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七王之亂的始作俑者是晁錯,還是吳王劉濞,亦或是漢文帝劉恆!

在孝文帝時期,有數十個諸侯國,他們中最強大的吳國擁有城池五十多座,稍微弱一點的齊國也有三十多座城池,他們的兵馬城池是朝廷的數倍,乃至數十倍,這對於孝文帝來說是個極大的威脅。隨著諸侯中劉氏年長者的相繼離去,劉姓王與朝廷之間的血統關係也逐漸疏遠,諸侯相繼反叛,孝景帝採用了晁錯的《削藩策》,從而引發了吳楚七王之亂。

吳楚七王之亂的始作俑者是晁錯,還是吳王劉濞,亦或是漢文帝劉恆!

七王之亂是以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為首的一次大規模的反叛朝廷的行動,那這事情到底怎麼發生的呢?在孝文帝時期,齊地面積比較大,原本是劉邦大兒子劉肥的封地,劉肥死後孝文帝為了削弱他的勢力,採取了賈誼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將齊地分成城陽、濟北、濟南、淄川、膠西、膠東七國分封給了劉肥的七個兒子。

吳楚七王之亂的始作俑者是晁錯,還是吳王劉濞,亦或是漢文帝劉恆!

其中城陽王劉章、濟北王劉興在“誅呂”的戰役中力挽狂瀾,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沒有得到好的封賞,所以趁文帝攻打匈奴的時候襲擊滎陽,最後兵敗身死,而文帝唯一的弟弟淮南王劉長因為殺死了前朝審其食大人而差點被文帝斬首,得周勃出言相救,從此懷恨在心,終於按耐不住最終舉兵造反,功敗身死。

吳楚七王之亂的始作俑者是晁錯,還是吳王劉濞,亦或是漢文帝劉恆!

而諸侯反叛的煙雲一直沒有消除,這時候景帝推行了“削藩策”,削掉了膠東王的六個縣、吳王的會稽縣、趙王的長山郡、楚王的東海郡等等。而這一舉動讓所有的諸侯同仇敵愾,吳王劉濞當時已經62歲,但是他的國家發展的最快,兵馬也最多,因為他那裡有數不盡的銅礦用以鑄造錢幣,有數不盡的海鹽用於商旅,所以在國內不用徵繳賦稅,百姓很是愛戴他,他作為劉邦大哥的兒子,和劉氏親王雖然還是有距離的,但是他在平定英布戰亂的時候立了大功,因此被封王。當“削番令”下達以後他就聯合了楚國。以及原來的齊國,一共九個國家打著誅殺晁錯的旗號從東南西北蜂擁而來。

吳楚七王之亂的始作俑者是晁錯,還是吳王劉濞,亦或是漢文帝劉恆!

孝景帝不得已誅殺晁錯以平諸王之怒,但是原有的城池還是沒有歸還,而淮南王劉安、濟北王劉志迫於宗室的壓力,沒有出兵,而相對有實力的齊王也反戈一擊了。周勃之子周亞夫聯合將領欒布對諸侯王進行了一次次有效的攻擊,最終大多諸侯王陣亡,吳王劉濞兵敗,逃往東越國,被殺死。七王之亂得以平定。

吳楚七王之亂的始作俑者是晁錯,還是吳王劉濞,亦或是漢文帝劉恆!

“削藩策”也得以順利實施,也為“推恩令”的實施提供了基礎,但是晁錯的犧牲並沒有產生太大的價值,其實他也知道保全了漢室,也就犧牲了要自己的家族,但他還是這樣做了,後期的主父偃也和他一樣以身殉國了,但是主父偃的死卻平息了諸王之亂,讓“推恩令”得以實施。

吳楚七王之亂的始作俑者是晁錯,還是吳王劉濞,亦或是漢文帝劉恆!

我覺得“七王之亂”大家都沒有錯,錯的是那個時局而已,錯的是呂后亂政,錯的是劉邦沒有安排好一切就走了,晁錯盡了一個臣子的本分,為國家的統一犧牲了自己,吳王劉濞也沒有錯,他的兒子少年時與劉啟玩耍被劉啟殺死,漢文帝並沒有給他一個交代,殺子之仇,為什麼不報?至於文帝劉恆,他從小在偏遠的代國,不明不白的做了皇帝,為了江山穩固,他也不得不採取一些強制手段,又何錯之有呢?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

吳楚七王之亂的始作俑者是晁錯,還是吳王劉濞,亦或是漢文帝劉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