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是如何解決"刷牙"問題的?每天咬樹,網友:牙齒很鬆吧

早晚各刷一次牙,這是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的事情。刷牙不僅能保持口腔健康,還能有效地保護牙齒,對於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如今的我們,每天都享受著高科技帶來的福利,牙刷和牙膏都可以自主選擇,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做出最優質的潔牙工具。

如果把時光倒轉幾百年,生活在中國的古人們,每天也會刷牙嗎?如果也會刷牙,那牙刷和牙膏又是用什麼做的呢?

中國古代是如何解決"刷牙"問題的?每天咬樹,網友:牙齒很鬆吧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如今的很多生活習慣其實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也就是說我們只是在古人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和昇華,真正完全獨立創造出來的並不多。刷牙這件看似是小事的日常清潔工作,其實在古人眼中可是一件大事。古人肯定也會刷牙,只不過鑑於當時的生活環境,並沒有如今高檔的牙膏和牙刷,他們使用的都是比較粗糙的原始工具。

透過整理古籍記載,古人在刷牙這件事情上,可以分為三種方式。

中國古代是如何解決"刷牙"問題的?每天咬樹,網友:牙齒很鬆吧

第一種方式是簡單的“含水漱口”,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記載“食畢常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這說明古人已經意識到保護牙齒的重要性,人要維持身體所需的能量,必須要進食,而牙齒是吃飯必不可少的環節,保護好牙齒不但可以品嚐各種美味,還能讓身體充滿力量。

宋代張呆的《醫說》中記載“世人奉養,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將臥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人們雖然已經認識到了刷牙的重要性,但苦於沒有發現合適的工具,所以只能簡單地進行漱口,即便清潔效果不理想,但至少可以把食物殘渣清理掉。而使用的漱口水通常為食鹽水、茶或酒,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

中國古代是如何解決"刷牙"問題的?每天咬樹,網友:牙齒很鬆吧

第二種方式是用牙籤剔牙。三國東吳後期至西晉初年文學家陸雲在致其兄陸機書中說:“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籤,今以一枚寄兄。”這裡提到的牙籤與如今的牙籤差別不大,都是為了把口腔內的菜葉或者肉屑清理掉。要達到清潔的目的這還遠遠不夠,但有總歸比沒有好,牙籤的操作簡單,效果明顯,所以一直被傳承了下來。

更加有力的證據是,在1976年時,江西南昌發現的漢末三國東吳時代的高榮墓葬中,有一個金制的兩端分別為耳挖勺和小楊枝的龍形器物,那其實就是古人用的牙籤。

第三種方式便是刷牙。最初古人用自己的中指或食指沾上鹽來進行刷牙,或者用楊柳枝,這也算得上是中國最早的牙齒潔具。古人把楊柳枝泡在水裡,要用的時候,就用牙齒咬開楊柳枝,楊柳枝特有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作用類似細小的木梳齒,達到清潔牙齒的目的,古語中的“晨嚼齒木”就是這個來源。

中國古代是如何解決"刷牙"問題的?每天咬樹,網友:牙齒很鬆吧

但這種方法想想都不怎麼舒服,而且長時間使用很容易把牙齒之間的縫隙變大,造成吃肉類食物時大量的殘渣遺留在牙縫裡。所以有網友說:每天咬樹,牙齒很鬆吧。

自然在古人眼裡,這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要解決,那就必須要有替代的牙刷。到南宋時,已經出現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只不過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製作而成,顯得比較粗糙簡陋。

牙刷的出現也是有考究的,在遼代的古墓中有發現了骨質的牙刷柄,也就是說在1000多年之前,牙刷就已經有了雛形。有了牙刷,沒有牙膏也不行,在《太平聖惠方》中記載“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這其實就是古人用的牙膏。

中國古代是如何解決"刷牙"問題的?每天咬樹,網友:牙齒很鬆吧

除了牙膏,後續還出現了牙粉,蘇軾就將松脂和茯苓曬乾搗末,篩出細粉來裝袋,在刷牙時,就放一些在牙刷上,然後進行洗漱,效果比簡單的漱口和剔牙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