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武將被壓制, 是“以文治國”形成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從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王朝起,一直到南宋滅亡,前後共經歷了三百餘年,縱觀整個宋朝的歷史,你就會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宋朝是歷代王朝中最富有的朝代,可是也是歷代王朝中軍事力量最為低下的王朝。造成這樣的現象原因主要是由於宋朝以文治國的政策,宋朝對於武將的防範很嚴,限制了他們的權力。

宋朝在對於壓制武將的政治和話語權方面,主要有兩個特徵,一方面嚴防他們兵權過大,另一方面對於失敗或者逃跑的將軍卻又網開一面,這樣的矛盾處理,引發的後果十分嚴重,使得整個宋朝軍事薄弱,經常處於被捱打的被動局面。下面我們就從宋朝對於武將防範說起,深入來分析一下宋朝對於武將的制度。

兩宋武將被壓制, 是“以文治國”形成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兩宋時期文官對武將的防範

兩宋時期,統治者對武將的防範很嚴,這個起源於開國皇帝趙匡胤,眾所周知,趙匡胤的天下是繼承了北周的疆域,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基本沒有什麼刀槍流血就得到了天下。

得到天下之後,趙匡胤為了防止武將對朝廷的威脅,杯酒釋兵權,解除了一大批武將的兵權,有文人來治理和管理國家,所以,後人都說北宋是文人的天堂。

繞是這樣,在兩宋期間,也湧現出了不少的名將,對於嚴密的防範武將,限制他們的權力,很快就與以文人為主計程車大夫集團和君主達成共識,限制武將的權力。

以范仲淹,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除外,他們兩人的目光和胸襟可不向其它的文官那樣沒有遠見,在他們認為,想要讓大宋朝富強起來,首先要在軍事上強硬起來,改變宋朝被動挨打的局面。但支援他們觀點的沒有幾個人,很多人都認為武官只能是附屬的官員,治理國家還得他們這一幫文臣才行。

兩宋武將被壓制, 是“以文治國”形成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狄青是宋朝歷史上少見的德才兼備的武將,他的仕途並不是很順利,遭受到各種打壓,面對外部如狼似虎想要吞併大宋的金國,遼國,他有心殺敵,卻奈何朝廷不給他機會,最後只能是鬱鬱而終。

從狄青的遭遇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除了官僚士大夫對武將猜忌外,宋朝的那些趙家皇帝對武將也很猜忌,他們堅信,只有王道才是治理天下的正道,軍隊只是治理天下的輔助工具而已。

宋朝的文官跟趙家那些皇帝們一樣,對於領兵打仗,德才兼備的武將帥才政治很敏感外,遵循儒家那套思想,認為治理國家,就應該是以仁道來宣揚王道,對於軍人,亦或是軍事行動,沒有足夠的重視。

歐陽修曾給皇帝上書,說道:

“武為救世之良方,文其膏梁軟,亂以定,必以文治之……,”出自《歐陽修文集》

在元佑年間,執政的文官不顧當時任大理寺卿的遊世雄反對,將臨近西夏的四座城池丟給了西夏。

兩宋武將被壓制, 是“以文治國”形成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宋朝被迫南遷以後,南方那種陰柔的天氣對文官來說簡直太適合了,而且南方離敵人很遙遠了,不可一世的金人向大宋王朝妥協的局面在文官中間幾乎都成了定局,每次遇到戰爭,在他們想來,就是一味的求和,換取天下的太平。

因為政見不同,文官與武官之間的矛盾衝突不斷加劇,不過都是以文官佔了主導為主。

兩宋時期帝王與武將之間的矛盾對立

南宋時期,著名的將領岳飛率領岳家軍大破金兵,就在岳飛躊躇滿志的進一步收復中原之時,以文臣為首的秦檜在皇帝面前大肆造謠生事,讓皇帝聽信了他們的讒言,據

《宋史:岳飛傳》

記載,

“君以京師不時之名,下十二令與將軍”

,將岳飛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京師,並且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岳飛。

追究其中的原因,其實秦檜也只是皇帝的一顆棋子,秦檜雖然不主張對金國興兵,但也絕不會蠢到把國家的利益拋棄在腦後,他主張以和為貴,

“金國攻打宋朝不就是想要錢嗎,行,我大宋有的是錢,只要用錢財來換取和平,那也無傷大雅。”

,秦檜的這種消極是當時大批文官的心態寫照。

到了皇帝這兒可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在南遷以前,發生了靖康之恥,兩個皇帝同時被金國俘虜了過去,岳飛一旦攻破金國,把被俘的兩個皇帝救了回來,自己怎麼辦,難不成要把辛苦得來的帝位拱手送給別人。

