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人們常規的認識:商朝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

3000年前,周武王在牧野之戰中擊敗了商朝的大軍,建立了周王朝,史稱“西周”。這件事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幾千年來,人們都對它津津樂道,並且演化為了神魔小說。在學術領域,人們沒有件事情簡單地看作是改朝換代,而是稱之為“周武革命”。

一,商朝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

商朝的文化,是偏重於神權的,而周朝的文化,偏重於民本。周滅商後,開始建立成熟而完備的禮樂制度,推行德治、民本。在周代文化的薰陶下,逐漸產生了諸子百家,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從尊天事鬼到敬天保民,中國的文明出現了一次轉向。

然而,很少有人從民族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我們對比商人和周人,我們發現,兩大民族有著本質的區別。商人實際上來自於西遼河一帶,可能和東胡有密切的關係,商人最初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也擅長經商,到了中原以經商聞名,所以人們將經商之人也稱為商人。

顛覆人們常規的認識:商朝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

我說商人來自於西遼河是有依據的。商朝的人文始祖是契,《荀子·成相篇》中說:“契玄王,生昭明,居於砥石,遷於商”。那麼契所居住的砥石在哪裡呢?《淮南子·墬形訓》曰:“遼出砥石”,高誘註解中說:“砥石,山名,在塞外,遼水所出”。《水經注》也記載:“遼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東流,直遼東之望平縣西……屈而南流,入於海”。可見,砥石就是遼河的上游。

我們還可以從神話傳說中找出一些依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商朝始祖契的出生:“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也就是三個人沐浴,其中有娀氏簡狄吞了一個鳥蛋,就懷孕生了契。簡狄是帝嚳(高辛氏)的次妃。這個故事長期在東北流傳,並且影響到了其他民族。《十六國春秋·前燕錄》記載:“昔高辛氏遊牧於海濱,留少子滅越以居北夷,邑於紫蒙之野”。高辛氏定都於紫蒙,根據《讀史方輿紀要》記載:“紫蒙川在營州西北……秦漢之間東胡邑於紫蒙川”。這裡的營州就位於西遼河。

顛覆人們常規的認識:商朝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

商人進入中原後,早期主要進行遊牧和經商。3500年前,商湯滅了夏朝,建立了商朝。但是,商人並未完全轉為農耕民族,於是總體上還處於不斷的遷徙之中。史書記載“殷人屢遷,前八後五。”最終在盤庚時期,商朝定都於殷,得以穩定下來。

但是周人,是典型的農耕民族。周人自稱是夏朝後裔,周人祖先在夏朝擔任農官——后稷。夏朝滅亡後,周人西遷,輾轉於戎狄之間,最終還是在渭河上游定居下來,繼承祖先的事業,發展農耕。在甲骨文中,“周”就是“田”的形狀。周人自稱是夏人,也是華夏的來源。後來的漢族,就是在華夏民族基礎上演化而來的。

顛覆人們常規的認識:商朝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

那麼從以上的兩族的分析來看,商朝竟然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而建立的王朝。當然,商朝可能並非是遊牧民族第一次入主中原,早在5000年前,黃帝征服炎帝、蚩尤,就極有可能是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一次征服,不過黃帝族在文化上卻被同化了。商朝在進入中原後,也不斷在接受華夏文化,這和後來北魏、遼金、元清的漢化歷程十分相似。商朝的盤庚,正如北魏孝文帝,他遷都,推行華夏化,從此讓商人從不斷的遷徙狀態進入了穩定的定居狀態。

商朝入主中原,對中國文明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就拿甲骨文來說,商朝早期的甲骨文還十分原始,但是到了商朝後期,甲骨文已經發展成為了較為完善的文字體系。中國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這裡一路發展而來。當然,商朝甲骨文也極有可能是對夏朝文字的繼續發展。

二,商朝的後裔去哪裡了

3000年前,商朝滅亡了,那麼商朝的後裔都去哪裡了呢?其實史書已經記載很明確了。其中,大部分商朝遺民留在了中原一帶,西周為了控制這些殷商遺民,採取了三大措施。一,分封宋國,以安置殷商貴族。二,分封了王族親戚到關東平原,以管理各部殷商遺民,如齊、燕、魯、衛等。三,在洛陽修建洛邑和成周二城,作為東都,並且駐紮殷八師,讓洛陽成為了鎮守東方的據點。

