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歷史和寫作萌新愛好者,歡迎關注哦~本文為原創,盜文必究!又是梅雨連綿季,小夥伴你們那裡可看見太陽了?從小在北方長大的梨白總算知道梅雨除了浪漫之外也發黴。

回到今天的主題,我們還在“宋朝”哦。

之前梨白有和大家討論過宋朝的官制度,設立兩府三司,分化相權,最主要的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那這樣,皇帝就可以無法無天了嗎?

當然不是,宋朝重文抑武,文官治國,北宋的言官可不是吃素的,真遇到事兒了,他們絕對會把皇帝“噴”得體無完膚。

大家還記得電視劇《清平樂》中

宋仁宗因為喜歡張貴妃,便想著給她叔叔張堯佐升官,最後被包拯噴了一臉口水

,是了,

這就是言官,是他們的權利,也是他們的魅力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宋朝沿襲了唐朝的臺鑒制度,先設定御史臺,用來糾察百官過錯、肅紀廷綱,大事廷辯、小事糾談;後又設立諫院,直接由皇帝管理,監督宰相、百官。

看到這裡,格外看官們看出門道來了嗎?

唐朝臺官和宋朝的御史臺作用一樣,監察百官,但是唐朝的

諫官卻是用來諫諷帝王的

,是皇帝有過錯時大膽站出來糾察皇帝錯誤的,這一職責卻在

宋朝變了味兒,它不再是諫諷帝王的官員,而是糾察百官,任免也由皇帝負責,而不再對宰相負責。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很多小夥伴就說了,我看《清平樂》裡言官們對宋仁宗諫諷得挺到位啊?

各位小夥伴看得沒錯,言官之所以能在仁宗一朝天天開辯論賽

和宋仁宗本人寬厚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不然他也不會叫仁宗了。

所以大家也能看出來,仁宗一朝,宰輔、大臣們來回出入京城,典型例子是范仲淹,皇帝被噴口水、抱大腿也是常有的事情。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我們大家認識的好多人都做過大宋的臺諫官,范仲淹、滕子京、司馬光、蘇轍等等。

今天我們文章的主角也是一位臺鑒官,他敢說敢作,和因為無子都快鬱悶死的宋仁宗討論趕快過繼孩子,面對因為過繼上位的宋英宗還不想認宋仁宗這個父親,他簡直活力全開!

他是範鎮,一個連鐵憨憨司馬光都佩服的大宋言官,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的“豐功偉績”。

範鎮,是成都人,考進士的時候,吏部排名第一。他先被調任新安主薄,後被京西留守延請到國子監,並且被推薦做了東監直講,由此可見是個有才華的人。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範鎮召試學士院,卻不曾想被認為詩文有失韻律,只補校勘之職。大家給他抱不平,他卻像個沒事人。

四年之後,範鎮被越級授官直秘閣,判吏部南曹、開封府推官,提拔為起居舍人、知諫院,所以有才華的人是不會被埋沒的。

想必大家已經注意到了,範鎮知諫院。

所謂在其位謀其政,範鎮有事沒事就給皇帝來個“金玉良言”,今天說取官用人應該擇其中,而不是反覆疊加,弄些部門養閒人,部門之間要相互交流,而不是各幹各的,效率低下;明天又說你不應該讓百官去郊外迎接富弼、文彥博,他們入朝為相,你以誠相待就是了,沒必要弄些虛頭巴腦的。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從範鎮的話我們不難看出,他對時政利弊真知灼見,不懼皇權,敢於直言不諱,是個好官。範鎮在史書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他和宋仁宗關於立嗣的一番“對峙”。

梨白已經出過好幾期的文章,從各個方面討論了

宋仁宗的辛酸求子路

,這位以“仁”著稱的皇帝因為子嗣的問題快被大臣們逼瘋了。

慶曆三年,宋仁宗連失兩子,但他仍不死心,在後宮設立十閣,選了很多年輕的妃子進來,只為誕下能夠繼承宋朝江山的皇子。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可惜的是,慶曆三年之後,他的後宮中再也沒有皇子誕生。

嘉佑元年,宋仁宗突發中風,這可把大臣們嚇壞了,國無儲君,皇帝還無子,國本不穩啊!

