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作者:二戰靚妞(未經允許,禁止複製全文私自搬運!)

公元前6世紀末,稱霸義大利半島北部多年的伊魯特人,被半島上的“後起之秀”羅馬人給趕走了!隨後羅馬人便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

大名鼎鼎的羅馬共和國(公元

前27年後是羅馬帝國

)。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不過,誕生之初的羅馬這個國家其實並不起眼。但是誰又能想到,歐洲乃至西亞和北非地區後來的歷史與格局,卻都因這個羅馬帝國的崛起,而發生了一系列“驚天動地”的變化。

而促成這一歷史變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羅馬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他們用刀劍在歐洲歷史上重重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羅馬軍團。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羅馬軍團

公元前4世紀初,羅馬軍團正式誕生這一“名垂青史”的新型部隊編組方式:軍團。作為一種新的作戰陣型模式,第一支羅馬軍團的人數並不固定,都會視作戰需求和條件而定。不過,這種軍團的戰術結構卻一直都是“保持不變”。

在羅馬軍團建立之初,他們也沿襲了伊魯特人慣用的戰術風格:

具有典型希臘風格的“重甲方陣”。

這一方陣的組成是由圓形盾牌和投矛武裝起來的重甲步兵,這一戰術當時在地中海希臘地區可謂是“所向披靡”,難逢對手。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羅馬軍團“盾牆”

而羅馬軍團則更加重視劍盾和標槍的協調運用,在實戰中也更追求“小單位的行動”。在半島那種山地環境中,羅馬人歷經一個半世紀的實戰錘鍊,最終把“正兒八經”的重灌步兵密集陣,逐漸演變成了劍盾手和投矛兵們的“三線式戰術”。

羅馬軍團的兵員組成:

羅馬軍團的兵員組成步兵們會根據年齡和經驗排成了一列列,而第1列稱為“哈斯塔迪”,第2列稱為“普林斯普斯”。這兩列都是一些作戰經驗較豐富的老兵,他們一般是年齡稍長、大約30歲左右、服役7年的羅馬老兵。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而最後一列“特瑞阿瑞”則更不得了:這些士兵都是久經沙場的“百戰老兵”,他們的實戰經驗和勇氣,十分有助於提升整個軍團計程車氣。這一佇列的作用相當於“壓艙石”,只有在最關鍵,最緊急的時刻才會上陣發揮“扭轉乾坤”的作用。

另外羅馬軍團還會配屬的一些騎兵部隊,包括軍團最高指揮官身邊的近衛親騎兵。

羅馬軍團的三線戰術陣型:

上面說了羅馬軍團兵員組成,而在戰術方面他們則是使用著名的“三線陣”。顧名思義:就是軍團全部分成三條線來作戰,第一線都是相對輕裝的羅馬青年士兵,在戰鬥開始後會首先投擲一波重投槍,然後以猛烈的衝擊去殺傷敵軍的戰線。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羅馬軍團標槍手

隨後的第二線羅馬兵會作為最主要的戰鬥力量,他們要進行的就是“決定勝負”的戰鬥。如果第二線羅馬部隊仍然無法取得勝利,那麼第三線最精銳的“羅馬老兵”便會參戰。

第三線的這些精銳老兵在戰鬥的作用很大,在不利時可以作為掩護撤退,或者最後一搏的主力軍!同時,他們也可以在前兩線部隊進行激戰時,幫助他們應付戰線兩翼出現的突發情況,或者執行其它配合的作戰任務。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羅馬騎兵

另外羅馬軍團也會配屬一些騎兵部隊,他們在戰鬥中主要任務就是負責保護軍團的側翼,有時也會執行包抄和擾亂敵軍陣型等重要任務。

羅馬軍團裝備的主流武器:

總體來說,羅馬軍團的作戰方式要比希臘人的那種長槍陣更加靈活,而且在戰鬥中軍團的紀律要比歐洲蠻族強得多!

在武器方面,第三列久經沙場的老兵都是使用長矛。而第1、2列羅馬士兵使用的則是長約2。075米重標槍,又稱“皮魯姆”。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羅馬士兵手中的標槍

這種標槍也十分獨特:標槍的軟鐵頭和矛柄連線處,刻意製作地比較細長,甚至是用兩根細棍勉強連線在一起的。這一設計是為了能在戰鬥中讓投擲變得更加靈活,也更加精準!

最重要的是,這種“奇特”的標槍,用力過猛時槍尖就會彎曲,槍頭也會常常折斷。這樣,當標槍扎到敵人的盾牌或者鎧甲以後,標槍由於槍身折斷,從而讓敵人無法迅速拔出標槍。

如果敵人的一塊盾牌上扎進幾支這樣的標槍頭,就會變得沉重起來,敵人士兵也會嫌“累贅”而將其丟棄。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除了攻擊型武器外,大大的盾牌在羅馬軍團中的地位一直是“重中之重”!特別是更為著名的“龜甲陣”,這種大盾牌不僅可以抵擋敵軍箭雨,還可以迅速組成在空曠之地的“臨時堡壘”。這樣的“攻守”武器配署,證明羅馬軍團當時在戰術上處於一個較高起點。

大名鼎鼎的“龜甲陣”,全世界上卻沒有幾個國家學得會!