他不願意,卻又不能明目張膽的說不能讓岳飛攻取金國,只好找到秦檜,這位自己最為信任的宰相,用他的名義將岳飛弄了回來,然後,不,沒有然後,直接處死他算了。

岳飛死了,舉國震動,他得要給天下臣民一個交代,只能是又把秦檜推到了前面,做了自己的替罪羊,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是皇帝一手策劃的,秦檜只不過是代人受過而已。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見解)

兩宋武將被壓制, 是“以文治國”形成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岳飛的死在宋朝絕不是個別現象,只要是有能力,有謀略的將領,那個不被受到打壓,最後的結局無一例外的都是悲劇收場。

從表面看,這些武將發生的矛盾都是跟文官有關,其實仔細分析一下,所有的矛頭均指向帝王,若不是帝王受意,憑文官的本事,扳倒一個德才兼備的將領,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到了北宋晚期,一些武將開始效仿文官們那種奢侈的生活方式,不論從衣著打扮,還是生活方式上,當時的君主看到後非常震驚,於是就頒佈了很多禁令來制止。

宋朝武將無能之輩輩出,導致兩宋軍事低下

兩宋時期,四周全是虎視眈眈的敵人,北有契丹遼人,西有西夏虎視眈眈,東邊有如狼似虎的蒙古鐵騎,還有一心妄圖吞併宋朝的金國。

四周強敵環繞,發生戰爭不可避免,宋朝的武將在領兵打仗時發生了很多逃跑的事情。

北宋初年,宋朝與遼國發生了高粱河之戰,此戰一開始,宋朝軍隊作戰很勇猛,打的遼軍主帥耶律休哥身負重傷。

就在這麼有利的條件下,宋朝軍隊因為沒有生力軍而失敗,逃亡途中,太宗皇帝差點沒被遼軍活捉,在逃跑過程中,駐守南京的軍隊竟然沒有前來救駕,大機率是軍隊的首領聽到風聲先逃跑了。事後,逃跑的軍隊指揮官居然沒有受但任何處罰。

這樣的事情在史書中記載的屢見不鮮,時任楚州知州的趙立,突然遭遇金軍的圍攻,他連忙給朝廷發書請求支援。

文書到了兵部,時任兵部主管的張俊,劉光世嫉賢妒能,拒不出兵去支援,這時候只有在淮陽的岳飛派遣一部分軍隊前去救援。最後,趙立和岳飛派去支援的軍隊全部英勇戰死,而張俊和劉光世事後居然沒有受到絲毫的處罰。

兩宋武將被壓制, 是“以文治國”形成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面對軍事強大的金國,南宋政府只好採取講和,每年給金國大量的財物換來和平。講和以後將士更是慵懶不堪,每次有個啥風吹草動的,他們往往望風而逃,敵人要是退了,他們就會追趕上去,向朝廷邀功。

到了南宋末年,軍隊中竟然流傳這樣一句話,

“百戰不如一潰”(語出《宋史》卷357)

。南宋末年的襄樊之戰,是關係到南宋命運的一場戰爭,當時的宰相賈似道一直對昏暈的皇帝隱瞞襄樊已經被元軍包圍的事實,宋軍的多次救援被元軍阻隔,就在情況這麼危機的時刻,賈似道還受意聽從他的將領不能夠聽從統帥李廷芝的指揮,導致救援部隊無人接應而全軍覆沒,襄樊也就變成了一座孤城。

從以上的事列可以看出,南宋末期,軍隊將領之間的配合很差,掌握大權的朝中奸臣干預軍隊政務,直接造成了南宋走上覆滅之路。

兩宋武將被壓制, 是“以文治國”形成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總結

總之,兩宋時期,軍事是大宋王朝絕對的致命弱點,造成這個的原因就是朝廷對待武將打壓,不給予實權,不信任造成的。讓宋朝成為了文化極度繁榮,軍事極度落後的朝代,宋朝富強但不強大,這也是歷史上很少見的朝代。軍隊軍事素質低下,勢必要造成被捱打的局面,所以兩宋時期,經常被迫向周邊的國家納歲,用大量的財物來換取和平。

重文而輕武,國家肯定要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重武而輕文,國家就會朝著極端的方向發展,只有兩者之間相互平衡,國家才能強大。

從我們現代的目光來看,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軍事建設,只有國家富強了,軍隊戰鬥力提高了,才能維護我們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