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發現漢代古墓,墓中種子兩千年後發芽,原因至今不得而知

1983年7月,四川成都,當地一座磚瓦廠正在北郊鳳凰山的一座荒丘上取土。就在這時候,工人們發現荒丘上莫名突出了一個石塊。工人們定睛一看,卻發現有人工鑿建的痕跡,好奇心下挖開一看,竟然是一座古樸異常的古墓,而古墓裡的“番茄”之謎更是困擾了考古界幾十年。

四川成都發現漢代古墓,墓中種子兩千年後發芽,原因至今不得而知

由於成都在歷史上素來有“天府之國”的美名,文化歷史悠久,當地工人文保意識甚強,很快就報告給了當地文物保護部門。兩天後,一支考古隊抵達了現場。經過勘測,專家們確定了這是一座西漢時期的古墓,墓中陳放著一個木製棺槨。

整個墓室長約5米,寬約3米,還可分為上下兩層。不過從墓中的隨葬品來看,墓主人應該不是西漢時期的達官顯貴,而是一個“小有餘財”的普通家庭。從隨葬品的價值來看,主要以年代久遠為主。不過,就在專家們以為這是個尋常漢墓時,下層底廂中的幾個箱子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四川成都發現漢代古墓,墓中種子兩千年後發芽,原因至今不得而知

原來,箱子裡放的非但不是西漢時期的文物器皿,而是四隻藤笥(sì)和五隻竹筒,裡面盛放著已經經歷漫長歲月而炭化了的水果殘骸和杏仁、板栗、水稻等,還有一些種子。

當時,為了避免藤和竹筒的乾裂,專家們特地選擇了用高溫蒸煮過且溼潤的再生布將它們一一包裹起來。誰曾想,就在這些東西被帶回博物館後,異變出現了。

四川成都發現漢代古墓,墓中種子兩千年後發芽,原因至今不得而知

那些已經和泥土混在一起、凝結成塊的炭化水果殘骸竟然在相對溼潤且溫暖的環境中長出了40多根嫩芽。為了保護這些嫩芽,考古隊特地邀請了農業人員來指導照料,最終除了少數幾根嫩芽外,剩餘的嫩芽盡數開花。

四川成都發現漢代古墓,墓中種子兩千年後發芽,原因至今不得而知

到了第2年的一月份,這些花如願結出了像紅棗一樣的橢圓形果實。經過四川大學的生物系專家鑑定,這種果實屬於茄科,是番茄的一種。

面對這樣的情況,考古學家反而困惑了,因為這和過去歷史界對番茄傳入中國的認識不一致。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按照傳統的認知,普遍認為番茄是美洲大陸的產物。隨著大航海運動,歐洲與美洲的聯絡日益密切,番茄逐漸傳入歐洲,並最終透過歐洲傳進中國。要知道,這至少也是公元十幾世紀的事情了。而這古墓分明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

四川成都發現漢代古墓,墓中種子兩千年後發芽,原因至今不得而知

當時,負責古墓發掘清理的人員首先排除了文物在出土的過程中不慎混入了現代番茄種子的可能性,因為他們完全是依照考古的規則開展工作的。而生物學專家同樣能夠判斷出這些古墓裡的番茄確實並不是野生的,而是經過人工培育的。

倘若真是如此,那麼我國番茄種植的歷史將大幅度提前,而且將改變傳統認知。不僅如此,還有學者在東晉著名煉丹家、名道士葛洪的著作《抱朴子內篇·仙藥》中找到來了番茄的“原型”,也就是交梨火棗。

四川成都發現漢代古墓,墓中種子兩千年後發芽,原因至今不得而知

另外,南晉名道士陶弘景所著的《真誥》更是記載了交梨火棗的神奇,其記載道:“玉醴金漿,交梨火棗,此則騰飛之藥,不比於金丹也”。仙丹之名固然可能是誇大之語,但將交梨火棗視為可比金丹,足以說明其珍貴,想來是古代“番茄”過於少見的緣故。

當然了,這樣的推測也引起了一些學者的質疑和反對,他們從發掘報告中發現了番茄種子進入古墓的另一種可能性。據發掘報告記載,“蓋板的第六塊木板已斷成兩節,北頭陷下,可能為早期盜洞”。

四川成都發現漢代古墓,墓中種子兩千年後發芽,原因至今不得而知

若真是盜洞,也就可能是因為後來的盜墓賊在盜墓時將番茄種子帶入古墓裡的緣故。不僅如此,反對意見還指出,古墓裡出土的種子並非只有一種,出土了包括板栗、杏仁等種子,而這些種子無論殼的硬度還是生命力都比番茄種子要強,為何更脆弱的番茄種子儲存了生機,而生命力更強的其他種子卻炭化了呢?可以說,無論是哪一方的意見都頗有幾分道理,至今仍然爭執不下。但無論如何,正是這一個又一個未解的謎題,讓後世的我們能夠感嘆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