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做不到這4點,就等於失去了人性,會成為“萬物之賊”

人做不到這4點,就等於失去了人性,會成為“萬物之賊”

曾仕強,在南京出席2005中國企業培訓年會

|全文共2600字,深度閱讀需8鍾,受益終生|

人做不到這4點,就等於失去了人性,會成為“萬物之賊”

如今,經常在生活中看到有些人,放蕩不羈,行為不恭,違反道德規範,還美其名曰“個性”。

特別是在各大開放的網路平臺,各類個人帳號,為了賺取流量,醜態百出、尺度之大的言行簡直讓人不忍視聽。

真不敢想象,如果讓其親朋和父母看到,難道不羞恥嗎?

而這樣的歪風邪氣,特別影響年輕人健康價值觀的形成。從長遠來看,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實在太多。

其實,這種情況,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發出警告:

《管子牧民》中說:“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五代史·馮道傳論》又總結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取向不正確,人群的道德修養不進反退,實在令人擔憂。

說到“禮義廉恥”,其實很多人還真不懂它們真正的意思,所以今天我們就把它說清楚。

禮,履也。《易經》中有個履卦,履就是履行天道的意思。

其實“禮”,“履”,“理”是異曲同工,相通的。

孔子說:無以禮,何以立。不知道禮儀,就不能立身處世。

孔子告訴我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行,正是對《易經》貫穿始終的道德信仰的詮釋。

在社會上,以禮待人是處世的原則,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懂禮讓,知進退。

但是長期以來,我們把禮解釋成什麼?解釋成虛偽,解釋成形式,然後搞得完全是投機取巧。

這是讀書人的不對,不是孔子的不對。

《易經》告訴我們,每一個東西都有它不同的關係,這關係會決定你對別人的態度,不可能每一個人都一樣。

從內心發出來才算禮。現在不是,學西方,要禮儀訓練,這是做作。

從現在開始,我們在行禮如儀的時候,必須注意內心的誠和敬,以免流於形式。

否則徒有形式,缺乏實質的意義,那就叫做虛偽。

人做不到這4點,就等於失去了人性,會成為“萬物之賊”

河北邯鄲:舉辦首屆漢式青年集體婚禮

義者,宜也,也就是合理。

宜,從字形上看,上面指代女性,下面象徵男性,這就是陰陽協調,從小處看,男女既然一起生活,就要有度,就是宜。

推而廣之,全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要宜,講求合理。

合適的禮節、謙遜的言語、誠信的態度,都是為了力求合理。

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所“演”的“義”,指的就是公義、正義、道義。

當然,用現在的話講,合理也就是義,再往深入講,

就像關公在歷史上雖是個失敗的人物,大意失荊州,多大的過失啊。

可是,我們為什麼還要拜他呢?就因為關公的“義”,義薄雲天!

這是我們民族最可珍視的精神,讓大家為人處世,要憑良心、講道德、重倫理。

廉,原意是指廳堂的側邊,引申為正直、清廉、節儉、明察等意思。

在古代,廉作為一種重要的道德要求,讓人不苟取、不貪得,即我們所說的廉潔。

曾國藩在其《挺經》中說到:“廉潔之風使國家興盛,腐敗風氣,使國家衰亡。”

一直到現在依然還是這樣,貪汙腐敗是很可怕的。

它會使很多人走歪路,而不走正道。

讓很多人不努力,而總想投機取巧,總是想盡辦法送禮走後門,這樣整個社會肯定就亂了。

曾國藩還告誡我們,“崇儉約以養廉”,

“欲學廉介,必先知足。人人守約,事事知足。毋貪保舉,毋好虛譽。”這些話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很多人當別人推薦自己的時候即使半夜三更也要湊上去,別人只要提拔自己,就感謝得不得了,又怎麼可能做到不貪保舉、不好虛譽呢?

可見,地方官員想讓社會風清氣正,自己先要做到清廉不貪。

人做不到這4點,就等於失去了人性,會成為“萬物之賊”

《禮記·中庸》中說:知恥近乎勇。

“勇”是勇於改過的意思,把羞恥和勇敢等同起來,要人知道羞恥並勇於改過是一種值得推崇的品質,是對知羞改過之人的讚賞。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羞恥心就是愛面子。很多人都批評愛面子是不好的,如果一個連面子都不愛,那真是沒救了。

只要是人都會犯錯,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不犯錯誤。

所以當父母的不能要求子女不犯錯,但是要培養孩子知恥的觀念,也就是知道慚愧。

我們每個人還要了解,人群社會最小的單位不是個人,而是家庭。

有人從小天不怕、地不怕,可就怕讓父母丟臉。只怕這一點而已,法律也根本不懂。

小孩子懂什麼法律?老師又不在場,怕什麼?但是他們心心念念,最怕讓父母丟臉,所以很多事情自然就不敢做。

任何一個人只要想到,

《孟子》中說: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意思是說,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真羞恥呀!

總之,人是萬物之靈,本質上有別於禽獸,當履行天道,重視人倫。

“禮義廉恥”的智慧和價值也曾未過時過,它本身就是永恆的天理在人身上的體現。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若不能遵循“禮義廉恥”的規範,也就等於失去了人性。

所以,大力推行禮義廉恥的教化,提升禮義廉恥的修養,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國家,都是積極正向的意義。

人做不到這4點,就等於失去了人性,會成為“萬物之賊”

本文策劃:賈歐

本文內容:曾教授著述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