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旅行:秦國曆六世而一統

讀書與旅行:秦國曆六世而一統

秦國的統一,一般都從商鞅變法算起。“六世之餘烈”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正好是六世,到秦王贏政,統一天下。

在這個過程當中,除了商鞅變法帶來的制度紅利,我們看到,以都江堰、鄭國渠為代表的水利,在秦公大墓裡發現的鐵製農具,都反映了秦國的經濟生產力在當時有很高的水平。還有,我們看到的兵馬俑所體現的它的軍事實力。這些都是硬實力,實實在在的。

那麼它軟實力方面,比如說對外發展戰略,對外交往上,至少有兩點特別值得注意:一個就是著名的遠交近攻的戰略,第二個是不拘一格的延攬人才。從現在國際關係角度看,秦國在地緣政治環境當中比較好地把握了它的優勢。從地理位置來說,秦國其實並不是處於中原。但是事實上秦國正是把握了這樣一種地緣上的特色,早期的時候,和中原各國之間的接觸並不是那麼密切的情況下,它先發展大後方,先擴充套件自己的實力,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然後在獲得話語權之後,再來展開地緣政治的外交。這種外交,就是遠交近攻,就是和地理位置比較遠的國家建立起一個比較平穩的關係,然後在這個基礎上,能夠一步一步地向地理位置比較靠近的這些國家展開博弈。在這些博弈當中,逐漸蠶食它們的領土。

讀書與旅行:秦國曆六世而一統

另外一個就是它的同盟戰略。遠交近攻也好,實施連橫也好,都是用來拆散六國聯盟的,至少在秦國吞併戰爭中,能有效阻止他國干預。首先,所有瓦解六國同盟的舉措當中,很重要的是要爭取齊國,即使不與秦結盟,至少要保持中立。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當中,這種大戰略的發展思路,是非常清晰的。當然這也非常得益於他所用的從六國過來的人才。這些人給他提供了很好的戰略視角。因為六國的這些人才,對六國內部情況,有比較清楚地把握,在為秦國獻言建策的時候,能夠真正把握到六國的命脈所在,讓秦國的統一大戰略得以順利地展開。

進一步說,《孫子兵法》講: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秦國,儘管它生產力水平高、經濟發達,與齊國不分伯仲,儘管它軍事上很強大,有白起、王翦兩名大將,但如果真正蠻幹、以一敵六的話,這肯定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

但是,從六國來的一些人才,給秦王策劃戰略走向,使他能知己知彼。所以一開始就在外交上和謀略上比較用心。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他一定要防止六國聯合起來,這是一個重心。六國聯合的苗頭一出現,他就分層次的破壞他們之間的關係。

第二個就是他一定要破壞對方的重要人才。李斯寫《諫逐客書》、秦王贏政收回逐客令之後,《資治通鑑》裡有一句話就講,李斯獻策以重金去收買六國的人才,不能用財收買的,那就用刺客,然後如果還不行,就施離間計,最後再以良將隨其後,滅掉對手。打擊對方的人才,把對方的人才收買、驅逐、消滅,讓這些人不能在自己崗位上,為他們的國家效力。這個做法很厲害,李牧、廉頗這類頂級軍事人才,逃的逃、殺的殺。還有齊國也是,齊王身邊的人都被收買了。總之,用了防止對方結盟、破壞對方人才這樣兩個戰略。

讀書與旅行:秦國曆六世而一統

為什麼別人不懂這些戰略呢?六國的謀臣也懂。你可以打散我的“合縱”,為什麼我不可以破壞你的“連橫”呢?六國也有人張羅類似的事:你可以打我的人才,我也可以打你人才。所以第三個條件,這兩個戰略要發揮作用,還要六國自己國家的領導層比較昏庸,秦國的這些謀略才能真正起作用。

魏安王就聽讒言把信陵君排擠走了。可見,只有六國的領導人昏庸,這樣秦國的計謀才能起作用,你不昏庸他的計謀也不起作用。所以在君主時代,領導人本身的素質過硬很重要。而這時候秦國相對來說,它運氣也很好,秦孝公以來的國君,雖然有壽命很短的,但基本上都是明君。

秦王贏政在打天下的時候,能夠採納各種諫言。秦孝文王、秦武王在位時間短,秦孝公、惠文王、昭襄王、莊襄王都是賢明的君主。離間信陵君就是莊襄王在位時。秦國的領導層,這一百多年來,總體上是比較精明的。再看魏冉,在秦昭襄王的時候掌政,頗為專權,但給秦國立了大功,秦滅六國的基礎,呂思勉認為就是他打下的。

因此,戰略是一方面,戰略能不能落地起作用,還要看領導層是否賢明,同時對方君主是否“配合”。六國領導層比較昏庸,往往“配合默契”地幫助秦國實施自己的謀略。

比如,趙武靈王稀裡糊塗,要把國家分兩半,王位早早地給了二兒子趙荷(趙惠文王),後來又不甘寂寞,異想天開要分一半給大兒子趙章,弄得兄弟相殘,國力大衰。

又比如,燕王噲要把國家讓給子之,鬧得國家都滅亡了。齊閔王也是,被蘇秦忽悠了(也有說是蘇代),最後被燕國樂毅幾乎滅了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個城沒有被拿下。楚懷王被秦國騙到武關,客死異鄉。你看這幾個國家的國君,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特別是齊國,經過那一次被燕將樂毅打擊的戰爭,實力大損,再也無力與秦抗衡。所以這個六國的國君,包括他的團隊都有問題。再看戰國四大公子,孟嘗君重用的無非雞鳴狗盜之輩,平原君不能識用毛遂這樣的人才,春申君愚蠢地被人害死。四大公子中信陵君算是最強的,但是也被王兄排擠,本人更缺乏審時度勢的胸襟氣度。王族出身的四大公子,總體上不能跟秦國的客卿相比。所以秦國的這些戰略,遠交近攻也好,破壞對方的盟友關係也好,打擊對方人才也好,之所以能夠起作用,都是跟對方的管理團隊比較昏庸有關。六國的這些管理團隊,多數靠血統上位,四大公子都是王室家族的人。跟秦國不一樣,秦國的文臣武將,大多數是透過軍功上來的。商鞅也是打了勝仗,收復河西,才被封為商君的。“非功臣不侯”雖然是實行於西漢,實際上是肇端於秦。

讀書與旅行:秦國曆六世而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