儘管大臣們很著急,但是卻

沒有人願意觸宋仁宗的逆鱗

,這些年走下來大家都知道皇帝的求子之路有多艱辛。

這時範鎮和司馬光這對好朋友站了出來,彼時司馬光在外做官,亦寫了劄子勸誡宋仁宗從宗室中選有才能者做為儲君,宋仁宗並未回覆他。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範鎮不懼宋仁宗天威,也不懼立儲背後所涉及的政治力量,毅然決然發聲了。

蘇軾為其撰寫的《範景仁墓誌銘》中記載了此事,範鎮表示天下沒有比立儲這件事更重要了。

他明白宋仁宗不願將皇位傳給過繼的兒子,還給宋仁宗舉了例子,

“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願陛下擇宗室賢者,異其禮物,而試之政事,以系天下心”。

意思就是人家太祖打下江山都能傳到太宗手裡,才有了你們做皇位一說,現在為了江山,官家又有什麼好猶豫的呢?在宗室的賢者裡面挑選一個,先讓他上手幹活考驗一下,也總比儲君位置懸而不絕動搖國本好!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宋仁宗像對待司馬光一樣,沒有就此事和範鎮討論。

範鎮呢,鍥而不捨,連上十九個摺子,沒有得到宋仁宗的響應,他就在家關門請罪。

小夥伴們可能不解,範鎮請什麼罪呢?

範鎮認為自己是諫官,指出皇帝的問題之後,皇帝沒有迴應,這就是他的問題,他沒有起到諫諷皇帝的作用。

範鎮在家一請罪,就是一百多天,頭髮、鬍鬚都因此事而變白。宰輔也針對此事給範鎮寫信了,說皇帝身體不好,之前宰輔們提出過這個事情,如今有人又拿著這個是挑撥,以後再做這個事情就困難了。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這封信有點抱怨範鎮的堅持,認為現在沒有必要把事情弄得這麼僵,反而給了別人挑撥的機會,還不如坐等水到渠成。

範鎮回信,強硬表示,做事應該看得是是非,而不是這件事的難易程度,更何況立儲這件事迫在眉睫,做了就能成事,不做可能就來不及了。

今天宰輔們認為這件事比以前難,怎麼能知道它以後就不會比今天更難呢?!

最後,宋仁宗還和範鎮兩個人針對從宗室過繼孩子立儲一事面談了三次,最後範鎮直接哭了,哭著對仁宗說希望他能為宋超的江山社稷考慮;宋仁宗呢?也哭了,哭著希望範鎮再給他幾年的時間,後宮的娘子們還能生,再讓他拼一拼!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故事到這裡結束了嗎?當然沒有,儘管大臣們沒有說宗室賢能者是誰,但無疑從小養在曹皇后膝下的趙宗實;就是大家選定的這個人。

而範鎮和趙宗實的故事還在繼續,那已經是趙宗實作為宋英宗上位之後的故事了!

嘉祐八年,宋仁宗病逝,在那之前,經過範鎮、韓琦等人的努力,趙宗實被立為皇子

。儘管宋仁宗沒有走出最後一步,立趙宗實為皇太子,但他在曹太后以及韓琦的擁護下還是上位了,成為宋英宗。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宋英宗即位之後,並沒有像大臣們設想的那般勤勞政事,而是暴病了,且這場病差不多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

“病”好之後的宋英宗第一時間沒有把精力放在朝政上,而是掀起了一場“誰是我爸爸”的濮議之爭。

宋英宗站在宋仁宗的肩膀之上看了大宋的大好河山,卻想要死去的父親和自己一起享受這份榮耀。於是在他的授意之下,

由宰相韓琦、歐陽修等人提出追封宋英宗生父濮王為皇考,一時之間,滿朝廷譁然。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大多數人認為宋英宗之所以能夠坐上皇位,是因為他被過繼給了宋仁宗,無論是國家還是宗法層面,他已經是宋仁宗的兒子,就此事兩派你來我往,引經據典,鬧得不可開交。

因為範鎮曾經在宋仁宗晚年時力主過繼宗室子作為儲君,因此間接獲益的宋英宗對其非常有好感。

然而,卻如範鎮所說的那樣,他勸仁宗立儲不是因為想要討好英宗,而是因為他認為那個時候做這件事情是正確的。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濮議之爭時,範鎮判太常,遷翰林學士,因為宰執一派和臺鑒一派打得不可開交,

