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一村建國,一鎮稱王,一縣分封,不是洪秀全急而是權力鬥爭

研究太平天國曆史,不知大夥有沒有發現一個十分有趣之現象:洪秀全佔領一個村(金田村)就敢建立國家,佔領一個鎮(武宣東鄉)就敢稱王,佔領一個縣(梧州蒙山縣)就敢分封眾將,建立政權,實乃神人也。對此,許多人都說是洪秀全太過著急,是典型的“小人得志”,目光短淺,必定會遭到慘敗。其實,若是認真研究其間之緣由,不難發現,不是洪秀全太急,而是被逼無奈,這是太平天國早期權力鬥爭之表現。

佔一村建國,一鎮稱王,一縣分封,不是洪秀全急而是權力鬥爭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樹大招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誰人愛出頭,必定容易遭受對手打擊。金田起義初期,清軍南下鎮壓叛亂,不過重心不是剿滅拜上帝教而是剷除老對手天地會,後因洪秀全過於“冒頭”,清軍才將重心放到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來。洪秀全之“冒頭”,表現如下:

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洪秀全宣佈“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號召大夥起來消滅“清妖”,共創人間天國。此時,洪秀全建國了,名為太平天國。

1851年3月,太平軍到達武宣東鄉,自己稱“天王”,並組建“五軍主將”制,封四大軍師(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

1851年12月,太平軍打進永安城(梧州蒙山),洪秀全玩“永安封王”,分封東、西、南、北、翼五大王,同時組建行政機構,設立相應官職。

佔領一個村就建國,佔領一個鎮就稱王,佔領一個縣就分封,表面看確實是洪秀全太過“著急”,實則他也很無奈,這是一場權力鬥爭。

佔一村建國,一鎮稱王,一縣分封,不是洪秀全急而是權力鬥爭

佔領金田一個村就建國:洪秀全想樹立威信,打擊楊秀清、蕭朝貴

1837年,洪秀全科舉考試失敗後,精神失常,昏睡中做了一個奇怪的夢,醒來後便說自己是上帝耶和華第二兒子,是耶穌基督親弟弟,現在上帝派自己下凡來剷除妖魔鬼怪,建立人間天國。為此,洪秀全建立拜上帝教,並拉來好友馮雲山一起玩。實話說,洪秀全才幹一般,意志力更一般,拜上帝教能夠做大,全靠馮雲山艱苦奮鬥,馮雲山才是拜上帝教實際創始人。好在馮雲山夠兄弟,在宣傳拜上帝教時打著洪秀全旗號,說洪才是真正的救世主。

有了馮雲山,洪秀全事業順風順水,拜上帝教這個蛋糕也就越做越大。若是不出意外,新王朝建立後,洪秀全就是“皇帝”,馮雲山就是丞相,就是開國第一功臣,類似漢朝之蕭何、唐朝之長孫無忌、明朝之李善長。可惜,半路卻偏偏殺出了楊秀清、蕭朝貴這兩傢伙,他們靠玩“跳大神”此種旁門左道奪取了拜上帝教領導權,洪秀全、馮雲山頗為無奈。

佔一村建國,一鎮稱王,一縣分封,不是洪秀全急而是權力鬥爭

1848年,因為馮雲山桂平知縣被逮捕入獄,洪秀全救援不力,紫荊山區會眾人心惶惶,想各自解散回家,形式萬分危急。此時,名不見經傳之燒炭佬楊秀清突然玩“跳大神”,表演“天父下凡”之把戲,穩定了人心,從而取得“代天父傳言”之權力。後來,另一燒炭佬蕭朝貴效仿楊秀清,也玩“跳大神”,假託“天兄下凡”,從而取得“代天兄傳言”之權力。

楊秀清、蕭朝貴此舉雖不地道,但洪秀全、馮雲山為了維護大局穩定,為了不讓拜上帝教信仰崩潰,於是選擇承認楊、蕭之權力。不過,楊、蕭卻仗著自己特殊之地位,開始了奪取最高權力之路,想架空洪、馮。金田起義前期,蕭朝貴突然玩“天父下凡”,讓洪、馮兩人去花洲山人村胡以晃家“避吉”,由自己來主持金田軍務,顯然是想將洪、馮排擠出權力中心,在起義之初便樹立自己威望。

