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如何在唐朝的複雜關係中,獲得雄踞塞北的機會?

契丹如何在唐朝的複雜關係中,獲得雄踞塞北的機會?

契丹的族名,最早文獻記載是《魏書·契丹傳》:“契丹在庫莫奚以東,同類異種,竄於松漠之間”。公元4世紀前後,

早期契丹人的生活方式是隨著水草牧場的遷徙而變化的。

在民族不斷遷徙過程中,契丹生產力逐步提高,形成了最早的部落聯盟。

這一時期,關於契丹民族活動的區域,《新唐書》記載:“東距西奚,高麗,南營州,北室韋,阻冷陘山以自固”。因為北方的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或戰爭破壞、民族仇殺等因素,契丹人的居住地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

契丹如何在唐朝的複雜關係中,獲得雄踞塞北的機會?

契丹與唐朝的關係

隋唐時期,契丹為尋求自身的發展或受到其他民族的壓迫,多內附於中原政權。據《舊唐書》記載:“貞觀二年(628年),其君摩會率其部落來降。”

此時,突厥頡利可汗不願契丹歸附於唐朝,遣書請求以梁師都與契丹交換,被唐太宗斷然拒絕。契丹長時間受到突厥、薛延陀的鉗制、不同部落之間的鬥爭,

使得契丹無法發展壯大,不得不依靠強大的唐王朝進行自我保護和發展。

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契丹首領窟哥率領其部眾上書唐朝請求內遷。唐王朝同意其請求,設定了松漠都督府安撫其部眾。由上述史料可知:唐太宗時期,契丹接受唐朝封賞,常貢於唐,主動內附於唐,其最重要的原因有二。

契丹如何在唐朝的複雜關係中,獲得雄踞塞北的機會?

其一,唐太宗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唐武德九年(626年)九月,唐太宗對大臣們說:“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唐太宗對於各個少數民族都採取“視之為如一”的民族政策,各個少數民族紛紛請求內附,“中國人自塞外來歸及突厥前後內附、開四夷為州縣者,男女一百二十餘萬口。”

其二,自然災害的發生。貞觀元年,整個北方草原遭受暴雪災害,積雪數尺之深,羊馬凍死無數,食物短缺,契丹等少數民族為求生存而內附於唐。在這一段時期內,契丹和唐朝的關係十分友好和平,兩者之間鮮有戰爭發生。

武則天時期,唐王朝延續了貞觀之治的興盛,社會經濟不斷髮展,但民族關係卻十分惡劣。唐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領孫萬榮和松漠總督李盡忠殺害了營州總督趙文翽,佔領了營州,割地自立對抗唐王朝,也被稱為“營州之亂”。

契丹如何在唐朝的複雜關係中,獲得雄踞塞北的機會?

據史料記載,這次叛亂的原因是營州總督趙文翽不尊重契丹首領,“視酋長如奴僕”、“數侵侮其下”,邊防將領錯位執行民族政策所引起的。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崔明德先生認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唐朝民族政策執行的失誤

,導致民族矛盾,從而引起了雙方的戰爭。”武則天沒有繼承和發展唐太宗“誠信”、“愛之如一”的民族關係思想,而是採取“蔑視夷狄”的民族政策。

契丹如何在唐朝的複雜關係中,獲得雄踞塞北的機會?

其二,陳述先生認為“北方各族南來,主要為經濟目的”。

在農業經濟的巨大吸引力下,契丹以“飢不加賑給”為口號,向南掠奪,這是其自身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武后遣將擊潰其眾,大賀氏微”,這次戰爭對於契丹的打擊巨大。

此後20餘年,契丹餘眾逐漸歸附於突厥,與唐朝基本隔絕。由此可見,營州之亂是契丹民族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對契丹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契丹如何在唐朝的複雜關係中,獲得雄踞塞北的機會?

