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4個錯誤服藥方法,你可能正在用!

科普丨4個錯誤服藥方法,你可能正在用!

///

選對藥很重要,而為了更好地發揮藥品的作用,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同樣重要。下文總結四個比較常見的錯誤的服藥方法。

把含片當成咀嚼片或普通片

一般做成含片的藥物多用於治療口腔疾病及咽部疾病。含片可大致分為西藥類與中藥類。西藥類含片內主要含有抗菌藥、碘等物質,殺菌力強,對口腔黏膜刺激性大,不宜長期服用。

含片在口腔內緩慢溶解,對口腔及咽部能產生持久的藥效,用於區域性消炎、消毒等。

緩慢溶解,是含片區別於其他劑型的關鍵。

如果把含片和普通片一樣直介面服,

區域性的消炎、消毒作用大機率是發揮不出來了或功效大打折扣。

含片和糖的口感差不多,有人不等含片緩慢溶解,三兩下嚼碎直接吞下去了。

缺點有兩個:

第一,費牙;第二,會有區域性的刺激感(口腔及咽喉處會有刺激感)。

正解:

含片並不是口服藥也不是咀嚼片,如果直接當成口服藥吞下或是將其咀嚼服用,勢必會失去其區域性持久產生藥效的意義,不利於病情的緩解。

糖漿劑口對口服用

糖漿,雖然味苦,但微甜呀!就有些心大的顧客,把糖漿當成飲料來喝,買一瓶枇杷膏,剛付了錢,擰開仰頭就是一大口。

“師傅,糖漿也是藥呀,你得按照劑量來,這麼喝可不行”

“不礙事兒,我一直這麼喝,喉嚨幹潤潤喉”

屬於藥品就得有用法用量,不按照說明書用量來服用,就是對生命的輕視,雖然一瓶糖漿不會要命,但這是態度問題。

另外,糖漿喝一頓萬一咳嗽好了,剩下的糖漿只能擰緊瓶蓋放在一邊,等下次咳嗽再喝。本來開封的糖漿,可能儲存個十天半個月沒問題。可因為是口對口喝的,所以餘下的糖漿已經被汙染了,被汙染後的糖漿,很容易細菌滋生,不利於儲存。

糖漿口對口喝有兩個缺點:

第一,把握不準劑量。

第二,餘下的糖漿不利於儲存。

正解:

糖漿瓶一般都有刻度,按照用量倒在勺子裡或其他容器中服用。沒刻度的糖漿瓶,倒入有劑量的器皿中,確定劑量後再服用。

混懸劑使用前沒有搖一搖

喝有果肉的飲料時,瓶身會提醒“喝前搖一搖,口感更佳”。果肉都沉澱在底部,搖一搖更均勻,保證每一口都能吃到果肉。

混懸液的藥品和果肉飲料類似,有效成分相當於果肉,

長時間靜止大部分都沉澱在瓶底,

只有一小部分懸在中上層。

混懸液在使用前搖一搖,

不是為了口感更佳,而是讓上下層的有效成分變均勻,不然上層有效成分少,下層又特別多,易導致用量不準確。

正解:

混懸液型藥劑中藥物以微粒狀態分散在液體介質中,形成非均相液體制劑。藥物微粒可能出現沉降或絮凝,經振搖恢復均勻後方可使用。

腸溶製劑,緩、控釋製劑掰開服用

腸溶製劑是在片劑或膠囊劑表面包裹一層腸溶外衣,使藥物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腸液中能夠崩解和吸收的一種劑型。

將藥物製成腸溶片是為了滿足藥物性質及治療的需要。有些藥物在胃液酸性條件下不穩定,有的藥物只有在腸道中才能夠更好地吸收。

服用時不可將藥片掰開、嚼碎或研成粉末服用,應整片吞服。

但是,

緊急情況下,

比如患者突發急性心梗時,

阿司匹林腸溶片一定要掰開或嚼碎服用,最短時間發揮藥效。

緩、控釋製劑,是為了讓藥物緩慢釋放,這個緩慢釋放的過程會讓你的血藥濃度保持在有效劑量之上,中毒劑量之下。不同於緩釋片的是,控釋片會按要求緩慢地恆速或接近恆速釋放。

一般情況下,緩、控釋片都需要整片吞服,

不能掰開,嚼碎或碾碎,會破壞片劑內部結構,導致藥物大量釋放,增加毒副作用。

但是,有些有特殊說明可以掰開的藥物,在需要調整劑量時,或特殊情況時,我們是可以沿著標註的刻痕掰開服用的。

注意:可以掰開,但不代表可以咀嚼或壓碎。

正解:

雖然腸溶製劑和緩、控釋製劑,一般情況都是整個吞服,不可掰開。但不能只知道一般情況,更要了解特殊情況。有些腸溶製劑在緊急情況為了快速溶出,必須掰開或壓碎。服用緩、控釋製劑之前,要認真檢視說明書,再確定是否可以掰服。

資訊來源:

中國藥店 四川藥品監管

溫馨提示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藥品、醫療器械相關問題,請及時撥打12315進行投訴舉報,也可以透過微信平臺發訊息給簡陽市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