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國是如何在拜占庭和波斯之間快速崛起的?

公元七世紀初中東出現兩個相互對立的帝國,分別是拜占庭和波斯。在過去的三個世紀裡是他們主要鬥爭的年代,拜占庭帝國監督與軍事談定在文化和宗教上是希臘的和基督教的,但是在行政上卻是羅馬的,它的力量基於希臘人在這一地區的傳統地位,但是在敘利亞和埃及地區,拜占庭的統治則受到了多個方向的威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東方的波斯帝國。

二戰期間,德軍為何寧可犧牲也不使用化學武器?

阿拉伯帝國是如何在拜占庭和波斯之間快速崛起的?

而且在拜占庭國家統治內部也有很多宗教異端和地方實力派,這也造成了拜占庭帝國在統治後期國內社會問題持續不斷,各地區的宗教和民族對於這個中央王朝的統治並不抱有什麼好感。其實波斯帝國與當時的拜占庭帝國頗為類似,它的主要統治中心地帶是伊朗,在政治統治上,要求民眾在政治上服從波斯人,就可以享受一定的自治,它的文化是亞洲的,與希臘文化相對抗,並且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雖然拜占庭帝國內部有很多問題,但是波斯帝國此時的內部組織比拜占庭帝國更加混亂。

阿拉伯帝國是如何在拜占庭和波斯之間快速崛起的?

甚至在公元6世紀,剛剛經歷一次劇烈的內亂,原有的封建制度已經遭受瓦解。維護統治的是政府的僱傭軍。在公元七世紀初波斯和拜占庭之間爆發了一系列的戰爭,雖然最後的戰役以拜占庭的勝利宣告結束,但是雙方都兩敗俱傷,無力抵抗新興的阿拉伯國家。

先知穆罕默德逝世的時候很年輕,這使得他沒有機會幫助伊斯蘭面對這場先知去世的危機,既沒有繼承人的辦法,也沒有任何形式的部落組織會議。這也成為穆斯林日後產生分裂的最初根源。繼承對於阿拉伯國家和阿拉伯人來說是陌生的,雖然先知穆罕默德留下了後代,但是依照摩西對於宗教繼承的實現規定,宗教繼承者應當是在一個貴族大家庭中產生的。

阿拉伯帝國是如何在拜占庭和波斯之間快速崛起的?

所以之後先知的岳父波克爾和他的女婿阿里相繼提出繼承先知位子的要求,這也暴露了伊斯蘭教內部潛在的風險和弱點。此後的四任哈里發都是透過政變的方式奪得最高權利的,但不論內部鬥爭如何?此時的阿拉伯國家初步成型,並開始對外征服。最先繼承先知之位的是波克爾,他不僅是當時阿拉伯社會的領袖,更是地區的實權派。

此時最重要的並非是對外征服而是鞏固內部國家的統一。由於默罕默德傳教和建立伊斯蘭世界是與當地的其他部落和民族形成的契約。當默罕穆德去世的時候,按照部落習慣這一契約自動失效。對於繼承先知的人而言,他們並不承認,並認為這些部落是叛教。但是這些部落既沒有在繼承人的問題之上支援任何一個先知繼承者,也並沒有參與他們選舉。在傳統的宗教首領的繼承問題上,也按照傳統的儀式解除了與先知默罕默德之間的部落契約,所以在他們看來脫離伊斯蘭世界是自己的自由。

阿拉伯帝國是如何在拜占庭和波斯之間快速崛起的?

但是麥地那附近的部落卻已經真正歸順於新任的哈里發,他們與伊斯蘭社會的利益完全一致,所以這也是阿拉伯能夠真正成為帝國的基礎。這一場重新統一阿拉伯帝國的戰爭,由此打響。但是這一場征服運動卻遠遠超過了原先的規模,超出了阿拉伯半島,並最終延伸到了伊拉克敘利亞和埃及等地區。最初的阿拉伯社會建立的軍隊只不過是對過往商旅的搶劫而不是征服。但這一次阿拉伯的軍隊顯然改變了自己的方針,開始真正興起了征服運動。

有了清晰明確的軍事擴張計劃,並於公元633年正式開始,在麥地那和敘利亞之間有很多半基督教化的阿拉伯部落在一定程度上也阻擋著阿拉伯新式軍隊的向外推進,雖然歷史上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是這些部落在征服運動的過程當中確實給阿拉伯帶來很大的苦惱。但問題在於當時拜占庭帝國的國王,希拉剋略停止了向這些部落的救濟,最終他們被阿拉伯帝國征服。

阿拉伯帝國是如何在拜占庭和波斯之間快速崛起的?

