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原跟曾國藩平起平坐,權誘弟媳遭慈禧利用,斷送大清中興

清朝國力衰敗就是始於太平天國運動,全國半壁江山盡失,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已不堪一戰。慈禧只能依靠地方上的勢力剿匪,但是中央想要地方軍隊聽從命令就要發放軍餉,而朝廷國庫根本拿不出這些軍餉。

慈禧不得不同意各地自行籌措軍餉,慢慢的各處封疆大吏的財政權就有了自由,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平衡發生了變化。自此,外重內輕格局漸成,乃至以後的清末東南互保和民國開始的軍閥割據都是肇端於此。

此人原跟曾國藩平起平坐,權誘弟媳遭慈禧利用,斷送大清中興

引發這一連鎖反應的是清末一件奇案。電影《投名狀》改編自歷史上的真實事件張文祥刺馬新貽案。這個“刺馬案”位列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兇手當場被捉,動機卻無人知曉,迄今仍是謎。被刺殺的人是清代朝中高級別的回族官員,時任兩江總督馬新貽。

此人原跟曾國藩平起平坐,權誘弟媳遭慈禧利用,斷送大清中興

馬新貽是山東菏澤人,祖輩上幾代都是朝中為官,他自己27歲中進士,恰好和李鴻章是同年。仕途開始時先是在翰林院歷練,之後外放到安徽合肥充任代理知縣,不過沒過多久各地就鬧起了太平軍、捻軍起義,他是地方縣長有守土職責,他也辦起了團練。不斷以軍功升遷,42歲做到了二品安徽布政使。

在一次戰鬥中馬新貽兵敗被俘,擒捉他的是捻軍小頭目張文祥。張文祥知道在捻軍沒有出路,因此對馬新貽以禮相待,又將自己的知心好友曹二虎與石錦標介紹給馬新貽,四人結拜為異姓兄弟。剩下的故事和電影中一樣,大哥馬新貽權誘絕色弟媳,兄弟間反目成仇,被人利用。

1864年太平天國被剿滅,東南各省平定,朝廷要重新選出各地督府。誰知道慈禧太后任命馬新貽為浙江巡撫,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鎮壓太平軍之後,幾十萬湘軍佔領南方半壁江山,而且軍中只認曾大帥不識朝廷,清朝入關以來還沒有一位漢臣達到這種權力高峰。出身湘軍的將士建功之後被分到了各地任職,湘軍一共出了三個總督,九個巡撫。

此人原跟曾國藩平起平坐,權誘弟媳遭慈禧利用,斷送大清中興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功高蓋主引來殺身之禍,這是中國歷史上經常上演的戲碼,曾國蕃通讀史書,當然不會不知道。他先是自己裁軍,而後有被慈禧由兩江總督調任直隸總督,從自己的地盤調到直隸坐光桿司令。

但是慈禧還是放心不下湘軍在南方的勢力,為了進一步打壓湘軍啟用馬新貽任兩江總督。他一不是曾國藩的人,又沒有任何派系,而且手中沒有嫡系軍隊。鎮壓太平軍作戰多年十分了解南方情況,以前在軍中也屬於湘軍系統,不至於湘軍派系被強烈反對。

此人原跟曾國藩平起平坐,權誘弟媳遭慈禧利用,斷送大清中興

慈禧看上馬新貽的這些優點,反而也是讓他喪命的致命缺點。他成了慈禧打擊湘軍的一枚棋子,馬新貽上任之後負責遣散湘軍,要是曾國藩裁軍大家也許有些怨言就過去了,畢竟湘軍都是他的子弟兵。但馬新貽一邊裁湘軍,一邊招募自己的新軍,一邊是生計為難,一邊是好裝備和軍餉,矛盾迅速激化。

裁軍需要遣散費,曾國藩攻破南京城把太平軍的財寶全都私吞分給了軍中,慈禧看著空虛的國庫也想著這筆錢,同時命令馬新貽追查這些金銀財寶的下落。

此人原跟曾國藩平起平坐,權誘弟媳遭慈禧利用,斷送大清中興

慈禧這下是把湘軍逼到絕路了,於是晚清驚天大案——刺馬案就爆發了。慈禧的代理人一個一品大員你說殺就殺,當然要給個交代,刺客找的是馬新貽的結拜兄弟,被他戴綠帽子的張文祥。

活捉了他自然也是審不出幕後主使,被定罪凌遲處死還被曾國藩補了一個剖心致祭。這一次對決下來慈禧絲毫沒能削弱地方實力派,中央的權威成了一個擺設,兩江總督一職長期由湘軍把持,其他人從此不敢問津,軍閥割據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