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兩軍對戰,前排士兵明知是死為何還搶著衝?專家:擱你也這樣

古代兩軍對戰,前排士兵明知是死為何還搶著衝?專家:擱你也這樣

引言秋瑾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年僅32歲的她為了推翻數千年的封建統治,於紹興軒亭口從容就義,這位革命烈士曾作《吊吳烈士樾》一詩,其中有言:“前仆後繼人應在,如君不愧軒轅孫!”意思是說前面的人倒下了,後面的人會繼續跟上去英勇鬥爭。但是現實中並非每一個人都是“秋瑾”,由此曾有人提問古代兩軍對戰的時候,前排計程車兵明知必死還搶著往前衝,這是為何呢?01

不論是在歷史文獻,還是小說繪本,亦或是在古裝電視劇裡,我們都能夠發現在任何情況下,古代兩軍對戰之時,一旦衝鋒的號角響起,雙方計程車兵都會奮不顧身,前仆後繼地發起衝鋒。其中尤以位列前排計程車兵衝得最快,但是他們明知自己是必死的“炮灰”,為何還要如此悍不畏死往前衝呢?事實上,這些士兵們之所以“不怕死”,主要是有3個原因驅使著他們。

古代兩軍對戰,前排士兵明知是死為何還搶著衝?專家:擱你也這樣

▲古代戰爭劇照

其一,古今中外幾乎所有國家的軍隊,都設定了一項最為嚴格的罪名——臨陣脫逃罪,如果有士兵在戰場上因為貪生怕死而故意逃跑,那一定會遭到嚴厲的軍法處置。雖然這樣罪名的處罰如今已經沒有那麼嚴厲,但是在古代的時候但凡有士兵臨陣脫逃那必然會立刻被斬首示眾。

古代兩軍對戰,前排士兵明知是死為何還搶著衝?專家:擱你也這樣

▲古代戰場劇照

除此之外,據《新唐書》記載,唐朝的軍隊中專門設有監軍一職來監管軍隊的紀律,如果在戰鬥之時有士兵臨陣脫逃,那麼監軍有權將其臨陣格殺。而明朝雖然很少設定監軍,不過《明史》中也曾對當時的臨陣脫逃罪有過描述:“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要麼向前衝鋒與敵人搏命落得個好名聲,若是不幸殞命亦是為家人博得個好前程,要麼被自己人斬殺,令祖輩蒙羞,在這種情況之下大多數人當然會選擇前者。

02

其二,大部分士兵參軍的緣由無非就是三點:或者是對戰爭充滿嚮往從小立志建功立業,或者是自己走投無路選擇到沙場之上舍命搏一搏前程,或者是面對敵人入侵不得已而拿起武器保家衛國,因此在戰場之上他們根本就沒有後退的理由。而他們的這種熱血和豪邁又會感染其他人,帶動著全軍向前衝鋒。

古代兩軍對戰,前排士兵明知是死為何還搶著衝?專家:擱你也這樣

▲古代士兵劇照

這種情況對於那些走投無路,才選擇到沙場之上討生活的人來說尤甚,因為他們活著的話最多就是吃頓飽飯,領取低微的俸祿,倘若他們戰死,那遠在家鄉的親人們便可以得到一大筆撫卹金。在古代天災四起又戰亂頻繁的時候,許多好漢子都寧願捨棄自己的那條“賤命”為家人換取生存的希望。

古代兩軍對戰,前排士兵明知是死為何還搶著衝?專家:擱你也這樣

▲古代戰爭士兵劇照

03

其三,既然軍法中有相應的處罰那自然也會有相應的獎勵,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軍功。或許有很多人會認為不論古今,讀書都是一個人出人頭地的最好方法,但其實對於真正處於底層的百姓來說,賺取軍功才是成為人上人的不二法門。甚至只要士兵們軍功足夠多,拜將封侯的速度比科舉升遷快得多,君不見西漢名將霍去病17歲之時便被封為“冠軍候”?

古代兩軍對戰,前排士兵明知是死為何還搶著衝?專家:擱你也這樣

▲霍去病劇照

在戰國時期,秦國對於軍功的獎勵是“戰國七雄”之中最為豐厚的,所以秦軍的戰鬥力遠遠高於另外六國的軍隊,《戰國策·韓策》中曾描述秦軍:“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俗話說:“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為了能夠積攢足夠的軍功,士兵們當然得爭先恐後地向前衝鋒。也正是這樣一手“拿著”人頭,一手挾著俘虜的虎狼之師最後才能夠統一中國。

古代兩軍對戰,前排士兵明知是死為何還搶著衝?專家:擱你也這樣

▲古代士兵衝鋒陷陣劇照

當然,除了以上這3點直接原因外,還有兩個外界因素決定著那些衝在最前排計程車兵們是否會捨生忘死,那便是統治者是否愛民如子,以及將領是否身先士卒。如果說統治者昏庸無道,那士兵們不僅不會效死命,甚至倒戈相向都有可能。而對於將領來說“將乃兵之膽”,只有他們逢戰必先登,士兵們才有膽氣向前衝鋒。由此,對於古代兩軍對戰,前排士兵明知是死還搶著衝的疑問,專家表示,擱你也這樣,聰明人都這麼幹。

結語唐代詩人曹松曾於他的詩作《己亥歲二首·其一》中曰:“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確實,雖然豐厚的軍功能夠讓士兵們看到封侯的機會,但是這樣的成功都是踏著屍山血海獲得的,不知有多少人為此葬送了性命,那些衝在前排計程車兵又有幾個能夠活下來?這一切無不體現著如今的盛世和平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