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慘敗,趙括究竟是紙上談兵,還是軍事天才?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最經典的一場戰役,也是秦昭王、白起、範睢配合最默契的一場戰爭,而輸家趙國的趙孝成王和趙括則被後人研究來研究去,到底誰更無能?

長平之戰慘敗,趙括究竟是紙上談兵,還是軍事天才?

趙孝成王作為後方的統帥,無論是對內的人事呼叫、後勤保障(糧草),還是對外的合縱,都毫無戰略眼光可言。

那趙括又當如何評價?是軍事天才還是隻會紙上談兵的菜鳥?我認為都不是,他的虛名是因為他有一個厲害的父親趙奢。

長平之戰慘敗,趙括究竟是紙上談兵,還是軍事天才?

閼與之戰成就趙奢的威名

如果開啟地圖,我們會發現閼與和長平一樣重要。閼與位於漳水流域,而長平位於丹水流域,兩條水系交匯到一起,穿過太行山抵達趙國的邯鄲城。除此之外,那裡有個著名的滏口陘,秦軍可以從這裡直搗趙國的首都邯鄲。因此,閼與之戰對趙國而言,其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可以說是和長平之戰一樣重要。

長平之戰慘敗,趙括究竟是紙上談兵,還是軍事天才?

閼與之戰前夕,趙奢故意在邯鄲附近的武安構建營壘,迷惑秦軍,以為趙國旨在堅守,而無意救助韓國。然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迅速到達閼與,並佔據有利地形,將秦軍擊潰。趙奢的名聲從此威震諸侯。秦國再也不敢對趙國輕舉妄動,而將戰場轉移到太行山的另一側野王附近。這裡不再展開。

上文提到了長平位置的戰略意義,因此長平之戰對趙國非常重要,而此時趙奢已經過世。那麼,趙孝成王也會考慮趙奢的兒子趙括。這也就是為何秦國一離間,趙孝成王就立刻起用趙括,替換掉堅守的廉頗。記得趙奢曾說過:“道遠地險路狹,就譬如兩隻老鼠在洞裡爭鬥,哪個勇猛哪個得勝。”他以為趙括會如其父趙奢一樣勇猛且多謀,來化解趙國的燃眉之急。

長平之戰慘敗,趙括究竟是紙上談兵,還是軍事天才?

趙括其人

一、輕敵趙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以趙奢對趙括的瞭解,他早就看出趙括自以為飽讀兵書便可以笑傲沙場,然而一個“易”字卻道出了趙奢對趙括的擔憂,戰場上輕視敵人便意外著失敗和死亡。

長平之戰慘敗,趙括究竟是紙上談兵,還是軍事天才?

二、毫無戰術首先,從趙括抵達前線後,將前方將士大換血,棄堅守兩年多的將領不用。那些將領熟悉秦軍打法,瞭解當地的地形,而換上去的和他一樣,不熟悉前線態勢。

其次,秦軍佯敗,趙括並率領全軍殺出。我沒聽說過這樣的打法,難道不需要考慮被敵人包了餃子嗎?

再者,當時,廉頗守在第二道防線丹水處,與秦軍夾水而陣。像這樣的形勢,基本上誰先過河,誰就輸,因為對手至少可以半濟而擊之。然而秦軍並沒這麼做,渡河如此容易,不符合邏輯的打法,這分明就是誘敵深入。然而,被興奮衝昏了頭腦的趙括竟渾然不知。

最後,秦軍佔領野王,可以從那裡引軍從丹水後方包抄趙軍。趙括為什麼要放棄那裡的防守?而自願跳到秦軍的包圍圈中。這種自尋死路的打法實在是莫名其妙。

長平之戰慘敗,趙括究竟是紙上談兵,還是軍事天才?

三、虐待將士善戰的將軍基本都很愛護自己計程車卒,例如趙奢和吳起。而趙括忙著謀私利,完全不體恤手下將士。臨陣之時,誰願意為他賣命?因此,他母親才早早地和他劃清界限,不想族人被他連累。

說句實話,本來60萬兵力包圍45萬就是個奇蹟,如果真集中火力朝一個地方衝出去,突圍也不是沒有可能。怎麼就輸得這麼慘?居然連只蚊子都沒飛出去。

長平之戰慘敗,趙括究竟是紙上談兵,還是軍事天才?

結語

閼與之戰使得趙奢威震諸侯,秦人為之卻步,趙奢也因此成為當時趙國的驕傲。趙奢去世,長平之戰爆發,廉頗固守,秦趙雙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然而年輕氣盛的趙孝成王心懷不滿,秦人使離間計,趙括便出現在趙孝成王的棋盤上。趙孝成王以為趙括會像其父親趙奢一樣,在同樣重要的戰略位置出其不意擊退秦軍。

然而,同樣年輕的趙括實在是太輕敵了,不但全線放棄重要的戰略防線丹水,還對敵人故意放棄丹水陣地的誘敵深入之計渾然不覺,以致於45萬大軍深陷秦軍的包圍圈之中。

更令人遺憾的是,45萬大軍竟然無法撕破60萬兵力包圍圈的任何一角。也許是因為趙括從來沒有善待手下的將士,以致於趙軍深陷包圍後,趙括可能失去了對趙軍的絕對指揮權。

熟讀兵書也好,為長平之戰背了幾千年的黑鍋也罷,雖然趙孝成王難逃其咎,但是,也確實沒看出趙括有多少能耐。您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