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601課:皇帝給人下聖旨,為什麼經常會用“敕”?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攴”部的兩個漢字:“敕、[耳攴]”。“[耳攴]”是現代漢語生僻字,瞭解即可;“敕”是現代漢語通用字,收錄在1988年國家語委頒佈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是本課的重點漢字。

1、敕。讀音有兩個:

(一)chì。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敕,誡也。臿地曰敕。從攴,束聲。”

形聲字。本義是告誡。

如:申敕;戒敕。

《說文解字》第601課:皇帝給人下聖旨,為什麼經常會用“敕”?

(母親告誡兒子)

之前我們說過,《說文解字》中所提到的形聲字,常常被單一確定為“形聲字”。其實,漢字中的大多數形聲字,它們的聲符常常既表音,也承載語義。這其實也是《說文》的不足之處之一。

這裡的“臿”《段注》:“今雲插字,漢人只作臿。”

關於“敕”字的“束”聲,吳大澂《說文古籀補》:“古‘敕’字從‘柬’。”看“敕”的字形演變:

《說文解字》第601課:皇帝給人下聖旨,為什麼經常會用“敕”?

(敕的字形演變)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從攴、束”,去掉了“聲”字,認為“敕”是會意字。稱:“攴而收束之,二義(誡、臿)皆於此會意。”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攴而收束之,難有誡、臿義。攴、束乃湖湘插秧之象。從秧田結束一支支秧,又用手分成一束束秧,移插到水田中。插田時,右手拇指、食指、中指須直持秧束,插入泥中,老農告誡,不能插‘煙壺腦殼’,否則不易存活,故有告誡義。”我們認為這種說法可信,所以,

“敕”算是會意兼形聲字。本義是告誡。告誡這個意義,由“插秧”而來。所以,《說文》會以“臿地曰敕”作為告誡之義的補充解說。

《說文解字》第601課:皇帝給人下聖旨,為什麼經常會用“敕”?

(插秧而來的告誡意義)

《史記·樂書》:“餘每讀《虞書》,至於君臣相敕,維是幾安,而股肱不良,萬事墮壞,未嘗不流涕也。”我每讀《尚書·虞書》,讀到君臣互相告誡,天下由此得到一些安寧,而股肱之臣不賢良,所有事業都毀壞的記載時,常常被感動得涕淚交流。《新唐書·李景讓傳》:“母鄭,治家嚴……故雖老猶加箠敕。”這裡的“敕”用的也是本義。

本義之外,“敕”還有其他用法:

(1)自上命下之詞,漢世凡尊長或官長告誡子孫或僚屬,皆稱“敕”。南北朝以後專指皇帝詔書。《廣韻·職韻》:“敕,書也。”顧炎武《金石文字記·西嶽華山廟碑》:“敕者,自上命下之辭,漢時人官長行之椽屬,祖父行之子孫皆曰敕……至南北朝以下,則此字惟朝廷專之。”

《說文解字》第601課:皇帝給人下聖旨,為什麼經常會用“敕”?

(敕命之寶)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敕軍營更築嚴圍”(陸遜)下令各軍軍營再修築堅固的圍牆。到南北朝之後,敕成了皇帝專用語。如:“敕命”,我們可以在現有的御賜物品上看到這個字,比如聖旨上的“敕命之寶”印章或者“敕命牌”上的“敕”。

“敕”又通“飭”(下面會說),在古文中是“命令”和“告誡”(這是敕的本義)的意思,在南北朝以前,尊者或者長官告誡子孫和下屬,通常都被稱作“敕”,任官封爵的官方文書被稱為“誡書”,到了魏晉南北朝後,才將“誡書”慢慢轉變為“敕書”,敕書由此開始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到了明清之後,“敕”字更是被廣泛使用,皇帝用來訓斥和委任官員以及奉贈六品以下官員、外藩、誥命等時候,都用“敕”字,因為“敕”有“告誡”義,透著上對下的權威。

《說文解字》第601課:皇帝給人下聖旨,為什麼經常會用“敕”?

(敕命)

(2)謹飭;言行謹慎。《方言》卷十三:“敕,戒備也。”《釋名·釋書契》:“敕,飭也。使自警飭不敢廢慢也。”《廣雅·釋言》:“敕,謹也。”《小爾雅·廣言》:“敕,正也。”《漢書·禮樂志》:“敕身齊戒,施教申申。”言行謹慎地進行齋戒,不斷地進行教育。

(3)整飭;治理。《廣雅·釋詁二》:“敕,理也。”《韓非子·主道》:“賢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窮於能。”使聰明人整飭他的才能,君主據此而任用他們,所以君主的智力不會窮盡。

(4)固。《廣韻·職韻》:“敕,固也。”未見典籍有應用例項。

(5)栽插。這就是許慎所說的“臿地曰敕”,雖然告誡的本義也臿地相關,但臿地也可以叫敕。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植物地中謂之菑(zì),或作倳、事、剚、[金事]。臿者今之插字,漢人只作臿。”

《說文解字》第601課:皇帝給人下聖旨,為什麼經常會用“敕”?

(栽插)

(6)進。《廣雅·釋詁二》:“敕,進也。”

(7)穿著。《淮南子·修務》:“淬霜露,敕蹻趹,跋涉山川,冒蒙荊棘。”高誘注:“敕,猶著也。”(南榮疇)頂著霜露的沾溼,穿著木鞋疾奔,跋山涉水,披荊斬棘。

《說文解字》第601課:皇帝給人下聖旨,為什麼經常會用“敕”?

(南榮疇像)

(8)勞苦。《爾雅·釋詁下》:“敕,勞也。”邢昺疏:“敕者,相約敕也,亦為勞苦。”

(9)急。《廣韻·職韻》:“敕,急也。”未見典籍有應用例項。

此外,敕還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五》:“敕氏,望出遼東,後燕合浦公敕勃。東夷人。”

(二)sōu。這個讀音出自《集韻》。擊。《集韻·矦韻》:“敕,攴也。”

“敕”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601課:皇帝給人下聖旨,為什麼經常會用“敕”?

(敕的小篆寫法)

2、[耳攴]。(GB字型檔無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讀xiè。《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耳攴],使也。從攴,耴(yì)省聲。”形聲字。本義是使。典籍未見應用例項,僅在金文中有“左攴右耳”的字形。因此,字義不明,從《說文》所說。

“[耳攴]”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601課:皇帝給人下聖旨,為什麼經常會用“敕”?

([耳攴]的小篆寫法)

“[耳攴]”的小篆寫法與“取”很像,不可混淆。

(【說文解字】之601,部分圖片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