經過了200年的歲月,關東地區的殷商遺民已經完全融入了華夏族之中。從此,華夏的版圖從王畿一帶擴充套件到了整個黃河流域地區。此後,人們就將黃河流域稱為“諸夏”“華夏”“中原”“中國”“中夏”等。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子。孔子原本是殷商後裔,西周建立之初,殷商後裔被視為東夷。但是到了春秋時期,孔子儼然成為了華夏文化的代表人物。而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墨子、莊子、孫武都來自於陳宋之間,這裡原本是殷商文化的核心地帶。

顛覆人們常規的認識:商朝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

孤竹國遺址出土玉器,有甲骨文雕飾

另外一部分商人選擇了撤出中原,回到東北。這其中以箕子為代表。他帶領殷商遺民轉移到了遼西一帶,建立了國家,史稱“箕子朝鮮”。除了箕子朝鮮之外,東北的山戎、孤竹等國都是殷商後裔建立的國家。其中的山戎可能是未進入中原的商人,他們被稱為“東胡”。西周分封燕國於華北平原最北部,其主要目的就是防範殷商後裔的南下。

不過孤竹、山戎最終被齊國擊敗,併入了燕國。而箕子朝鮮最終一路遷徙到了朝鮮半島。春秋戰國時期,遼東、遼西還被東胡佔據。戰國後期,燕國大將秦開擊敗了東胡,獲得了遼西和遼東地區,設定了郡縣制。西漢初期,箕子朝鮮被衛滿朝鮮取代,到了漢武帝時期,又滅衛滿朝鮮,設定“漢四郡”。朝鮮開始納入中國版圖。

顛覆人們常規的認識:商朝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

三,對抗和融合,永恆的話題

商朝和西周和鬥爭,只是中國幾千年中,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對抗的一個典型例子。而商朝人和周人的融合,也是兩大民族融合的縮影。從戰國開始,人們就將匈奴以東的民族稱為“東胡”。這裡的東胡主要是活動於大安嶺、西遼河一帶的民族,他們和殷商民族、紅山文化是有密切的關係的。

秦漢時代,東胡分裂成為了鮮卑和烏桓。東漢時期,鮮卑強盛,佔據了整個大漠地區。到了魏晉時期,烏桓被曹操征服,全體納入了中原王朝。而鮮卑族則在西伯利亞寒流的刺激下不斷南侵,最終引發了所謂的“五胡亂華”。鮮卑族的慕容氏、宇文氏、拓跋氏等紛紛湧入中原,建立了許多王國。最終,拓跋氏的北魏一統中原,並遷都洛陽,推行全面漢化。

顛覆人們常規的認識:商朝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

鮮卑族的遷徙路線

而停留在東北的鮮卑族又分化為了兩支,大興安嶺一帶的為室韋,西遼河一帶的為契丹、奚。唐朝時期,契丹和室韋在東北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唐朝末年,契丹族崛起。916年,契丹族建立了遼國,統一了東北和大漠。經過幾百年的融合,契丹族最終也融入了漢族。例如,元朝時期的耶律楚材,就是典型的漢族大臣形象,而北方文壇盟主元好問,其家族原本是北魏皇室,現在早已為漢族。

遼金時期,室韋又發展成為了蒙古族。後來蒙元滅金國、西夏、吐蕃、西遼、南宋等,一統中國。不過,蒙古族的漢化速度不及鮮卑、契丹,在蒙古還未實現漢化,元朝就滅亡了。而遷入內地的蒙古人,在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後,已經和周邊的農耕民族融為一體。

顛覆人們常規的認識:商朝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

契丹人

商人、東胡、鮮卑、烏桓、契丹、蒙古,這些民族在中國歷史上的分量就不用多說了。而這些民族居然都是有淵源聯絡的。如果從外表看,我們就能夠非常明顯看出他們是同一個民族,鮮卑、契丹、蒙古人的髮型大致上是差不多的,在北方壁畫中多有表現。從出土文物來看,商代男子主要也是變法辮髮,有總髮至頂,編成一條辮子,然後垂至腦後的;有左右兩側梳辮,辮梢捲曲,下垂至肩的;也有將頭髮編成辮子盤繞於頂的。

顛覆人們常規的認識:商朝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

從血緣,基因來看,其中也有聯絡。根據DNA檢測,商朝後裔的Y染色體主要為C,而鮮卑、契丹、蒙古人的Y染色體也主要是C。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不就是O(農耕)和C(遊牧)的對抗、融合的歷史嗎?經過幾千年的對抗和融合,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難分彼此了。

歡迎關注公眾號:

文史北斗

。本人喜歡歷史,文化,文學,詩詞等,自從畢業以來一直在閱讀,在各大自媒體平臺多有創作。我創立了的“文史北斗”,主要在於深度解讀歷史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歡迎你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