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5代牛人,全毀了……

1家5代牛人,全毀了……

1040年形勢圖

01

康定元年(1040年)五月,三川口之戰,宋軍慘敗。

宋仁宗為扭轉不利戰局,任命:

夏竦為陝西路經略安撫使;

范仲淹和韓琦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

龐籍擔任鄜延路都總管、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

八月二十八日,范仲淹來到延州府,正式上任,接管鄜延路軍政大權。

范仲淹沒來之前,鄜延路是重災區,李元昊就跟進自家後花園一樣,為所欲為;

范仲淹上任之後,鄜延路馬上變成了銅牆鐵壁,讓李元昊碰了一鼻子灰。

上任後,范仲淹徹底改變了原有的策略。

制定了以守為攻,以戰迫和,修城建寨,屯兵營田;安撫諸羌,發動百姓的防守方針。

目標就是守住自己的地盤,迫使李元昊稱臣求和!

范仲淹化身成範修城,不停地上書:修城,修城!

光修城也沒用,還得強兵!

在此之前,大宋軍制規定:

部署領兵萬人、衿轄領兵五千人、都監領三千人;

不按戰將能力,只以官職大小,由低到高依次衝陣;

一切行動必須聽從指揮,不聽軍令者,哪怕打了勝仗,只算有過不算有功。

到了仁宗時期,大宋軍隊就形成了以文制武的局面,所有武將必須按文官主帥的意思打。

范仲淹:這不胡鬧嗎?不能再這麼搞了!

從現在開始,延州府18000守軍,分成6部。

范仲淹的軍令只有一個,守住鄜延路,至於具體怎麼守,你們隨意。

只要你能守住城池,只要你能帶出精兵強將,天塌下來了由我頂著!

在范仲淹大刀闊斧的改革下,之前屢敗屢戰的鄜延路一眾武將,戰鬥力瞬間暴增。

正是范仲淹的出現,給了種世衡發揮才智的舞臺!

02

種世衡,河南洛陽人。

他的叔叔兼養父种放是太宗、真宗朝有名的大儒,還是大宋第一“神棍”陳摶祖師的弟子。

种放當了一輩子隱士,死卻被追諡為工部尚書。

種世衡繼承了全部家產。

可他卻全分給了兄弟們,只留下了老爹的圖書。

不過,種世衡真不是讀書的料,既沒中進士,也沒搞出點才名。

後來,因為蔭封出仕,曾擔任涇陽知縣、通判鳳州等。

種世衡這哥們,屬於油鹽不進那種。

當時鳳州有個“螃蟹”,叫王蒙正。

種世衡新官上任,王蒙正就派人賄賂他:

“小種同志啊,東西你收下,我們就是哥們了,有財一起發。”

種世衡毫不猶豫,正氣凜然地就給拒了。

王蒙正非常生氣,後果很重。

種世衡可能不知道,王蒙正是當朝太后劉娥的姻親(劉娥前夫兼哥哥劉美兒子劉從德的老丈人)。

1家5代牛人,全毀了……

劉娥畫像

當初宰相寇準動了王蒙正,都被劉娥搞罷相了。

你一個小小通判居然敢不給王大爺面子?

種世衡輕輕鬆鬆被拉下馬,被貶竇州。

弟弟種世材以降官一等為代價,撈了他一把,才改任孟州司馬。

03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劉娥病逝。

宋仁宗開始親政。

王蒙正的大靠山倒了,好日子到頭了。

景祐四年(1037年)二月,王蒙正被文官一通收拾,流放嶺南。

這時,有人想起被王蒙正陷害的種世衡,特意提升他為衛尉寺丞。

不久,又被派到西北擔任鄜州判官事。

官不大,但好也是個文官,大宋文官小日子可不錯啊。

但種世衡自從調到西北後,從來都沒有混吃等死,上班摸魚,虛度光陰。

因為他知道,自己脾氣臭,連個進士都不是,如果按部就班,跟文官老爺們混,終身都沒有出頭之日,只能做一輩子小吏。

便想棄筆從戎。

這個念頭很危險……

04

利用閒暇時間,種世衡將鄜延路山川地貌全給摸了個遍。

大宋兵敗後,他一直在思索克敵制勝之策。

范仲淹的到來,有如撥開雲霧見天日。

種世衡非常贊同范仲淹修城的做法。

找到范仲淹:

“範公,延州東北二百里有個被廢棄的城池,唐時叫寬州(今陝西榆林市清澗縣)。只要重修寬州,一可穩固延安的形勢,二可致讓河東軍糧輸送方便,向北發展還可以謀取西夏銀州、夏州。”

范仲淹一聽,眼珠子都亮了,親自向朝廷保舉,委任種世衡全權負責在寬州修城。

此刻的種世衡,意氣風發。

但李元昊不會坐視不管,種世衡修城時,一直派小股部隊騷擾。

對此,種世衡和范仲淹早有準備,只要你敢伸爪子,全給你砍了。

就這樣,種世衡率兵一邊戰鬥,一邊築城,終於在寬州修造了一座軍事堡壘。

可還沒等種世衡鬆口氣,手下人來報,城中沒水!

