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山後有這麼一個地方,讓科技“點化”垃圾,廢物華麗變身

在蘇家坨鎮大工村

海淀迴圈經濟產業園靜靜的佇立在山腳下

其中

一座佔地25公頃的白色建築格外引人注目

這裡就是再生能源發電廠

每日可以處理

來自海淀區的2100噸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都可以在這裡“變廢為寶”

化身寶貴的能源輸送到千家萬戶

海淀山後有這麼一個地方,讓科技“點化”垃圾,廢物華麗變身

海淀區其他垃圾的奇妙之旅垃圾入廠後,在垃圾吊操作室,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垃圾池足有31米深,裡面的垃圾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工人在操作檯上熟練地操作,懸空的垃圾吊車伸出“爪子”,每次可以抓起10噸的垃圾。▲工人在操作檯上熟練操作垃圾吊更加神奇的是,竟然一點異味都聞不到。原來,這得益於全封閉處理的生產線和垃圾池負壓控制技術,防止了垃圾味的外溢。被“爪子”吊起的垃圾投入送料口中,再進入焚燒爐內焚燒,焚燒產生的高溫煙氣透過加熱鍋爐內的水,將水變為水蒸氣,透過蒸汽管道輸送到汽輪發電機,每噸垃圾燃燒可發電400多度,年發電量可達2。6億度,可謂“電力十足”。▲垃圾焚燒爐的示意圖走進廠區主控室,一臺臺電腦和一大塊監控螢幕出現在眼前。這裡相當於人的大腦控制中心,廠內焚燒爐、發電機組的所有自動化控制都透過這裡的計算機進行,24小時都有人值守,大螢幕上顯示各個區域實時的監控畫面和生產資料,生產過程都在工作人員的掌控之內。▲垃圾焚燒爐的示意圖實際上,生活垃圾在焚燒之前,還需要經過垃圾池內脫水發酵的過程,由垃圾發酵瀝出的水分就是滲瀝液,它經過處理以後,也能成為供廠區迴圈利用的中水。眾所周知,無論哪種型別的燃燒,都會產生氣體和廢渣,垃圾焚燒更是如此。但這一現象,在產業園內卻難覓蹤影,原來園區內有一套處理的“妙招”。煙氣方面,高溫煙氣經SNCR脫硝後,進入脫酸反應塔,再經幹法脫酸、活性碳吸附後,進入布袋除塵器等一系列組合工藝,最終除去煙氣中的有害物質,達標之後才能經煙囪排出。煙氣排放資料還與生態環境部門實時聯網,以確保資料達標和排放安全。▲煙氣淨化裝置垃圾焚燒後產生的爐渣排到渣坑臨時儲存,後期進行綜合利用處理,運至建築垃圾廠,可以加工為建築材料使用,如作為道路的路基及制磚等。▲垃圾焚燒後的爐渣

海淀區廚餘垃圾的奇妙之旅海淀區廚餘垃圾處理廠乾淨整潔,被層巒疊翠的大西山環繞,佔地面積2公頃,2018年7月1日投入使用,目前廚餘垃圾處理能力達400噸/天。該廠擁有兩條先進生產線,採用好氧和厭氧處理工藝,對廚餘垃圾進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走進廠區,瀝青道路寬闊平整,垃圾運輸車停放規範;車間內,機器裝置執行平穩,工作人員保障到位。在這裡經大家之手分類投放的廚餘垃圾,經過不同的處理工序將會轉化成有機肥土壤調理劑、工業用粗油脂、生物沼氣、再生水資源等,看似簡單,卻又很神奇。下面,跟著小編一起見證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化害為利的過程,實現資源再生、迴圈利用的奇蹟吧廚餘垃圾來到海淀區廚餘垃圾處理廠後,在卸料倉實現首次固液分離,固態部分經過破碎、分選、除雜、擠壓、脫水後進入混料倉,與輔料混合,經傳輸系統傳輸至我們的生化機,新增特效菌種好氧菌,在70度高溫的狀態下經過10-12小時的裂變、聚合、生化、腐熟最終轉化成具有土壤改良功效的土壤調理劑有機微生物肥。土壤調理劑可增進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結構、刺激作物生長、改善作物品質,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強植物抗病(蟲)和抗逆性,在北京昌平草莓產區、山東棲霞平果產區、福建福鼎白茶產區均有廣泛施用。廚餘垃圾滲瀝液和經擠壓脫水後液態部分會合後,首先經溼熱水解,油水分離提取出工業用粗油脂,工業用粗油脂可作為生產生物柴油、肥皂等的化工原料。厭氧系統同樣採用了高科技HMD工藝,與傳統厭氧完成所需時間相比,平均少10天左右,且每方水平均每天沼氣產生量約70方,其熱值相當於35方天然氣,經提純後的沼氣是一種清潔能源。經過厭氧產沼後的廢水進入後續的水處理系統,最終產生可供廠區使用的再生中水資源。“華麗變身”成果展示

垃圾分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身做起自覺踐行垃圾分類共同節能環保,共創綠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