之後阿拉伯人在邊境擊敗了拜占庭的軍隊這才使得希拉剋略重視起這個新興的國家,並派出拜占庭軍隊逐漸逼近耶路撒冷,希望在這一場戰爭當中奪得聖城,並且擊敗阿拉伯軍隊維護自己在地區的統治。但最終失敗了,同時阿拉伯的軍隊也並沒有聚集在這一點,而是分出了一隻軍隊佔領大馬士革,並繼續向北進軍,希拉剋略被迫又聚集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但依然遭到失敗。

其實阿拉伯帝國在對外征服的運動中,對外征服戰略並非成為一個體系,而是由不同部落之間完成。在拜占庭帝國敗於阿拉伯以後,阿拉伯的一些邊境貴族又提出進攻伊拉克的方略。這些邊境貴族的首領並非是阿拉伯帝國的核心統治階層,他們只是歸順於阿拉伯,但是他們發現自己介於穆斯林和波斯人的包圍之中,為了擺脫這一困境必須要有所取捨。再加上波斯帝國與他們的恩怨,所以很容易獲得阿拉伯帝國的許可向東方的波斯帝國進軍。這一場戰爭使得波斯軍隊一蹶不振遭到嚴重削弱。阿拉伯軍隊很快佔領了波斯邊境。雖然波斯人想要捲土重來,但是阿拉伯人重新集結軍隊很快到達美索不達米亞完成了對新月沃地的征服。

阿拉伯帝國是如何在拜占庭和波斯之間快速崛起的?

而當時的埃及人也不滿希臘人在當地的統治,也希望引入阿拉伯人。畢竟兩者之間的淵源遠甚於希臘人。阿拉伯國家也在埃及的各個城市鼓舞叛亂,並最終征服尼羅河流域。拜占庭被迫退守亞歷山大港,並最終撤出北非。拜占庭帝國就此失去了最後能夠統治西亞北非的機會。由於西方對阿拉伯人的敵視,所以在西方的記載當中經常會出現阿拉伯人佔領亞歷山大以後焚燒這個城市最大的圖書館。在西方人認為他們的理由是,如果書籍記載著古蘭經已有的東西,那麼有了古蘭經就不需要它們,如果記載著古蘭經沒有的東西,那麼就是邪惡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這只是基督教與阿拉伯之間的宗教紛爭互潑髒水而已。雖然波斯帝國內部動亂情況比拜占庭帝國更為明顯。但是波斯帝國直到穆阿維葉時期才真正併入阿拉伯帝國。而且拜占庭帝國由於有希臘火,這一核心技術所以多次擊退阿拉伯人的入侵。其實這三個帝國內部都有嚴重的貴族和部落紛爭。但是很顯然伊斯蘭教在這一方面更能夠去團結國內的各個部落。而拜占庭和波斯帝國內部矛盾重重。

阿拉伯帝國是如何在拜占庭和波斯之間快速崛起的?

此外,他們還要防備北方的遊牧部落的侵擾。這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削弱了兩個國家的作戰能力,同時雙方又在中東地區進行了長達300多年的較量。其間所損耗的人力物力不計其數,這也是阿拉伯國家崛起的外部有利條件。對阿拉伯國家自身而言,穆罕默德雖然沒有訂立,明確的繼承製度,內部部落之間紛亂不斷。但是它建立起來一個普遍可行的阿拉伯社會各部落都願意遵守的社會秩序。

這種社會秩序保證了各個部落的利益,也使得各個部落願意在穆斯林秩序之下,獲得超出自身部落的社會統治。所以穆斯林社會並未因為穆罕默德的去世而崩潰。而是得到了各大家族的繼承,甚至是當初反對默罕默德的家族,這也是阿拉伯帝國能夠崛起的內部因素。但內部的鬥爭並不會因為這個社會框架符合各個階級的利益而消失。更因為它能夠符合各個階級的利益,而爭奪最高權力的鬥爭更加激烈。

此後的四任哈里發都死於非命,而且雖然穆罕默德建立了一系列的社會規範。但部落性質依然較為濃厚,這也造成了阿拉伯帝國在完成初期的征服運動以後並沒有堅持多久,就陷入各地各自為政的狀態。雖然表面上帝國是統一的,但實際上各地的總督都擁有極大的權利,哈里發並不能完全控制整個帝國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