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都只重視嫡長子呢?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歷史,瞭解歷史。

在中國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制度中,婚姻制度中一直都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

在那個不公平的社會中,為了用“名義和待遇”來“盡力彌補和維繫”結髮妻子應該得到的公平,所以就有了“嫡庶”之分,來區分原配妻子和所納的妾室之間的地位和身份的不同。

為什麼古人都只重視嫡長子呢?

因而原配妻子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就叫嫡長子,而其他妾室所生的就叫庶子。

在古代皇家和官宦世家,享受的資源較多,都有很多子嗣,所以每次在繼承權利和家業的時候,都會產生很多矛盾和爭鬥,弄得不好,就會有骨肉相殘,甚至弒父奪位等事件發生。於是那個時候的統治者們就想著用一種辦法來讓自己的權力穩定地繼承給下一代。

在經過一系列的嘗試後,他們決定將讓正妻最大的兒子也就是嫡長子來繼承他們的權利和地位,不管他是賢能還是愚鈍,也就是不採取擇優而先,而是死死地以地位和年齡來作為選擇的標準。

確實這種方法讓很多諸侯王的權力和家族也得到了穩定的繼承。所以嫡長子繼承製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嫡長子繼承製的目的,是為了讓那些對皇位有非分之想的人斷了念想,不再產生爭奪皇位之心。

為什麼古人都只重視嫡長子呢?

這種做法也就是提前內定好繼承人,以保證政權的平穩過渡。所以在很多宮廷劇中,我們都會看到在皇室家族,皇帝的嫡長子自然就是太子,以後只有他有資格繼承皇位做皇帝。

而其他的嫡次子或者庶子,就依次按順序稱為王爺或諸侯。並且古代嫡長子在他們的所有兄弟姐妹中地位是比較高的,因為他們會子承父業,繼承家庭的所有財富和最高的地位。

在古代有一種長兄為父的說法,但這並不是僅從年齡論英雄,因為嫡長子必須是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並不是因為他年長。

為什麼古人都只重視嫡長子呢?

所以這應該與他母親身份有關,正室的身份自然比妾室的身份高,而且古代婚姻都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並且都存在政治聯姻關係,正室背後所代表的是她的整個家族,而妾室就沒有如此高的身份和地位了。

況且正室一般都是門當戶對好出身,都有較高的見識、心胸和素養,這樣的母親教出來的孩子自然也會胸懷大志,志向高遠,能力卓越,見識不凡,因而更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更能擔任起繼承家族權利和維護家庭的和睦。

因為宗法次序的關係,所以古人會特別重視嫡長子,但是在沒有嫡長子的情況下,古人也會重視庶長子。

為什麼古人都只重視嫡長子呢?

其實古人重視嫡長子這一做法完全是為了家族的權利和未來做長期考慮和佈局,這種做法可能在官宦世家出現的較多,在平民百姓中很少。

因為平民百姓的普通家庭根本沒有條件三妻四妾,交配權都要苦苦爭來,所以他們一般都沒有嫡庶長子之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