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陽驅寒正當時,這份中藥足浴攻略請收好

冬季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季節,也是陽氣最為虛弱的階段。“冬季不養陽,一年都白忙!”中醫學認為,冬季的特點是“收”與“藏”,人體內陽氣應該順應這一特點,充分的“養護”與“封藏”,來年才能更好地發揮生理功能以保證臟腑氣血充沛流暢,經絡暢通。

與此同時,我國還有“樹枯根先竭,人力腳先衰,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之說,現存最早的中醫學古籍《黃帝內經》也有“陰脈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謂經脈之行,三經皆起於足”的記載。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風溼科副主任醫師韋尼

介紹,中藥足浴是養護陽氣、散寒祛溼簡便有效的方法。

冬季泡足有哪些好處?

不少醫學家及養生保健專家將雙足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認為每天透過運動、按摩、泡洗等方法適當的對足部進行一定的刺激,有助於改善下肢血液迴圈,無形中起到心臟的“泵血”功能,有助於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

中藥足浴是中醫學極具特色的養生保健及治療方法之一,透過水的理化作用及中藥的治療作用,透過刺激人體足部及下肢諸多經絡腧穴,進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多項醫學研究證實,中藥足浴可擴張足部的毛細血管,促進血液迴圈,同時有助於中藥的有效成分充分吸收進入人體,從而達到散寒祛溼、活血通絡的目的,進而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神經系統功能。

足浴時需要注意什麼?

首先要注意水溫,以36℃-40℃左右為宜,不可過熱或過涼。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群,他們對溫度的感應能力下降,溫度不宜過高,以防燙傷。其次,足浴的總水量建議至少超過足踝,如果使用足浴桶,可以使總水量達到小腿處,以便刺激更多的經絡腧穴。再次,進行足浴的最佳時間是晚飯後1小時或睡前1小時,不建議飯後立即進行足浴,每次足浴的時間應該控制在25分鐘以內,老年人群建議控制在20分鐘以內。

此外,對足浴所採用的中藥方應由中醫師制訂或在使用前充分諮詢中醫師,不建議自行組方或購買中藥,尤其是對於地龍、全蠍、蜈蚣、水蛭、土鱉蟲、白芥子等一些容易導致過敏反應的中藥。

哪些人群不宜足浴?

中藥足浴雖好,以下幾類人群卻不適合。

下肢靜脈曲張及血栓患者。足浴可擴張血管,使更多的血液進入下肢,也會增加靜脈血液迴流負擔,反而加重病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低血壓患者。足浴時較高的水溫可以促進機體血液迴圈加速,使心腦耗氧量增加,汗出增多,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低血壓患者容易發生頭暈、心悸,甚至出現暈厥。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多合併周圍神經及血管病變,足部末梢微迴圈存在障礙,水溫過高的足浴容易發生燙傷。足癬等面板病患者。足癬屬於真菌感染,足浴時瘙癢感會減輕,但這只是暫時的,足浴後瘙癢會越發嚴重,同時一旦足浴時間過長導致面板破潰反而有併發細菌感染的風險。

能否推薦幾個足浴方?

這是幾個常用且不良反應較少的足浴方。

風溼骨痛老寒腿足浴方:艾葉15克、乾薑15克、透骨草20克、伸筋草20克、羌活20克、花椒20克、桂枝20克、威靈仙20克,外用煎湯後足浴。

抗疲勞足浴方:桑寄生20克、續斷20克、生黃芪20克、炒白朮20克、當歸20克、雞血藤20克、赤芍20克、川芎20克,外用煎湯後足浴。

助眠足浴方:夜交藤20克、合歡皮20克、遠志20克、懷牛膝20克、丹參20克、當歸20克、茯神20克、枳殼20克,外用煎湯後足浴。

便秘足浴方:肉蓯蓉20克、炒白朮20克、火麻仁20克、郁李仁20克、桃仁20克、當歸20克、丹參20克、枳殼20克,外用煎湯後足浴。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悲秋”情緒怎麼解?多曬太陽不宅家,腹式呼吸定神志

天涼泡腳記住這幾點 糖尿病患者出現足部破潰應及時就醫秋季面板乾燥緊繃,補水既要“外用”還需“內補

本文為趣健康(ID:xjbjiangkang)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冬季養陽驅寒正當時,這份中藥足浴攻略請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