沒水,怎麼守?大傢伙都想放棄此城!

種世衡早就調查清楚,古籍記載此地必有泉水。

下令馬上鑿井取水。

挖呀,挖呀……

最終,種世衡的堅持有了回報,井裡出水了!

宋仁宗得知種世衡的事蹟後,親自賜名為“青澗城”。

在范仲淹的推薦下,種世衡升任內殿崇班、知青澗城事,全面負責駐守清澗城。

完嘍,種世衡徹底成為武將了……

1家5代牛人,全毀了……

05

光有了堅城不夠,還要練出一支精兵強將駐守。

怎麼練?

種世衡在青澗城中,全民練兵!

怎麼強軍?

種世衡用盡了辦法,其中主要一個是練射箭。

不論男女老少,不論出身,甚至罪犯也沒關係,只要箭法好,你就能升官發財!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日後大名鼎鼎的種家軍來了!

青澗城只要會走路的人都會射上一箭,箭術高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問題也來了——

種世衡這個折騰方法,太特麼廢錢了!

宋朝有錢嗎?確實有錢。

朝廷每年支付海量軍費。

宋夏戰爭爆發後,宋仁宗還自掏腰包,往西北拔了鉅款。

但自古,軍餉能發到種世衡、以及普通大兵手裡的,就剩不了多少了。

再說,朝廷也不會同意種世衡這麼花錢。

軍中人人像種世衡,大宋財政根本吃不消。

所以,種世衡也沒廢這勁,向朝廷開口要錢。

而是自己想辦法!

06

首先,種世衡私自開墾營田二千頃,產食全歸清澗軍。

然後,種世衡違規招募軍商,給他們一大筆本錢,得利之後,一起分潤。

而且,種世衡的軍商跟陝西的蕃人、羌人做生意。

種世衡透過這樣的方法,賺了個盆滿缽滿!

而賺來的錢,種世衡分文不取,全分給了手下將士。

如此一來,清澗軍上下,有誰不會為種世衡效命?

更妙的是,如此一來,蕃人、羌人也對種世衡感恩戴德,言聽計從。

他們與西夏人系出同門,沾親帶故,西夏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比誰都清楚。

幫宋軍打探西夏軍情,通個風報個信,簡直不要太簡單。

因此,種世衡很快就讓清澗城成為大宋抗夏的防守基地和反攻跳板。

讓李元昊如鯁在喉,卻又無可奈何!

歐陽修將種世衡與狄青並列,稱讚道:

“臣伏見兵興以來,所得邊將,惟狄青、種世衡二人。”

07

但是,種世衡的種種做法,是宋朝皇帝最不能接受的!

大宋絕不容許你這樣膽大包天的武將存在!

范仲淹在還好,會幫他兜著。

可很快,范仲淹就被調走了。

種世衡很快就被彈劾了。

慶曆二年(1041年),一群文官老爺奉旨將種世衡拿下!

罪名是現成的:

私自屯田?砍腦袋!

軍人通商?砍腦袋!

私通蕃人?還是砍腦袋!

關入大牢。

眼看一代名將不死於敵手,而要死於文臣攻訐。

鄜延都總管、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龐籍看不下去了,以性命擔保:種世衡絕無謀反之意。

還親自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奏疏:

不就是帶著手下軍士發財嘛?朝廷的軍餉多久沒發了?前線將士不自己想辦法都去喝西北風嗎?

龐籍人稱天子御史,為官清廉,公忠體國,德高望重。

重要的是,龐籍是最頂級的文臣,日後必定能宰執天下的那種。

好使!

種世衡終於逃過一劫……

慶曆五年(1045年),種世衡病逝,享年60歲。

PS:

種世衡有8個兒子,皆在軍中服役。

種詁、種諤、種診、種誼都是軍中名將,人稱三種;

種世衡的孫子种師道、种師中更是北宋末年名將。

種家子弟,五代從軍,數十人戰死沙場。

守護大宋近一個世紀。

時人稱之為種家軍。

最慘的是种師道。

靖康之恥中,种師道率軍回京勤王,出任樞密副使,明明有機會力挽狂瀾,拯救時局,可他卻備受徽宗、欽宗以及大宋文官排擠、猜忌,最終鬱郁而亡。

化作北宋滅亡前夕一曲悲壯的絕唱。

种師道死後不到半年,北宋為金軍所滅。

《宋史》在評價種家軍時,深情地寫道:

宋懲五季藩鎮之弊,稍用逢掖治邊陲、領介冑。然兵勢國之大事,非素明習,而欲應變決策於急遽危難之際,豈不僕哉。種氏自世衡立功青澗,撫循士卒,威動羌、夏,諸子俱有將材,至師道、師中已三世,號山西名將。徽宗任宦豎起邊釁,師道之言不售,卒基南北之禍。金以孤軍深入,師道請遲西師之至而擊之,長驅上黨;師中欲出其背以掩之,可謂至計矣。李綱、許翰顧以為怯緩逗撓,動失機會,遂至大衄,而國隨以敗,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