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前發現諸葛亮的兩個缺點,委婉指出,但是孔明沒聽懂

諸葛亮有兩個致命缺點,分別是沒有識人之明和不放權,釀成兩大錯,導致蜀漢第一個被滅。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臥龍先生”孔明先生,為其構建三分天下的宏偉藍圖,招兵買馬,訓練士兵,劉備的事業才有了顯著起色。尤其是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先後奪取荊州、益州、漢中等地,事業達到巔峰時期,大有復興漢室江山的跡象。

然而,此後劉備集團事業卻急轉直下,關羽大意失荊州,本人敗走麥城而亡,法正病逝,張飛被兩個小人暗害。劉備連續失去關羽、張飛兩個得力干將,又丟失荊州,謀士法正病逝,事業陷入了低谷。但這還沒到底,劉備輕率東征,夷陵之戰劉備被東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元氣大傷。劉備退回白帝城後,羞愧難當,悔不聽諸葛亮之言,致使遭到慘敗,自此之後一病不起。一年之後,劉備病入膏肓,時常夢到關羽、張飛兄弟二人,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將諸葛亮、李嚴、魯王劉永、梁王劉理召來,託孤後事。

劉備臨終前發現諸葛亮的兩個缺點,委婉指出,但是孔明沒聽懂

在託孤的過程中,劉備發現諸葛亮有兩個致命缺點,並出言委婉指出,但諸葛亮並沒有聽懂,致使發生兩大錯,蜀漢因此而亡。

第一個缺點:諸葛亮沒有識人之明

劉備託孤的時候,馬良胞弟馬謖在諸葛亮旁邊站立。劉備打了一個激靈,這麼一個“誇誇其談,不學無術”的庸才怎麼能被重用呢?

劉備於是鄭重其事詢問諸葛亮道:“丞相感覺馬謖這個人的才能怎麼樣?”諸葛亮不假思考,回答道:“此人乃是當世少有的人才,不亞於乃兄馬良。”劉備自言自語道:“不是這樣的,我認為馬謖言過其實,不能重用。”劉備臨終前,早已看出諸葛亮沒有識人之明,至少不如自己。

劉備臨終前發現諸葛亮的兩個缺點,委婉指出,但是孔明沒聽懂

但是出於對諸葛亮自尊心的維護,他沒有正面指出,而是詢問諸葛亮對馬謖此人的看法。然而諸葛亮的回答令劉備大失所望,劉備於是進一步告誡諸葛亮,馬謖此人不堪大用。對於劉備臨終前的囑託,諸葛亮一點兒也聽不進去,依舊“我行我素”,釀成大錯(馬謖失街亭)。

其實,劉備提馬謖,只是舉了一個例子,考教諸葛亮,然而諸葛亮卻沒合格。諸葛亮沒有識人之明,他在用人方面犯了許多錯誤,如謊報軍情延誤戰機的李嚴,沒有處理楊儀和魏延兩人的矛盾,培養窮兵黷武的姜維等等。

劉備臨終前發現諸葛亮的兩個缺點,委婉指出,但是孔明沒聽懂

第二個缺點:諸葛亮不放權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智絕”,也就是當時最聰明的人,郭嘉和賈詡等人都得靠邊站。諸葛亮是一個聰明人,但是聰明人大部分都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太自負,自以為自己天下無敵,對別人不放心,害怕別人幹不好事情,因此親力親為。

諸葛亮本意是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為復興漢室江山夙興夜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害怕別人不盡心盡力,什麼事情都過問,動腦筋,就連軍中處罰三軍棍的事情都管。

“事無鉅細”既是優點,也是缺點,諸葛亮的身體被累垮了,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病逝五丈原)。同時,諸葛亮啥事都親力親為,不放權,還有一個壞處,那就是人才斷層,這對蜀漢來說,危害極大。蜀漢軍中大將們,不用動腦筋,只需要聽諸葛亮的軍令即可,何樂而不為。

劉備臨終前發現諸葛亮的兩個缺點,委婉指出,但是孔明沒聽懂

對於諸葛亮不放權的這個缺點,劉備臨終前從側面提醒了。他是這樣提醒諸葛亮的,讓太子劉禪、魯王劉永、梁王劉理三兄弟“以父事丞相”,將江山託付給諸葛亮。言外之意,後主劉禪將大權交給丞相諸葛亮,而諸葛亮也應該將權力分給手下諸位大臣,齊心協力,共同復興漢室江山。然而,諸葛亮卻沒聽懂劉備的言外之意,將蜀漢大權牢牢抓在手裡。

如果將蜀漢當成一個集團,那麼後主劉禪是集團董事長,而諸葛亮就是集團總經理,應該還有若干個分管財務、人事、業務、後勤的副總。然而,諸葛亮一個人把若干個副總經理的活都給幹了,時間長了,這些副總都變成只領工資,卻無所事事的閒人了,這個集團豈能長久。

劉備臨終前發現諸葛亮的兩個缺點,委婉指出,但是孔明沒聽懂

結語

劉備臨終前,將蜀漢江山交給丞相諸葛亮的時候,發現其兩個缺點,並出言提醒,然而諸葛亮卻毫不在意,一點兒也沒意識到自己的缺點,一意孤行,釀成兩個大錯。第一個大錯是諸葛亮誤用馬謖,大意失街亭,導致第一次北伐失敗,第二個大錯是諸葛亮不放權,導致人才斷層,在其百年之後青黃不接,國力越來越弱,最後蜀漢第一個被滅。

(本文參考《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