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孔夫子並非手無縛雞的文人,而是八塊腹肌的戰士

山東曲阜有一個傳承了近兩千年的家族——孔儒世家,孔府、孔廟、孔林坐落其中,成為當今社會儒家代表遺址。

孔儒世家自春秋戰國傳承至今,尤其自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走上了輝煌的巔峰,成為皇家推崇的治世之法。

到了現代,雖然儒家思想退下了治世第一把交椅,卻依然保持著國人育人的第一思想,我們從小的教育就開始接觸儒家思想,認識孔老夫子。

不論從我們印象還是後來的電視改編中,孔子的形象一直是謙和溫潤的書生,處世不驚,教化世人,然而,這只是後世之人為孔子改進的形象。

歷史上真實的孔子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讓我們跟隨司馬的《史記》重溯那個年代。

“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史記》中記載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根據孔子生存的年代計量單位換算,具體資料難做考量,但夫子身高在一米九以上。

《呂氏春秋》中曾言: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

國門之關,指的是城池的大門,質量肯定是超級好,純實木打造,少說四五百斤沒問題吧。但根據《呂氏春秋》之言,孔子可以舉起這樣的純實木城門,這樣的力氣放在“三天一小站,五天一大戰”的古代,也是大力士級別的。

《淮南子》有云,讚歎孔子的勇猛超過春秋最著名的勇氣,跑起來可以追上兔子,單手用力就可以推開青銅鑄造的城門。

要說孔子為何會力大無窮,武藝高強,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遺傳。

根據史料記載,孔子之父叔梁紇就是歷史上少有的大力士,他人品出眾,博學多才,能文善武,曾官陬邑大夫。與魯國名將狄虒彌、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稱“魯國三虎將”。

公元前563年,晉國的荀罃、荀偃、士匄帶著諸侯聯軍進攻逼陽國。四月初九,聯軍包圍逼陽,不能攻克。孟孫氏的家臣秦堇父用人力拉了裝備車到達戰地,逼陽人開啟城門,諸侯的將士乘機進攻。逼陽國內城的人突然把閘門放下,叔梁紇雙手撐住門,把已經攻入城裡的將士放出來,為部隊的撤出爭取了時間。

孔子則是叔梁紇最小的兒子。叔梁紇在66歲(另一種說法是71歲)想魯國顏氏求婚,迎娶了只有15歲的顏徵在,後來顏徵在生下了孔子。

春秋戰國時代,混亂的戰爭年代,物資更是匱乏,人均壽命僅有四十歲左右,孔子與其父叔梁紇都活了七十多年,可見身體素質遠超一般人太多。

孔子更是出生軍旅世家,將門之後,是叔梁紇唯一的繼承人,學得一身超高的武藝行走於戰火紛飛的年代,應該是最基本的操作。

孔子六藝“禮、樂、書、數、御、射”中御和射屬於貴族課,御是駕車的能力(相當於現代的開車、開飛機的能力),射則是射箭的能力,這兩項都屬於戰場上必備的技能。

《論語·微子》記載:孔子六十三歲的時候,依然能驅車狂飆,親自為學生演示駕駛技巧。

不知名史料記載:孔子的箭法十分了得,分分鐘就能射中天上的飛鳥。有一次,孔子當眾施展箭法,吃瓜群眾裡三層外三層,把現場圍得水洩不通(蓋觀者如堵牆),由此可見,孔子的箭法極具觀賞性。

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路,年輕是崇尚暴力的好戰分子,天天領著小弟打群架,就這樣一個黑澀會頭目,後來竟然老老實實跟著孔子混,要說純靠思想教育的感化,有點難度。

戰亂的年代,隨處都有戰爭爆發,沒點武藝防身是不敢出門的,孔夫子很是隨意的帶著一群蠢徒走遍了六國,看遍了九州的風景,還能完好無損的迴歸魯國,側面也能反映孔夫子並不是任人欺負的文弱書生。

後世之人重點渲染孔子的政治、思想功績,無關緊要的武力值被隱藏了起來。

其實,孔老夫子大多數畫像中,他都是有佩劍的,這可不是王公貴族為了好看而懸掛。孔子的劍,出鞘可殺人,歸鞘不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