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什麼我們是漢族,說的話叫漢語,我們是漢人?

我們叫漢人,是因為曾經有個叫“漢”的強大朝代,但又不僅僅如此,近現代“漢人”這個稱呼其實源於於滿清的統治。

不急,慢慢講。

首先,之所以能被冠以“漢”,是因為有漢朝這個時代,它是漢民族的凝聚源頭。

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什麼我們是漢族,說的話叫漢語,我們是漢人?

漢朝延續了秦法,維持住了秦統一的江山。又接連與強悍的遊牧民族匈奴開戰,創造了一段華夏民族可歌可泣的史詩。

大漢帝國讓自己變成了那個時代最閃耀的地方,其文明、武功都令周圍的民族黯然失色又膽顫心驚。

不服?那就是幹!韜光養晦發展起來的大漢比誰都莽。

“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

於是漢將陳湯、甘延壽率遠征軍殺向了不臣服的北匈奴,“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

陳湯說出了一句千古最強音——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他還表示,要把郅支單于呼屠吾斯的頭掛起來遊街示眾,給那些蠻夷看看。

“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

更早的還有衛青、霍去病,漢匈戰爭中他們就是最靚的仔,千年後不少文人武士們仍以“封狼居胥”四字為畢生之夢想。

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什麼我們是漢族,說的話叫漢語,我們是漢人?

《匈奴歌》如此唱道:“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打得夠慘的。

哪怕到了東漢末年,漢祚衰敗,煙塵蔽野兮胡虜盛,民卒流亡兮共哀悲,大漢仍然有一群兇猛的國民。

鮮卑、烏桓趁勢崛起,又想複製一把匈奴的癮,結果前面被公孫瓚往死裡砍,後面被曹操追著屁股殺。

所以後世一說歷史,就有暴秦強漢、唐烏龜宋鼻涕的說法。漢朝人真不是單純因為腐敗亡國的,更不是讓遊牧民族幹掉的,而是軍閥混戰,四面烽煙,砍著砍著換了朝代。

所謂“士人之晉”的晉朝可就沒漢代那般有用了,先是八王之亂引胡人殺自己人,接著又在永嘉之亂被胡人殺得血流漂杵,對比非常強烈。

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什麼我們是漢族,說的話叫漢語,我們是漢人?

漢朝人慷慨激昂,非常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又不乏形形色色的人傑。漢初的蕭何、韓信、樊噲;武帝時的衛青、霍去病、李廣;通西域的張騫、班超,牧羊的蘇武,無不是中華最具知名度的傳奇人物,都化成了漢民族文化的內涵成分。

甚至還有“位面之子”光武帝劉秀,以及東漢末年的那群風雲人物,如曹丞相,呂布,諸葛亮,王司徒等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漢代鑄就了漢人,秦始皇僅僅統一了中國,施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的同化國策,卻還沒來得及真正的融合整個天下,直到劉邦的漢朝才接過了這份衣缽,讓治下之民融匯,以“漢人”的身份形成了民族整體。

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什麼我們是漢族,說的話叫漢語,我們是漢人?

這其中還有儒家的功勞,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利用儒家的教化和“外儒內法配道”的做法,強化統一了文化思想和精神世界。

如此,漢民族在有漢一代凝聚成型,並迅速的化為一個以華夏血脈為傳承的文化主體。

但此時“漢族”這個稱呼還不存在,在受到西方文化影響之前,中國人的天下觀裡並無“民族”這個說法,只有“華夷之辯”、“胡漢之別”、“姓氏之族”。

“漢人”這個名詞按理說在漢朝滅亡後就消失了,漢只是國名,並非族名。如宋代就稱宋人,唐代就稱唐人,明清互噴對方是明狗、建奴…甚至我們在那些早期轉到國外生存的中國人中,還能看到“華人”、“唐人”這些說法。

可見,早期某些口徑並不統一。

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什麼我們是漢族,說的話叫漢語,我們是漢人?

“漢人”這個說法的真正固化,主要還是清朝之功。清朝取明而代之,又是滿人江山,他們不得不給自己統治下的人民一個說法。

繼續叫“明人”,這肯定不合適,這不是讓人忘不掉大明麼?

但滿人也挺剛,他們明明白白的將“華夷之別”擺在了檯面上,不再學習過去那些入主中原的胡人政權,為了統治漢人,非要給自己弄個正統血脈。(比如契丹說自己祖上是軒轅氏,是炎帝之後;慕容鮮卑硬說自己也是黃帝后裔。)

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什麼我們是漢族,說的話叫漢語,我們是漢人?

在這種態度下,“漢人”的稱呼便誕生了。最起碼的,明末那些投降皇太極的明臣,總不好意思再稱自己是“明人”了吧?藉著“胡漢之別”這個路子,滿人-漢人的路子也就出現了。

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什麼我們是漢族,說的話叫漢語,我們是漢人?

總的來說,滿清毫不避諱“我是胡人”,也不去搞刻意的民族融合,憑藉其強硬的統治手腕,清政府一直都在推行“滿漢共興”的策略,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亦推行“華夷之別僅在文化,我入主華夏,就是華夏之人”的理念。

當然,滿清也有個融合策略,即“旗人”。滿八旗漢八旗蒙八旗,全都是旗人,一共24旗,這些人成了清朝的特權階級。後世某些人搞不清旗人的定義,一看到這個詞兒就想起滿族,這是錯誤的。

說白了,清朝的統治給予了“漢人”這個稱呼,因為當時的華人不可能被稱為明人,滿清也不願聽到“胡人”這個詞兒出現在“華人”的對面,聽著都來氣呀。

後來康有為梁啟超搞變法,學習了西方思想後,開始推翻清朝的“華夷”之策,把西方種族主義那一套拿了進來,進一步強化出了“炎黃子孫”這個觀念。

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什麼我們是漢族,說的話叫漢語,我們是漢人?

但有意思的是,剛開始這個觀念還有許多不同的解答,比如康梁二人作為滿清的保皇派,自然把滿人算進炎黃子孫,而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為了“驅除韃虜,復興中華”,根本不承認滿人是“炎黃子孫”(當然後來還是調整了,變成五族共和)。

就這樣,“漢人”這個名稱自清朝的官方用語始,自清末民初開始凝聚出種族思維,一直到解放以後重新劃分全國民族,成為了漢族人的標準稱呼。

那麼,作為全國最大主體民族使用的通用語言,“漢語”也就不難理解了。

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什麼我們是漢族,說的話叫漢語,我們是漢人?

最後有些人可能還有疑問,那這個“漢”字兒又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是銀河的意思。

漢朝的“漢”,源於劉邦被項羽分封的漢中。

漢中之“漢”源於漢水,同樣為此得名的還有“漢口”。

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什麼我們是漢族,說的話叫漢語,我們是漢人?

漢水是華夏文明重要的一條河流,自古就有“江(長江)河(黃河)淮(淮河)漢(漢江)”的說法。

《詩經》中的《雲漢》存有“倬彼雲漢,昭回於天”的詩句。意思是:看那遙遠的銀河呀,它閃爍著光明在天空旋轉。

漢代大儒鄭玄為此注曰:“雲漢,謂天河也。”

也許這就是我們仰望星空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