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包括三國都沒有騎兵?馬匹只是運兵而不打仗?

秦漢時期到底有沒有騎兵,最近我看了一個影片,是一位名望很高的老先生他說了一個言論,就是秦漢時期包括三國都沒有騎兵?

秦漢時期包括三國都沒有騎兵?馬匹只是運兵而不打仗?

這位先生是文物專家,他完全是從文物的角度鋪開邏輯。

首先騎兵沒有馬燈鐙不行,沒有馬鐙的話屁股就會被高橋馬鞍給顛碎,所以在馬蹬出現之前沒有騎兵,馬匹只是運兵而不打仗。

這個結論當然是錯的。

首先,秦漢三國時期有沒有馬鐙呢?答案是沒有。

目前考古出土的最早的馬鐙塑像或者馬鐙實物都是西晉時期的。

不過這個西晉時候的馬鐙還要打一個雙引號,因為它只是單馬鐙而不是雙鐙,它不是供騎手雙腳踩的,而是輔助他們上馬用的。

不過雖然文物是西晉的,但是透過史書記載我們能夠知道,至少在三國後期,單馬鐙就可能已經出現了。

像三國志中就記載有人誇東吳將領呂岱的時候就說又知上馬輒字超塵

,不由跨念,由此足下過廉頗也,大意是老將軍你太厲害了,上馬都不用輔助,比廉頗還牛。

秦漢時期包括三國都沒有騎兵?馬匹只是運兵而不打仗?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當時透過輔出來上馬已經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很有可能就是單馬鐙出現了。

而最早的雙鐙塑像是東晉墓葬中的一個陶俑,最早的雙鐙實物是北燕墓葬中出土的,所以中國雙馬鐙出現的時間是東晉16國應該是不錯的,比歐洲早了幾百年。

所以說在文物考據這一點上,老先生的結論是沒錯的。

但問題是,沒有馬鐙就沒有騎兵嗎?或者說沒有馬鐙就不能馬上作戰嗎?當然不是,我們先來看史書上是怎麼記載的這一點。

最著名的應該就是關羽刺顏良《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與望見梁輝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手環。

秦漢時期包括三國都沒有騎兵?馬匹只是運兵而不打仗?

你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那一定是騎著馬衝過去的,不可能騎馬快到目的地了,然後下來把顏良給殺了。

三國志董卓傳描寫董卓武力高超的時候是這樣說的,叫雙帶兩箭,左右馳射。

就說董卓在馬上可以左右各帶一個箭囊,既可以右手抽劍往左射,也可以左手抽劍往右射。

而評價呂布武力的時候也說以弓馬驍武給幷州,可見當時評價一個武將的武力水平主要是看他的馬上功夫。

而呂布被俘虜之後,對曹操說令部將其民工將布天下足定也,意思是說我來統領騎兵,你來統領步兵,天下就指日可定。

秦漢時期包括三國都沒有騎兵?馬匹只是運兵而不打仗?

當時最經典的騎兵戰爭就是公孫瓚對袁紹的界橋之戰,當時公孫瓚這一邊是有一萬騎兵,戰爭開始後,公孫瓚一聲令下,叫縱騎騰之就說直衝過去。

而袁紹這邊最前面是擺了一個800人的方陣,方陣最前面是駿馬,兩側各1000弓弩手,等到騎兵衝進的時候,800步兵同時站起

,一聲大喝,兩邊的弓弩手一齊發箭,再加上駿馬的威懾,公孫瓚的前排騎兵是大亂陣腳,後排騎兵就發生了衝撞,全部都亂了。

古代人作戰為什麼講究陣型?不是因為陣型有多神奇,而是有陣

秦漢時期包括三國都沒有騎兵?馬匹只是運兵而不打仗?

型才能指揮,陣型一亂,漫山遍野都是人,那會兒又沒有大喇叭,根本指揮不了,所以陣型一亂,甭管有多少人,都逃不過兩個字,叫潰敗。

就這樣,公孫瓚的騎兵敗給了袁紹的步兵,像這樣的騎兵戰力,三國志,後漢書中還有很多

比如在荊州,曹操追擊劉備就是5000輕騎,一日夜急行300裡,他們不可能跑了300裡,看見劉備在前面停下來,下馬之後跑過去跟劉備打吧,這不符合戰爭常識,所以從文物的角度來說,三國時期沒有雙馬鐙這一點是對的,但是不能說因為沒有雙馬鐙就沒有騎兵作戰,除非您能把整本三國志都給推翻了。

秦漢時期包括三國都沒有騎兵?馬匹只是運兵而不打仗?

這就好比先秦時期的人基本不用筷子,但是也不能就此說他們不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