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間,美婦與秀才合謀“借屍害夫”,最後結果怎樣了?

清朝年間,美婦與秀才合謀“借屍害夫”,最後結果怎樣了?

清朝乾隆年間,湖北古城縣九口塘村的河灘上衝出了一具屍體。本縣首富楊秀才怒氣衝衝地來到縣衙報案:“我三姑一個月前被丈夫餘松害死,拋屍河中。請老父母(縣令)做主,為民申冤啊!”

出了人命大案,湯知縣不敢怠慢,立即派出刑房李書吏和老仵作張榮前去驗屍。

就在老仵作背起驗屍箱準備出發時,楊秀才靠上前來,從懷中掏出10兩紋銀遞到他手中說:“河灘上的屍體,就是我三姑,張爺一會別看錯了!”

張榮沒接銀子,面無表情地回答:“沒有勘驗,豈能胡說?”

河灘上的屍骨被野獸咬過,身份已經無法辨認。但張榮還是憑藉數十年的經驗,從骨骼上判斷出這是一具還未成年的男屍。

有了結果,自然不會讓屍體再暴屍野外,李書吏就吩咐當地百姓把屍體收殮埋葬了。

返回縣衙後,兩人將驗屍結果呈遞給湯知縣,張榮也把楊秀才給銀未收之事說了出來。三人商量多時,對此案有了新的看法:楊三姑失蹤,必然與楊秀才有直接關係,找到楊三姑,此案必將迎刃而解。

經過一番調查發現:楊三姑在出嫁前曾與楊秀才勾勾搭搭,後來楊秀才雖然娶了正妻,但一直對楊三姑念念不忘。

楊三姑的年紀也不小了,總不能一直拖著被人戳脊樑,她的父親就把她嫁給了不知底細的餘松。

水性楊花的楊三姑對老實巴交的丈夫並不滿意,所以三天兩頭找個藉口回孃家與情夫楊秀才相會。

時間長了,風言風語傳到餘松的耳中,夫妻二人就為此事爭吵起來。楊三姑一氣之下,選擇了離家出走,從此再也無人看見過她。

就在這件案子陷入僵局之時,突然湖廣總督府裡派下來一個上官高傑參與了此案的審理。高傑來到古城縣後,看了一眼卷宗,就把湯知縣和餘松關押了起來。

清朝年間,美婦與秀才合謀“借屍害夫”,最後結果怎樣了?

原來高傑是總督的門生,此前收受了楊秀才和一個後補知縣(求實缺)的銀兩,正好借這個機會,打算來個“一箭雙鵰”。

既然高傑當了主審官,那案件當然愛怎麼審,就怎麼審了。他找了個心腹冒充仵作,假模假樣地重新驗屍。最後一口咬定這是一具女屍,並在肋骨中間,還驗到了銳器刺傷的痕跡。

有了這張虛假的驗屍報告,老仵作張榮自然倒了大黴,一頓棍棒下去血肉橫飛,張榮就在慘叫、求饒聲中斷了氣。

張榮一死,那具屍體是男是女,就誰也說不清了。接下來嫌犯餘松被帶上公堂,不由分說五十大板打了下來。餘松哪裡熬得過去,就違心地招認了自己殺妻的罪名,以及賄賂湯知縣的事情。

高傑得了呈堂證供,立即宣判殺人犯餘松秋後問斬,湯知縣革職充軍,就連一起去現場的李書吏也被打了10大板,趕出了衙門。

李書吏心知這是冤案,奈何人微言卑,正在家裡生悶氣。突然,縣裡接生的老徐婆前來密報,說她前天給楊秀才娘子接生時,看到了楊三姑本人,只是她假裝不知。聽說縣裡正在尋找楊三姑的下落,她就找到了李書吏彙報此事。

李書吏吩咐她不要聲張,立即動身前往臨縣求助湯知縣的好友陳知縣。陳知縣聽說此事經過,就告知了李書吏一個訊息,湖北吳巡撫一生廉潔公正,明天會路過此地,就看他的膽識了。

清朝年間,美婦與秀才合謀“借屍害夫”,最後結果怎樣了?

第二天午時,只見一群官兵、差役前呼後擁著一頂四人大轎從大路走近。這時,李書吏不顧官差的阻攔衝到大轎前,跪倒在地連聲喊冤,並將狀紙舉過頭頂。

吳巡撫接過狀子一看,大吃一驚。此案不僅牽扯到兩條人命(還有老仵作),更涉及頂頭上司總督大人,一個處理不好,就是震盪整個朝堂。

此案關鍵點就是找到楊三姑,只要把她控制在手,那案件自然不審自明。

為了防止楊三姑被殺人滅口,吳巡撫下令陳知縣帶領衙役以查訪逃犯為由,前往古城縣。趁高傑和楊秀才不備,立即控制楊家宅院找到楊三姑。

陳知縣得到命令後,不敢耽誤他帶著巡撫的手令連夜動身,天一亮就衝進楊秀才家中,在一個夾牆中找到了正在熟睡的楊三姑。

陳知縣拿著巡撫大人的手令,直奔古城縣衙,立即拿下了高傑。然後,重新坐堂審理此案。

楊三姑畢竟是一個小婦人,見到這個架勢早已嚇得癱軟。還沒用刑,就把與楊秀才合謀,借屍至餘松於死地的情形都招了。

楊秀才見高傑已被捉拿,自知罪孽深重,也不願再受刑罰之苦,也痛快地招供畫押。

第二天,吳巡撫趕到縣衙,當堂宣判:餘松無罪釋放,湯知縣官復原職,李書吏升一級佐吏,張榮重恤家屬。高傑革職充軍,楊三姑與楊秀才一併處斬,只等朝廷批覆執行。

總督見此案已成鐵案,不願為了一個門生多生事端,就批覆了此案。餘松總算是得到了昭雪,沒有不明不白地死去。

在此奉勸各位讀者,在找人生的另一半時,一定要擦亮眼睛,所謂家和萬事興,品德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