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年公交車司機決定去死

一箇中年公交車司機決定去死

他憑什麼帶著一車人下水?

01

幾天之前發生的貴州安順公交車墜湖事件,讓所有人揪心。

事起倉促,最為關鍵的時間僅僅持續四秒,完全猝不及防,讓人來不及做出反應。

一箇中年公交車司機決定去死

悲劇發生後,

很快地引發了源自“知情人”的說法。

其中一個說法,是當事公交車司機曾經有位女兒,因為高考失利投湖輕生。所以時值高考之際,他觸景傷情做了糊塗事。

不久後,增加了一個說法,是他因為拆遷的事情不滿,憤而做了糊塗事。

雖然車內的監控尚未公佈,但墜湖前最後的影片,早已在網上流傳,大家也都看到了。

結合倖存者的描述,指向的似乎是讓人最不願接受的一個事實。

那就是:

當事的公交車司機,決定去死!

02

靴子終於落地。就在昨天,有關部門公佈了調查結果。

為了製造影響,52歲、駕齡23年的司機,故意將公交車駛入湖中,蓄意報復社會!

這不僅僅是糊塗事,而是一起刑事案件,事件中溺亡的司機是犯罪嫌疑人。

一箇中年公交車司機決定去死

這起事故之慘烈,

讓大眾如此真切地關注並揪心。

畢竟,公交車是大多數人時常接觸、依賴度很高的交通工具,這樣的慘劇就像是你和我這樣的普通人一次普通的出行,卻中了死亡抽籤。

這也正是結果最為令人不安之處之一。

我們離不開公交車,但誰也不可能預知,在這輛車上掌握著方向盤、油門和剎車的司機,他在想什麼?他會做什麼?

如果,萬一……他做出了可怕的決定……

恰好身在車上的我們,又能怎麼辦?

03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有關部門公佈的調查結果。

相對而言,這份報告既不是基於輕慢的簡單定論,也不僅只是對罪行憤慨的口誅筆伐,而是以翔實的調查、充分的證據、完整的事實,所還原的真相。

這次的真相,不是讓人掬一把同情淚的悲情故事,更不是所謂“胸中大不平,非劍不能消”的義舉。

這就是一個原本普通如你我、生活不算如意的中年人,因為貪嗔痴一時俱犯不可自適釀成惡念,進而鑄成惡果的犯罪事實。

一箇中年公交車司機決定去死

調查結果的最為可貴之處,

在於真實地溯源了這個惡念釀成的淵藪,也就是這名公交車司機面對的拆遷問題。

當地同時表示,目前事件仍在調查,若發現違規將會處理到底。

有個流傳甚廣,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說的是1935年,紐約某個貧民區,法庭在審理一樁麵包竊案。

法官詢問站在被告席上的老太太是否願意認罪,老太太承認盜竊,但辯解自己出於無奈,因為她的孫子需要食物,而他們已經餓了好幾天。

最終法官依律定罪,老太太面臨10美元罰款或10天拘役兩項責罰的其中之一。但事實是,

如果付得起10美元,老太太也就不用偷麵包了。

這時,旁聽席上的紐約市長起身,掏出10 美元幫老太太交罰款,並對在場所有人說:

“現在,請每個人另交 50 美分的罰金,這是我們為我們的冷漠所付的費用,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老太太去偷麵包來餵養孫子的城市與社群。”

現場一片沉默,每個人都按照市長的要求做了。

04

故事很美好,也許是雞湯。

而且,公交車墜湖事件,和麵包竊案沒有可比性,造成的後果也迥異。唯一相同之處,在於都是犯罪。

事實上,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為為犯罪事實洗地的藉口!

事發當地今天所表現的努力方向值得肯定:

將透明進行到底,還公眾以知情權。

拆遷所引發的事件屢見不鮮,但總是令人諱莫如深。其中牽涉的方方面面糾葛,特別是各方的利益訴求,更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

一箇中年公交車司機決定去死

從目前所披露的情況來看,這位公交車司機確因憤怒,心生惡念,導致惡果。

這份憤怒,讓他拋下老父、兒子、女友,捨棄了良知和公義,

藉助酒精的麻醉,決然踏上一條癲狂的不歸路。

只是無辜的乘客,卻成為他表達憤怒的犧牲品。

05

關於憤怒,《戰國策》記載了一則故事,叫作《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奉命出使秦國,秦王提出不合理要求遭到當面拒絕,便以“王者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威脅唐雎。

言下之意是:朕很不高興!你們將面臨的後果很嚴重,準備面對疾風吧!

唐雎毫不退縮,還以“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拔劍作勢,終令秦王長跪而謝,連呼:何至於此……

一箇中年公交車司機決定去死

故事很精彩。

但如果唐雎處江湖之遠,身在魏國即使暴跳如雷,恐怕不能對秦王造成實質傷害。

秦王不是吹牛,他提出的威脅,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只要他願意。因為他手握重兵,能指揮部隊出征的方向。

身為布衣的公交車司機,墜湖之前為拆遷而進行的協商或對話,我們尚不得而知。

但很不幸的是,在決定去死之後,灌下大量白酒的他,

掌握著方向盤、油門和剎車,可以決定這輛車的速度、方向,一切。

即使車上配備有安全錘、玻璃爆破器、逃生窗等應急設施,也已經無濟於事了。

06

秦王早已身沒,

但“伏屍百萬”的讖言,卻從來不曾終止。

至於布衣逞怒,造成嚴重後果的事件,在現實中時有發生。其中比較典型的一起,是7年前發生在廈門的BRT事件。

市民陳水總,因為生活不如意,攜帶汽油上車引燃,致使重大傷亡。

一箇中年公交車司機決定去死

事件發生後,增設了上車之前的安檢程式。

也許社會不太容易杜絕第二、第三個陳水總,更不容易透過甄別而拒他們於車外,但透過技術處理,還是能最大限度地去除他們因為自身原因作惡的可能性。

正如今天的我們,

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應該成為下一個無辜者。

我們不太可能因噎廢食,徹底放棄公交車;也沒有理由,從此無條件滿足任何司機的任何要求,以保證公交車的安全;我們更沒有可能始終洞見司機的思想,總能提前發現下一個張某鋼。

一箇中年公交車司機決定去死

我們不能指望,在車上配備潛水裝置來解決問題,

因為沒有人知道下一位司機駛向的是不是懸崖;

我們也不敢奢望,在車上配備每一位乘客都觸手可及的制動系統,那樣可能會引發更多其他問題。

但或許我們不難做一些其他的技術嘗試,比如在公交車偏離路線、超過正常幅度持續右轉的時候,觸發抱死系統緊急制動,讓車暫時失去動力,讓司機的惡念失去得逞的可能。

然後,由另一位司機,將它帶上它應該走的路。

我們堅信,以今天的技術條件,完全可以做到。

我們堅信,這是對悲劇和殉難者的最好祭奠。

我們希望,乘坐在安全的公交車上!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