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行大義的秦始皇:拓展未來中國版圖,開創王者治世之道

三皇五帝時代,靠聖人引領;夏商周,講的是遵天命而行;春秋戰國,是大爭的亂世,亂世中出了個一統天下的英雄,這英雄就是秦始皇。他奉行大義,開創了以“義”平亂、治世的傳統。

01 亂世舉義兵,平定天下

最早提出“義”的是管仲。孟子說:“春秋無義戰。”秦始皇卻認為,六國阻撓秦國統一是不義,是暴亂。於是他正式親政後,亂世興義兵,發動了滅六國大戰,以風捲殘雲之勢,滅掉了六國。

當天下初定,他令臣子們商議“帝號”,說:“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

奉行大義的秦始皇:拓展未來中國版圖,開創王者治世之道

他的臣子們也“讚頌”他的義舉,說:“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

他的臣子們說他的功勞超過了“三皇五帝”,建議他採“皇”與“帝”字,號稱“皇帝”。可能是臣子們這馬屁拍得他舒暢,他欣然採納,且在前面加了一個“始”字,說:“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看來,結束亂世,建萬世太平,就是他當時要奉行的大義。

02 興正義之師,拓展未來中國版圖

滅掉六國後,秦始皇並不安於現狀,而是繼續帶領他那支威震天下的軍隊,以正義之師的名義,“清理疆內,外誅暴疆”,不斷開疆拓土。他派秦軍向東一直打到海濱,平定中原;向南征伐百越,收服蠻夷;向北驅逐匈奴,安定秦境。

奉行大義的秦始皇:拓展未來中國版圖,開創王者治世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征伐百越時,因秦兵不適應南方氣候,多染瘟疫,加上糧餉不足,戰事並不順利。後來他為保障軍需補給,竟用了五年時間開鑿靈渠;又準備了四年,三徵百越,才最終使之臣服。那時他將大秦的疆域延伸至如今的越南。在南征北戰過程中,他同時向征服之地移民。可以這樣說,正是他的智慧和鬥志,促進了多民族的統一和中原文化的傳播,奠定了未來中國的版圖,功在千秋。

《詩經》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也許,將天下之地納為“王土”,讓天下之民接受“王化”,就是他心中的宏願和大義。

03 以義治國,開創王者治世之道

天下大定後,秦始皇經常出巡,每到一地,都喜歡立碑頌德,頗有點像那些不甘寂寞的旅者,愛到處留下“到此一遊”的筆墨。他立的碑文,所彰顯的大多是“義”的主題,譬如“大義休明,垂於後世,順承勿革”、“義誅信行,威燀旁達,莫不賓服”、“作立大義,昭裝置器,鹹有章旗”之類。

奉行大義的秦始皇:拓展未來中國版圖,開創王者治世之道

這些碑文,所表達的其實也是秦始皇以“義”治國的理念。其核心是“四個統一”:統一實行郡縣制;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

這“四個統一”,體現了秦始皇作為王者的仁義與德義。譬如,他力排眾議,廢除分封制,堅持在全國統一推行郡縣制,目的就是為了天下的和平與安寧。他說:“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而“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則是他為“端平法度”、“顯箸綱紀”、“光施文惠,明以義理”、“經緯天下,永為儀則”的偉大創舉。這些創舉,便民利民,造福萬代。

奉行大義的秦始皇:拓展未來中國版圖,開創王者治世之道

對於自己的創舉,秦始皇應也是感到滿意和得意的。他南登琅邪臺,立碑“頌秦德”:“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皇帝之德,存定四極。誅亂除害,興利致富……今皇帝並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

秦始皇建立的大秦王朝體制,被後世歷代王朝沿襲;而他的“義誅信行”、“聖智仁義”、“大義休明”、“作立大義”,也成為了後世帝王奉行的做人法則,也就是說,他開創了以義治國的王者治世之道。

兩千年來,中國王朝的更替,幾乎都是亂世興義兵,太平治世講仁義、德義。這種傳統的形成,應歸功於秦始皇帝。“千古一帝”的稱號,他當之無愧!

天墜刻字隕石,沉璧神秘重現,秦始皇恐慌,後怕發生一大事

想求“不死藥”,卻得“亡秦圖”,秦始皇誤解,終難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