賂之以擾其心”的建議,“以文繡千匹、好女百人遺義渠君”。但義渠並不買賬,還是趁五國伐秦之機,“因起襲秦”。這次五國伐秦以敗北收場,反倒是義渠乘虛而入大敗秦人於李帛之下。此後雙方攻戰不休,李帛之役後4年,秦軍征伐義渠,攻佔了義渠的25座城池;秦武王元年又攻打義渠,但均未能滅亡其國。

秦國為什麼幾代人都滅不了這個義渠? 還要秦宣太后出手

到了秦昭襄王即位時(公元前306年),秦國與義渠的關係一度緩和,義渠王還親自到咸陽朝賀。正是在這次朝賀後,義渠王惑於宣太后的柔情而樂不思蜀,一直住在咸陽的甘泉宮,更“與宣太后通,生二子”。在宣太后掌權近40年內,秦國與義渠一直相安無事,直到公元前271年,“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

秦國為什麼幾代人都滅不了這個義渠? 還要秦宣太后出手

史上最後一個戎國義渠就此滅亡,秦國在其故地設定了隴西、北地、上郡三個郡,將西北邊界推至了今天的內蒙古、甘肅一線,直接與胡(匈奴)相對。義渠既為秦滅,其民自然為秦所用,這裡的居民風俗勁勇,民皆習戰,“修習戰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自是優秀的兵源,秦國據有了這裡的土地和人民,自然大大增強了軍事實力。更重要的是,秦國在此築長城備邊,終於閉合疆域而成“四塞之國”: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西有散關、北有蕭關。秦滅義渠之後,正是蕭關在今寧夏固原東南的隴山扼守住自涇河方向進入關中的通道,屏護關中西北的安全,解除了秦國逐鹿中原的後顧之憂。

本文為大魚號獨家稿件,未經大魚號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