不過公元前4世紀的“高盧入侵”,對羅馬軍團的戰術進化有著巨大的影響。高盧入侵中羅馬軍隊的失敗,徹底點燃了羅馬軍團戰術改革的導火線。而長盾等裝備的換裝,則是羅馬軍團和薩莫奈人進行“軍事交流”的結果!其中最傑出代表就是“龜甲陣”。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在攻城戰和巷戰中“龜甲陣”都得到了大量使用,這一陣型的好處是:不僅為羅馬士兵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密閉空間,而且能最大程度地抵禦敵人遠端武器的威脅。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實戰證明極其成功的“龜甲陣”,在歷史中卻只主要存在於古羅馬軍隊中,世界其他文明地區的軍隊並沒有推廣和普及這一陣型。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這種作戰陣型本身就是羅馬軍團的“特色”產物,不具備普遍性。特別是在步兵持盾比例不高的東亞地區,就更沒有“普遍”裝備的可能了。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另外“龜甲陣”也需要的高強度訓練和部隊協調水平,這一點除了中國古代軍隊外,縱觀世界各國古代軍隊,能達到這一訓練水平的軍隊並不多。

這也讓其它歐洲小國和中亞各國軍隊,在企圖學習使用羅馬人的“龜甲陣”時,受到的限制比獲得的優勢還要大。

當時很多羅馬周邊各國,有一些軍隊就嘗試過模仿羅馬軍團的編制。但是,卻沒有出現“龜甲陣”的記錄,甚至都沒有達到

“一隊幾十人用短劍,扔標槍,持大盾”

的初級水平。

例如中世紀時期師承羅馬的拜占庭步兵,他們就曾經嘗試使用過“龜甲陣”,但結果卻是一直都學不到這一陣型的精髓。這也正是當年古羅馬能吊打周邊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而同時期在東方的中國古代,步兵雖然也在軍中的比率很高,一度也出現了步兵組成盾牌密集陣的趨勢。

但是,羅馬人的那種又重又長的大盾牌,卻首先會被中國步兵們“捨棄”!到明朝時期,“靖難之役”後大部分中國步兵就不再持盾作戰了,只有一部分輕便的圓盾得以在軍隊中保留。

羅馬軍團“龜甲陣”天下無敵?結果被安息騎兵“打回原形”!

因此在西方人的眼中,他們可能會產生一種錯覺:

羅馬軍團的“龜甲陣”是天下無敵的!別人也學不來,

這是一個全世界都無法破解的戰術陣型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不過,雖然古羅馬軍團沒有和同時期的漢軍打過仗。但是他們後來卻被一個叫“安息帝國”(帕提亞帝國)的國家完虐!

當時野心勃勃的克拉蘇率領著七個精銳羅馬軍團,共計四萬餘人征討安息。而羅馬軍團引以為傲的龜甲陣,在安息帝國騎兵的衝擊下,卻被吊打得“潰不成軍”。

在那次戰鬥中,安息帝國的輕騎兵負責騎射,騷擾羅馬軍團。而重騎兵則直接用來突破羅馬軍團的“龜甲陣”,“弓騎兵”則用弓箭襲擾羅馬軍團。

而羅馬軍團幾乎是“純步兵軍團”,騎兵部隊並不多!所以,羅馬人想衝上去和安息騎兵近身搏鬥,結果人家壓根不給這種機會。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被騎兵沖垮的羅馬步兵陣

當時羅馬人的窘境和後來的中國大宋重步兵很像,如果站著不動,會被騎兵的箭雨和突擊搞得十分被動。而如果棄陣上去追,又追不上!

就這樣,安息軍用這種戰術幾乎拖垮了羅馬軍團。最後克拉蘇被俘殺,甚至羅馬軍團的鷹旗也被奪走,此戰也成為羅馬帝國最恥辱的戰鬥之一。

正是這一場完敗,讓羅馬人引以為傲的“龜甲陣”徹底褪去了“光環”。原來,西方人認為“天衣無縫”的“龜甲陣”,在騎兵集團衝擊的戰術下,竟然毫無“還手之力”。

漢軍為擊敗匈奴組建的騎兵集團,無疑是羅馬軍團“龜甲陣”的剋星!

而同時的漢朝,其實當時和匈奴作戰也吃夠了騎兵不足的“虧”。在古代那個生產力條件下,漢軍把對付騎兵的一切辦法都想遍了,最後還是得出一個結論:

以騎兵對付騎兵才是最靠譜的(那時可沒機槍)。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所以後來漢武帝“痛定思痛”,經過多年的“臥薪嚐膽”後,漢軍逐漸完成由步兵轉向騎兵的編制轉換。僅僅後來的漠北之戰,漢軍就一口氣調動了10萬騎兵部隊。而漢軍當時擊敗匈奴採用的戰術,也是和安息騎兵吊打羅馬軍團的戰術是一個路子。

光從這一點來看,漢軍的騎兵當時足以吊打羅馬軍團的“龜甲陣”了。更何況,漢軍還有安息軍隊沒有的另一大“殺手鐧”:

古羅馬軍團三線“龜甲陣”無敵?漢軍:這種“小伎倆”不值一提!

漢軍弩手

所以,羅馬人如果不發展像“衛霍和藍玉”那樣的精銳騎兵大軍團,那麼他們的步兵軍團和“龜甲”陣型無論有多強悍!假如當時和漢軍“有幸”發生一場“遭遇戰”,結果肯定是羅馬人“一個都跑不了”。

圖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