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分封藩王,真的是一步臭棋嗎?他的意圖很多人都沒看明白

朱元璋將江山社稷當成一塊大蛋糕,按照自己的意願將它分給宗室子孫,還賦予了藩王們兵權。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借鑑歷代分封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並在洪武三年、十一年、二十四年先後將其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從孫封於邊疆及內地的主要城市。老朱的做法,自然有親情因素夾雜其中,但裡面同樣存在著權謀之術。

朱元璋分封藩王,真的是一步臭棋嗎?他的意圖很多人都沒看明白

那麼,藩王並立,會不會對中央集權造成影響?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但朱元璋考慮的卻更加長遠,他看到了藩王勢力犬牙參互背後所構建的微妙平衡。

藩王各個虎視眈眈,每個王爺都在惦記京中聖位,可他們卻不會冒然起兵,為何?還不是忌憚其它強藩,不敢輕舉妄動。所以,強藩們相互制約,達成平衡,正是朱元璋喜聞樂見的情況。

或許有人會說,倘若中央式微,無法維持這份平衡,又該如何是好?

這個假設,是建立在中央式微的前提下的,相信在這種條件下,就算沒有藩王,也會有外戚、權臣、宦官橫空出世,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其如此,倒不如滿足藩王的野心,畢竟,相比於外姓,藩王終究是本家子弟。

朱元璋分封藩王,真的是一步臭棋嗎?他的意圖很多人都沒看明白

朱元璋,出身草根,歷史上沒有哪個皇帝比他的出身更“土”,起碼沒有開國皇帝當過乞丐。巨大的貧富落差,讓朱元璋開始珍惜眼前的生活。

他沒法像傳說中的彭祖一樣活個八百歲,所以他的江山社稷終究要傳給子孫。因此,他希望朱家的兒郎能世世代代地保有這份榮耀和富貴。

朱元璋對外人,堪稱絕對的嚴苛。這份嚴苛是無差別的,哪怕是早年與他並肩作戰的好兄弟,也逃不過明初四大案的大洗牌。但朱元璋對子孫的態度,相當仁慈。

除了朱標之外,朱元璋的所有兒子均被封為藩王。朱標是太子,老朱想讓他繼承大統,所以自不可能把他也分出去。

每個藩王享受到的待遇都令人眼紅,至少令朝中的大臣們十分嫉妒。老朱是個摳門皇帝,他給官員開出的待遇創了史上新低。

可對於自己的兒子,朱元璋相當大方。每個藩王的祿米,都比正一品官多得多。高官能拿到一份,藩王就能領到五十份。

朱元璋分封藩王,真的是一步臭棋嗎?他的意圖很多人都沒看明白

但若就此說朱元璋是出於親情考慮才分封藩王,也不盡然。朱元璋將兒子全都分封出去,除了要表達父愛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他們成為拱衛朱明江山的屏障。

元朝的覆滅,是朱元璋等人一手造就的,所以元末的弊病老朱心知肚明。倘若,元廷在中原設定了藩國,那麼,起碼有一半的農民起義勢力會在舉事之初遭到彈壓。正因為沒有藩王坐鎮,所以元朝統治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義軍逐步蠶食江山。

除此之外,歷朝歷代的權臣、外戚、宦官之禍,都為朱元璋敲響了警鐘,讓他意識到“勤王”的重要性。當國家面臨內憂時,皇帝能仰仗的只有自己的親族。即便藩王不懷好意,也總好過大好河山改名換姓。

朱元璋分封藩王,真的是一步臭棋嗎?他的意圖很多人都沒看明白

在朱元璋的構想中,只要能讓朱家子孫遍及天下,讓朝中的居心叵測之徒有所顧慮,那麼,他的目的就達成了。一般來說,權臣在中央有一定力量,他們亦會制約藩王。這樣,就能讓權臣、藩王的勢力達到平衡。

類比宋朝,朱元璋的做法何不是一種變相的分權呢?

相比之下,朱元璋的做法似乎更加穩妥,因為他所扶持的兩相傾軋的勢力之中,有一支正是朱家“自己人”。

或許有人會問,既是如此,為何在朱元璋死後不久就發生了靖難之亂呢?

這仍是朱元璋的錯,卻不是分封藩王的錯。

晚年的朱元璋疑心病越來越嚴重,他總是擔心權臣會影響到允炆將來的統治,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將那些腦袋後面可能長了反骨的大臣屠殺殆盡。

朱元璋分封藩王,真的是一步臭棋嗎?他的意圖很多人都沒看明白

宋國公和五皇子喝了頓酒,兩人似乎聊了些什麼,斬!涼國公居功自傲,目無法紀,斬!胡宰相疑似謀反,斬!傅友德什麼都沒做錯,照殺不誤!朱元璋殺人有個特點,那就是每次殺人都要牽連甚廣,不殺到萬人絕不善罷甘休。

到了朱元璋死的時候,朝中的權臣已經死乾淨了,這下他終於能安詳地閉上眼睛了。可這時的朱元璋已經老糊塗了,他沒有意識到早年苦心營造的格局,已被自己破壞殆盡。沒有了權臣的輔佐,明室式微。沒有了權臣的制衡,藩王崛起。

皇權與藩權的矛盾與日俱增,最後朱允炆的削藩政策終於成了靖難之役的導火索。好在,九泉之下的朱元璋並不會心痛,靖難結束,天下仍是他老朱家的。

參考資料:

【《歷朝藩王統計表》、《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