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雪花紋銀”真實模樣:遍佈汙漬和牙印,這樣的銀子你想要嗎

通常在古代的很多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官員家中擺著一摞一摞的箱子,開啟箱子,整整齊齊的大排的銀元寶讓人眼花繚亂。古代也常將銀子稱作“雪花紋銀”。

那麼真實情況真如影視劇中演的那樣嗎?

古代“雪花紋銀”真實模樣:遍佈汙漬和牙印,這樣的銀子你想要嗎

其實不然,民間流傳的銀子大多汙漬遍佈,上面還全是牙印,作為現代人,這樣的銀子實在是髒的慘不忍睹。

要知道古代制銀的工藝相對粗糙,製作出來以後,摻雜大量雜質。即使在剛剛印出來以後,還沒有流透過,看起來光澤度也沒有那麼亮,而是相對暗沉。經過市場流通以後,因為銀子裡面的雜質多,導致非常容易被氧化。過不了多久,在銀色表面就會覆蓋一層氧化層,隨著時間越長,氧化層越厚,沒有任何美觀可言。

古代“雪花紋銀”真實模樣:遍佈汙漬和牙印,這樣的銀子你想要嗎

銀元寶常被剪下,因為銀元寶本身分量很足,隨便一錠就夠上平民百姓家一年的吃喝用度。在民間流通並不方便。很少有普通人家,拿著一大塊銀元寶上街去買東西。

大部分情況是,把整塊銀元寶鑿下來形成碎銀,方便購買。另外在古代的商鋪中,為了方便交易,基本上出現一大塊銀元,也會有人拿著裁剪銀子的工具,俗稱戥子,按照精確到兩的分量,把銀子剪成一塊一塊的。

古代“雪花紋銀”真實模樣:遍佈汙漬和牙印,這樣的銀子你想要嗎

再者,銀子流透過程中,人們手中拿起碎銀子時,為了鑑定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銀子,摻雜了多少雜質,多多少少會拿在嘴裡咬一下,透過感知它的軟度來做大致的推斷。所以我們看現在博物館中,一些陳列的銀子上面早已經密密麻麻覆蓋滿了各種牙印,那都是經過一道一道的交易,一個又一個的人咬上去的結果。

古代“雪花紋銀”真實模樣:遍佈汙漬和牙印,這樣的銀子你想要嗎

西方人在我國貿易時,他們發現,我們以銀子作為流通的貨幣,但是在他們本國,銀子只是一種貨品。於是西方人蒐集了大量的白銀,兌換我國商品。這些白銀湧入我國以後,色澤度更高,對我們市面上現有流通的銀子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古代“雪花紋銀”真實模樣:遍佈汙漬和牙印,這樣的銀子你想要嗎

但外來銀子湧入以後,官府會把這些銀子收集起來回爐再造,重新提煉,轉為我國現用的銀元。雖然也適當提高了銀元寶的光澤度,但是隨著一遍又一遍的流通,這些銀子最終也逃不過表面遍佈汙漬和牙印的命運。當然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銀子還是紙幣,經過一道道轉手後,都難逃越用越髒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