宋英宗便下詔命禮官尋找之前的制度和禮儀。

本來宋英宗還以為範鎮這次仍然堅定不移地站在在家這邊,卻不曾想,他率領屬下對宋英宗說:“

漢宣帝於漢昭帝為孫子,漢光武帝於漢平帝為祖父,他們的父親容或可以稱皇考,議者尚加以非議,認為這是以小宗附合大宗的緒統。現在陛下既然以仁宗為皇考,又後尊濮王為皇考,那麼這種過失不是漢代二帝可比的”。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啥意思呢?範鎮給宋英宗講了漢朝的兩個皇帝是如何處理此類問題的例子,漢宣帝繼承了叔祖父漢昭帝的皇位,漢光武帝是漢平帝的祖父,漢宣帝、漢平帝的父親還勉強可以稱為是皇考,但提出此類議論的人都會被譴責,認為這是小宗在攀附大宗,這是不合禮制的。

範鎮直言不諱地說:“英宗皇帝你又不是直接從一個爺爺輩的人那裡繼承的皇位,你既然認了認了宋仁宗皇帝做皇考,繼承了他的皇位,又怎麼能再管自己的生父濮王叫皇考呢?!”

最後還不忘再諷刺一句,

“如果你真的追封生父為皇考,那隻能說官家所犯的過失,絕對不是人家漢朝兩位皇帝能比的!”

由此我們不得不承認,即便是當了翰林做了禮官,範鎮的身上依然有諫官的風采,只幫理不幫皇帝。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範鎮的做法引起了宰執們的不滿,沒有得到宋英宗和他們想要的答案,宰執們就質問範鎮:

“為什麼剛找到典章禮儀,你就立馬條列上陳,怎麼沒和我們商量一下?”

範鎮表示沒什麼好商量的,得到了詔令,翻找到了條例,不立馬上疏等著過年嗎?怎麼積極上班反倒還成為罪狀了呢?

宰執們一時間沒有想出主意收拾範鎮,最後範鎮因為起草制書出錯,就改任侍讀學士。

梨白叨叨叨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範鎮其實參與到了兩場關於皇家禮制的大討論,且各位看下來還會覺得這有點像一部連續的電視劇。

宋仁宗執著於生兒子,卻怎麼也不生不出兒子,一次中風之後,範鎮不顧天子之怒,力勸宋仁宗擇宗室賢能者作為儲君以穩定國本。

在宋仁宗無子之後,大臣們所說的宗室賢能者其實指的就是在宮中養大的趙宗實,只不過考慮到宋仁宗對於求子的執著,大家沒有明說。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為此,範鎮連上十九道摺子,和宋仁宗三次淚眼交心,發須全白,他為什麼呢?他為的是大宋江山的穩定,他覺得這件事值得做,即使被皇帝責難,最後也終於在範鎮等人的擁護下,趙宗實被立為皇子,最後順利登基。

面對在皇家長大的趙宗實,他錯誤地以為範鎮可能和別人一樣,是出於某種政治目的支援自己上位的,所以他對範鎮是有好感的。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現實卻讓宋英宗很快認識了範鎮曾經作為諫官的風采。

濮議之爭中,面對想要給自己生父追封“皇考”封號的宋英宗,作為禮官的範鎮用擺事實的道理告訴宋英宗,他是錯的!這時宋英宗可能才明白,之前範鎮支援自己上位不是出於什麼目的,只是因為他公正無私,只做對的事情!

範鎮和蘇軾是同鄉,他的墓誌銘由蘇軾撰寫,他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致仕,在最後給皇帝的上表中有一句反問句道出了他一生的理想抱負,

“公上表謝,其略曰:‘雖曰乞身而去,敢忘憂國之心?’”。

和無子的宋仁宗談過繼,抗議英宗翻臉不認“爹”,他總戳皇帝心窩

這和范仲淹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謀而合,也是宋代文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最高理想抱負的呼聲!

(文中所有圖片來自網路,如涉侵權請聯絡刪除,萬分感謝!)

參考書籍:

《涑水記聞》

《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