楊秀清、蕭朝貴算盤打得不錯,洪、馮兩人手中無兵,又礙於“天兄”之面(洪是弟弟),只好去花洲山人村“避吉”了。但是,清軍卻發現洪、馮兩人藏身之所,於是派兵進攻花洲山人村,想一舉擒拿“賊首”。此時,楊秀清、蕭朝貴只能將洪、馮接回來,一起進行金田起義。回到金田後,洪秀全不想受楊、蕭任意擺佈,於是便決定“建國”,打壓楊、蕭。道理很簡單,按照拜上帝教教義,洪秀全“上天授命”,“下凡建國”,此時邁出了這一步,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才是上帝派到人間之真正“使者”,從而樹立本人在教眾中之威信。

佔一村建國,一鎮稱王,一縣分封,不是洪秀全急而是權力鬥爭

佔領東鄉一個鎮就稱王:洪秀全繼續強化權力,削弱楊秀清、蕭朝貴勢力

洪秀全在金田村建號太平天國,自然是想對抗楊秀清、蕭朝貴,提升自己在教眾中之威望。不過,起義初期,軍事鬥爭才是最重要,洪秀全、馮雲山軍事水平一般,手中又沒有直屬部隊(洪、馮是外地人,太平軍多是本地人),平時自然沒啥表現之機會。反觀楊秀清、蕭朝貴,其麾下之“燒炭黨”戰鬥強悍不說,他倆軍事水平還很高,楊秀清善於謀劃,是戰略型人才,蕭朝貴勇猛無敵,衝鋒陷陣第一人,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堅,都是一把好手。所以,楊秀清、蕭朝貴之地位相當高,儼然就是實際領導人。

到了武宣東鄉,洪秀全稱王,並組建“五軍主將”,封“四大軍師”,其目的就是繼續強化自己權力,削弱楊秀清、蕭超貴之勢力。首先,洪秀全稱“王”,表明自己才是“天下之主人”,爾等均是“臣”,理應為“王”效力,這就在名義上取得對楊、蕭兩人之優勢。其次,“五軍主將”、“四大軍師”則是公然叫板楊秀清與蕭朝輝,明確要削弱他倆之權力。本來領兵作戰的是楊、蕭,金田起義前也說好楊、蕭是軍師,現在則玩“五軍主將”制、“四大軍師”制,讓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進入權力核心,這不是明擺著削弱楊、蕭權力,玩平衡術嗎。

佔一村建國,一鎮稱王,一縣分封,不是洪秀全急而是權力鬥爭

佔領永安一個縣就分封:楊秀清、蕭朝貴不滿洪秀全,想重新劃分權力

武宣稱王,組建“五軍主將”制,冊封“四大軍師”,洪秀全在名義上取得對楊秀清、蕭朝貴優勢之同時,還分了楊、蕭兩人之政權、軍權,這不得不說是洪秀全的一步好棋。馮雲山進入領導層好理解也可以容忍,畢竟他才是拜上帝教實際創始人,包括楊、蕭在內的“首義諸王”都是馮雲山介紹入會,何況馮雲山沒有直屬部隊,對楊、蕭威脅不大。但是,韋昌輝、石達開就不一樣,這兩人都是當地大戶,手中兵馬眾多,韋、石麾下兵馬佔天國之一半,這對楊、蕭確實是一個巨大之威脅。要知道,韋、石也是馮雲山介紹入會,馮又是洪的鐵桿哥們,楊、蕭豈能不怕。

不過,楊、蕭還是有“撒手鐧”,即是他倆“天父代言”、“天兄代言”之特殊身份,掌握太平天國教權,在關鍵時刻大夥都得聽話。為此,楊秀清、蕭朝貴在永安(蒙山縣)便連續玩“天父下凡”、“天兄下凡”,藉助上帝、耶穌之口,大談封王之必要性,向洪秀全施加壓力,想重新劃分權力。為此,洪秀全很無奈,於是頒佈《封五王詔書》,封楊秀清東王九千歲、封蕭朝貴西王八千歲、封馮雲山南王六千歲、封韋昌輝北王六千歲、封石達開翼王五千歲,所封諸王“悉歸東王節制”,明確規定楊秀清在軍中不可撼動之地位。此時,楊秀清、蕭朝貴在法理上取得了對其他諸王之優勢,這是洪秀全無奈之妥協。

佔一村建國,一鎮稱王,一縣分封,不是洪秀全急而是權力鬥爭

綜上所述,佔一村(金田村)建國,佔一鎮(武宣東鄉)稱王,佔一縣(梧州蒙山縣)分封,不是洪秀全太著急,而是太平天國權力鬥爭之表現,是洪秀全與楊秀清、蕭朝貴之間一場“沒有硝煙”之戰爭。當然,這場“戰爭”沒有最終之贏家,太平天國在內鬥中走向滅亡,大清延續了國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