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七萬雄兵,為何敗於鄧艾兩千殘兵?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嗎?

諸葛瞻並沒有七萬兵馬,鄧艾也不止只有兩千殘兵,鄧艾偷襲成都計策本就十分冒險,若未能成功全軍覆沒無法避免,好在鄧艾捨命一博,最終成功。

偷渡陰平小道、穿越700裡荒無人煙區,緊接著拿下江曲,又擊敗諸葛瞻,逼近成都,劉禪見大勢已去便投降。

諸葛瞻七萬雄兵,為何敗於鄧艾兩千殘兵?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嗎?

公元262年,曹魏大權掌權者司馬昭決定發動滅亡蜀漢戰役,他認為蜀漢疲軟,若派出軍隊討伐,極為可能滅亡蜀漢,三年後在從蜀地出兵討伐東吳,實現統一天下的宏願。曹魏大臣不少人反對伐蜀之戰,司馬昭獨斷乾坤派鍾會出兵討伐。

諸葛瞻七萬雄兵,為何敗於鄧艾兩千殘兵?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嗎?

公元263年,曹魏在經過一年籌備後發兵十八萬,兵分三路討伐蜀漢,鍾會擔任東路軍總指揮領兵十多萬人,鄧艾為西路軍總指揮領兵三萬多人,諸葛緒擔任中路軍總指揮領兵三萬多人。

諸葛瞻七萬雄兵,為何敗於鄧艾兩千殘兵?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嗎?

劉禪聞知後立馬組織廖化、姜維等人領兵防守鍾會,9月,魏軍發動全面進攻,蜀軍抵擋不住,連失數座城池,蜀軍眾將難於抵抗,決定退守劍閣。劍閣為軍事要地,地勢極為先要,易守難攻,姜維利用劍閣的有利地形,將鍾會大軍阻擋與關外,魏軍連續進攻幾日,均未有太號效果,一時間軍隊勢氣深受打擊,鍾會便有退兵想法。

諸葛瞻七萬雄兵,為何敗於鄧艾兩千殘兵?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嗎?

劍閣久攻未克,雙方僵持於關外顯然對魏軍不利,生死危機時刻,鄧艾想出了辦法,主動獻出謀略,便是繞過陰平攻打涪城,涪城作為通向成都最後的城池,涪城失守,姜維必然回援,劍閣便可輕易被攻克。如若姜維不願回防,拿下涪城,既可直接攻取成都,鍾會同意了鄧艾的計劃。

鄧艾親自挑選精兵兩萬,率軍跋涉七百里無人之地,鑿山路,遇水架橋,艱難前行,鄧艾所率之軍“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攀登小道,鑿山開路,越過700餘里無人煙的險域,“糧運將匱,頻於危殆”,克服了難於想象的困難,總算透過陰平險道,順利抵達江油。

諸葛瞻七萬雄兵,為何敗於鄧艾兩千殘兵?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嗎?

魏軍突然出現在江油關下,這讓守將馬邈頓時慌了神,不知魏軍底細,率軍投降,魏軍順利拿下江油後,立即將涪城進發。

江油失守的訊息傳到成都,劉禪極為慌張立馬派出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領兵抵抗鄧艾,蜀漢本兵力就不多,大部分軍隊均在劍閣阻擋魏軍,可以說,諸葛瞻的軍隊是蜀漢最後的希望。那時候,蜀漢全國大約十二萬兵力,大半兵力在劍閣阻擋魏軍,成都僅有五萬左右兵馬,劉禪為確保成都安全,必然不可能調動過多的軍隊給諸葛瞻,因此他的軍隊最多三萬,本來以三萬兵馬對戰鄧艾兩萬兵馬勝利機會極大,可諸葛瞻並未打敗鄧艾,從中能看出他的軍事能力確實不太行。

諸葛瞻七萬雄兵,為何敗於鄧艾兩千殘兵?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嗎?

蜀軍抵達涪城後,諸葛瞻並未聽取黃權計策佔據險要之地,阻止鄧艾軍隊進入平原地區,可諸葛瞻並未聽取相關意見,鄧艾所率之軍快速擊潰諸葛瞻的軍隊,諸葛瞻迫於無奈撤軍,鄧艾快速突進,中間他又給諸葛瞻寫信,希望能將其誘降,信中內容是:“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諸葛瞻嚴詞拒絕,斬殺送信使者。

諸葛瞻七萬雄兵,為何敗於鄧艾兩千殘兵?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嗎?

很快,漢魏爆發綿竹之戰,諸葛瞻率軍嚴陣以待,鄧艾派出自己的兒子鄧忠、師纂擔任前鋒攻打諸葛瞻,被蜀軍擊潰,鄧艾大怒打算將其子鄧忠、師纂,要求兩人將功補過再攻打蜀軍,很快,兩人又一次出戰,很快擊潰蜀軍,諸葛瞻、諸葛尚等人戰死,緊接著立馬向成都進發,迫使劉禪投降,魏軍滅蜀之戰就此結束。

諸葛瞻七萬雄兵,為何敗於鄧艾兩千殘兵?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嗎?

鄧艾能以疲軟之師擊潰嚴陣以待蜀軍,主要原因在於,鄧艾本就是孤軍深入,毫無後援,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死命作戰,方有生路,否則難逃全軍覆沒。

諸葛瞻七萬雄兵,為何敗於鄧艾兩千殘兵?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嗎?

反而蜀軍方面,諸葛瞻用兵屢次犯錯,導致自己錯失機會擊潰鄧艾,加上蜀軍軍心渙散,戰鬥力極差,以至於戰敗,綿竹一敗,成都難於保住,劉禪深知守城無望,只能出城投降,蜀漢就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