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被低估的曹魏名將文聘,在孫權身上撈功績,還擊敗過關羽

三國:被低估的曹魏名將文聘,在孫權身上撈功績,還擊敗過關羽

三國時期,是古代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紛呈的時期之一,故事多多,英雄豪傑輩出。

且因為小說

《三國演義》

的影響,那個時期的英雄豪傑們,在知名度上,普遍高於其餘歷史時期。

在三國時期,有郭嘉、荀彧、賈詡、諸葛亮、龐統等頂級謀臣,也有

《三國演義》

“二十四名將”

“二十四名將”

等等耳熟能詳的將軍。

這些人,一向也是網路上討論度比較高的三國名人,關於他們的故事、謀略、戰績等,都是歷史愛好者比較熱衷瞭解的。

在他們之下,在三國時期其實還有一些很厲害,但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知名度不高,且被低估的文臣或武將。

本文就談談其中的一位,曹魏江夏太守文聘。

三國:被低估的曹魏名將文聘,在孫權身上撈功績,還擊敗過關羽

文聘本是劉表的部下,赤壁之戰前,因劉表之子劉琮舉荊州降曹,因此,文聘也被迫降曹。

在歸降曹操後,文聘被曹操任命為江夏太守,此後,文聘的爵位升了好幾次,最後升到

“五虎上將”

,將軍號也做到了

“五虎上將”

,還在曹丕時期得到了

“五子良將”

之權。

但文聘的實職卻一直都是江夏太守,甚至一直到死,他都只是江夏太守,就這麼一個職位,文聘做了幾十年。

根據歷史記載,文聘算是戰功赫赫,但總是不升官,這種情況其實不太正常。

史書並沒有太多記載可以解釋這種狀況,只能推斷,他是荊州降將,而且,在曹魏陣營中,荊州勢力又沒有跟腳,朝中無人可依靠,官自然做大不。

可鎮守一個地方數十年不挪窩,還是江夏這樣的要地,又不能說不被信任。

三國:被低估的曹魏名將文聘,在孫權身上撈功績,還擊敗過關羽

歷史很複雜,還是不去猜了,簡單談談文聘的戰績吧。

“五子良將”

中的記載來看,文聘的戰績雖然不多,但卻是相當輝煌的,他曾擊敗過孫權,還擊敗過不可一世的關羽。

赤壁之戰後,原屬荊州的江夏郡一分為二,一半在孫權手中,另一半在曹操手中,被曹操交給了文聘鎮守。

這個時候的文聘,在江夏要同時面對兩股敵人,佔據一半江夏的孫權和佔據南郡的劉備(後來是關羽)。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文聘配合樂進在尋口擊退關羽,

新野(縣)侯

,又單獨在漢津毀了關羽部的輜重,

新野(縣)侯

三國:被低估的曹魏名將文聘,在孫權身上撈功績,還擊敗過關羽

這兩次戰鬥規模其實並不大,因為樂進和文聘麾下的兵馬加起來,都不超過一萬,關羽既然被擊敗(或擊退),指揮的兵馬想來也不會太多。

但不管怎麼講,好歹是擊敗或擊退了後來

“後將軍”

的關二爺,由此看,文聘的軍略是不差的,有這個戰績,至少能坐穩

“後將軍”

的頭銜。

後來關羽北伐,把曹仁圍在樊城,在我看來,如果不是守在江夏的文聘要防著孫權,其指揮的兵馬也不夠他折騰,曹操都不用大老遠的調于禁、徐晃來救,讓近在咫尺的文聘去救,沒準都能給曹操一個驚喜。

于禁不知道樊城附近的氣候和地形,所以被關羽

“假節”

,籍貫屬荊州南陽郡(襄陽、樊城當時都屬南陽郡),且長期在荊州為將的文聘,不一定就會上關羽的當。

當然,文聘的主業是鎮守江夏,最主要的敵人還是江東孫權,他成為江夏太守後,絕大多數時候的職責,也就是不讓孫權佔領他鎮守的江夏。

三國:被低估的曹魏名將文聘,在孫權身上撈功績,還擊敗過關羽

文聘和東吳陣營交戰多次,他後來升上去的爵位和軍銜,大多是在孫權身上撈來的。

曹魏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孫權出兵攻打石陽

“假節”

《三國志·文聘傳》

中記載:

《三國志·文聘傳》

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文聘守住城池後,還能

“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

,文聘在這一戰中體現出來的能力,可以算是上上了。

史書最後給文聘鎮守江夏的評價是:

“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

這個評價其實相當高,這或許也是曹魏一直讓文聘待在江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國:被低估的曹魏名將文聘,在孫權身上撈功績,還擊敗過關羽

不過,我還是以為,要是給文聘更大的舞臺,或許他的成就會大得多,至少,從

“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

中的記載看,文聘沒怎麼打過敗仗。

把文聘困在江夏數十年,委屈他了,也讓他被低估。

大家有什麼看法?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