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30天可退貨,中國隔天就不退,誰給了加拿大鵝狂妄的底氣

花1萬多元買的“加拿大鵝”,商標繡錯、邊緣脫線、面料刺鼻……這樣的殘次品,居然不能退,理由更是狂妄——中國區不退貨!

近日,加拿大鵝被送上熱搜。起因是上海市民賈女士花費11400元,在國金中心的加拿大鵝專門店購買了一件羽絨服,回家後發現衣服商標繡錯了,中心太陽的位置多繡了一根弧線。

國外30天可退貨,中國隔天就不退,誰給了加拿大鵝狂妄的底氣

翻開衣服,內裡還掛著許多凌亂的線頭,而且衣服口袋內布料沒有包邊,有脫線現象,靠近聞時,面料上還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賈女士想要退貨,卻被告知退不了。賈女士向國金中心加拿大鵝門店店長投訴,店長卻表示,自己沒有權力退貨,需要總公司層面來解決,如果非要退的話,必須提供衣服不合格的檢測報告。

國外30天可退貨,中國隔天就不退,誰給了加拿大鵝狂妄的底氣

然而,加拿大鵝總公司卻以“無法透過圖片對物品進行準確的身份驗證”拒絕提供產品認證。

更讓人不解的是,當時購買衣服時,店員並未告知不能退款退貨,等到賈女士刷完信用卡,店員才拿出一份《更換條款》讓其簽名,上面寫著:除非相關法律另有規定,所有中國大陸地區專門店售賣的貨品均不得退貨。

“如果不簽名,就不能拿衣服。”本該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加拿大鵝卻私自改變為先交錢、後簽字、再拿貨,已經付了款的賈女士,無奈之下只能在這份霸王條款上簽字。

國外30天可退貨,中國隔天就不退,誰給了加拿大鵝狂妄的底氣

中國大陸地區專門店不退貨,如此雙標,憑什麼?

在加拿大鵝官網搜尋可以看到,該品牌在加拿大、美國、英國地區均有30天退貨政策,到了中國,這套標準突然就失靈了,一句霸道的“不得退貨”令人心寒。

對於中國區不退貨的規矩,北京三里屯、重慶IFS快閃店工作人員均表示,這是中國區通用條款,正常實體店鋪出售貨品都不能退,因為顧客是看到實體購買的,不過14天內可以換貨一次,線上比如淘寶店看不到貨,可以7天無理由退貨。

員工還在硬氣辯解,加拿大鵝卻認慫了。實際上,賈女士維權已有一個多月,直到如今輿論發酵,加拿大鵝才釋出中國大陸地區退換貨政策宣告。

在宣告中,加拿大鵝對《更換條款》中的規定作出了全新解讀:在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所有中國大陸地區專門店售賣的產品可以退貨退款。

國外30天可退貨,中國隔天就不退,誰給了加拿大鵝狂妄的底氣

新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明確規定,自商品收到七天內,消費者可以無理由退換貨,無論線上線下。本次事件中,賈女士在上海國金中心購買加拿大鵝羽絨服的第二天,就已經返回門店要求退貨,完全在退貨的有效期內。

有著“羽絨服界的愛馬仕”之稱的加拿大鵝,是時候付出代價了!

央廣網評論稱,用地域來區別對待消費者,這樣的“雙標”,是滿滿的“傲嬌”,必定不被中國法律所容。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也絕不是某個廠家一直條款就能有“豁免權”的。

之後,上海消保委重拳出擊,正式約談了加拿大鵝。奇怪的是,那些普通的門店員工對公司條款背得滾瓜爛熟,加拿大鵝派來的參會人員卻“一問三不知”。

加拿大鵝參會人員稱,對專門店《更換條款》的具體含義並不瞭解。上海市消保委詢問,中國大陸以外區域加拿大鵝專門店退貨條款是否與中國大陸一致?參會人員也表示,不知道。

不過,加拿大鵝參會人員確認了一件事,那就是官網上的“30日無理由退貨”的條款,並不適用於中國大陸。

國外30天可退貨,中國隔天就不退,誰給了加拿大鵝狂妄的底氣

這不就是赤裸裸的“雙標”嗎?在國外30天內都可以退貨,退貨條件僅為未清洗過、未穿戴過、仍有吊牌;在中國,拿走衣服的第二天就不能退了,更何況,這還是件本身就有缺陷的產品。

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消費者太“慣”著加拿大鵝了。據報道,今年年初,加拿大鵝在上海被消費者瘋狂搶購,門店入口甚至排起長龍,排隊時間在1小時到3小時不等。加拿大鵝旗下售價近萬元的羽絨服,幾乎賣斷貨,店員也曾自豪表示,進來10個人,9個都會買。

國外30天可退貨,中國隔天就不退,誰給了加拿大鵝狂妄的底氣

短短几個月內,加拿大鵝已經數次衝上熱搜,之前因為虛假廣告宣傳,加拿大被黃浦區市場監管部門罰款45萬元。罰款並未阻礙消費者對加拿大鵝的痴狂,前段時間,加拿大鵝推出售價高達千元的天價口罩,官方自稱不能防疫,且看起來只是帶著加拿大鵝logo的普通口罩,卻被一搶而空。

或許,加拿大鵝每上一次熱搜,都會加深吃瓜群眾對它的不滿,可願意為其買單的人卻不在少數。

國外30天可退貨,中國隔天就不退,誰給了加拿大鵝狂妄的底氣

今年第三季度,加拿大鵝在中國市場直營渠道的銷售額漲幅高達85。9%。因此,在財報中,加拿大鵝還專門強調了中國市場對整體銷售額的貢獻,並樂觀預計,在假日季到來時,中國市場對奢侈羽絨服的需求將進一步上升。

目前,加拿大鵝在中國市場已經開出超過15家門店,而在其本土市場的門店數量只有9家。在中國市場迅速擴張的加拿大鵝,是否也該學會尊重中國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