契丹在“營州之亂”遭受到沉重的軍事打擊,損失慘重,其勢逐漸衰微,只能依附於突厥。其後,為了擺脫突厥的束縛,契丹藉助唐朝的軍事援助加快自身的發展,與唐朝保持著十分密切的聯絡。

這一階段的契丹頻頻朝貢於唐。據有關歷史文獻記載:從開元二年(714)至開元十四年(726年),可突於入唐,因“不為宰相李元舷所禮”而止。

在這13年間,契丹首領都曾先後入唐朝貢,其中“姿固1次,失活3次,可突於3次,邵固1次,鬱於1次。其中,可突於曾遣使入唐朝貢16次”。契丹對唐朝的態度非同尋常,

一系列的朝貢和“請婚”,都是為了本民族的發展。

唐開元六年(718年),唐玄宗將宗室之女封為永樂公主,賜婚於契丹首領失活。唐開元十年(722年),契丹首領鬱於入朝拜賀,唐玄宗將宗室之女封為燕郡公主婚配於他。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將宗室之女封為東華公主婚配於契丹首領邵固。

契丹如何在唐朝的複雜關係中,獲得雄踞塞北的機會?

契丹與唐朝的和親為什麼大都發生在唐玄宗時期,而沒有發生在初唐時期呢?

就和親的功能來看,其主要目的是拉攏、安撫,以達到“以夷攻夷”和“以夷治夷”的效果。唐朝的和親策略由其政治需要而決定,使這些少數民族政權成為唐朝的屏藩,或是制衡少數民族的客觀需要。

初唐時期,契丹時降時叛,與唐的關係並不穩定,其實力並不能抗衡唐朝,並不具備和唐朝和親的條件。

唐玄宗時期,突厥受到唐王朝的軍事打擊,向西而走。

此時,回紇等部落也尚未強大,契丹就成為了唐朝北方邊疆的主要隱患。

契丹如何在唐朝的複雜關係中,獲得雄踞塞北的機會?

唐朝統治者為了實現“以夷治夷”的目的,透過賞賜、和親的方式,使其成為唐朝的藩屏,以達到牽制和制約其他的少數民族,成功穩定了北部邊疆。對契丹自身而講,

透過和親的方式,不僅使其獲得了較高的政治地位,而且還獲得了豐厚的物質利益。

契丹雄踞塞北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日益衰弱,無力管控北方民族,回紇汗國的滅亡造成北方草原權力真空。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北方草原各少數民族政權擺脫了來自中原政治力量的干預,

減少了草原地區重新統一的阻力。

契丹如何在唐朝的複雜關係中,獲得雄踞塞北的機會?

9世紀末,中原藩鎮割據勢力陷入混戰,無暇北顧,契丹利用這一機遇乘勢崛起。據《舊唐書》記載:“鹹通中,其王習爾之再遣使者入朝,部落浸強。”安史之亂後,天下盜賊迭起,北疆多事,契丹乘機兼併了室韋、奚等其他的部落。

唐鹹通年間(860-874年),契丹透過兼併戰爭,綜合實力大增,成為回紇之後,北方遊牧民族的霸主。

契丹部落首領開始率部征討周邊部落,不時侵擾中原。唐天覆元年(901年),阿保機受封為夷離堇,接連用兵於周圍的部族和唐王朝北部邊境,獲得了大量人口和財富。從天覆元年(901年)至天佑三年(906年),阿保機頻繁征服周邊奚、室韋等部族。

契丹如何在唐朝的複雜關係中,獲得雄踞塞北的機會?

隨著阿保機對外征戰接連勝利,其政治威信和聲望被其部族認可。遼天覆元年(901年),阿保機被授予夷離堇。

十月,又被授予大迭烈府夷離堇。天覆三年(903年),阿保機進拜為契丹于越、總知軍國大事。天佑三年(906年),契丹痕德堇可汗崩駕,群臣請遼太祖奉遺命進立。

契丹如何在唐朝的複雜關係中,獲得雄踞塞北的機會?

遼太祖多次辭讓後,接受了群臣的請求。同時,中原各割據政權都希望將契丹引為後援,以此能戰勝敵對割據政權。

阿保機抓住這一契機,展開外交縱橫捭闔之術,

與李克用達成“雲州會盟”沉重打擊以劉仁恭為代表的幽州割據勢力

,為契丹的南下爭霸減少了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