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農民造反轟轟烈烈,而歐洲農民卻不敢?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王朝更替頻繁,古代農民起義也非常頻繁,造成這個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各朝皇帝貪圖享樂,搞得民不聊生。可是在世界歷史上有個奇怪的現象,古代歐洲的農民卻相當安分,很少起義。這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自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中國一直實行的帝國制,而歐洲沒有形成一個帝國,除了羅馬時代。

當然在羅馬時代,其轄區內也是各種起義和暴亂不斷,直至羅馬帝國滅亡。後來,日耳曼等民族進入羅馬故地重新建起國家,但這些國家採用了與羅馬帝國完全不同的國家制度——分封制。

為什麼中國古代農民造反轟轟烈烈,而歐洲農民卻不敢?

提起分封制,大家都不陌生,古代西周時期就是採用這種制度。它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國家的土地和人們,一層層的分給各級貴族的名下,比如春秋前期很多諸侯國的面積就是幾個村子大小。然而此制度最大的弊端是貴族們不能跨級管理人民,正如歐洲流行的一句諺語“我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雖然此制度不利最高層的國王或者天子的統治,但每一層的貴族勢力也很弱。當然作為最底層的老百姓勢力也就更弱了,這也是西周時期和古代歐洲封建時期農民不起義的原因。

為什麼中國古代農民造反轟轟烈烈,而歐洲農民卻不敢?

然而自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中國古代的統治選擇了帝國制。當時全國最小的行政是縣,統治者又擔心地方坐大,往往剝奪縣級的軍權。

特別是後來的皇帝們越來越有經驗,將全國精銳部隊控制在中央,而地方重要地方駐紮少量自己可以控制的軍隊,或者都是一些老弱病殘,這一點在宋朝做得最過。

當地方有什麼風吹草動的話,地方官員往往需要一層一層的往上報。像古代的通訊技術又十分的落後,等到上級批示下來了,地方的農民起義也成了一定的氣候。

為什麼中國古代農民造反轟轟烈烈,而歐洲農民卻不敢?

此外,中國古代有重文輕武的傳統,特別是宋朝之後,武將和當兵的都不受社會人待見。當一個王朝建立一段時間之後,恰好又碰上週圍環境穩定,軍隊的戰鬥力自然也就大幅度地下降。

等到朝廷驅趕著這些沒有多大戰鬥力計程車兵去平亂時,他們不搞破壞就不錯了。

典型的倒數東漢,劉秀開國後將各郡的軍事編制取消,等到黃巾軍起義爆發後,地方力量空虛,而中央軍隊又提不到檯面,最後讓各方豪紳趁勢崛起,雖然黃巾軍被鎮壓,而東漢政府也隨之崩塌。當然,中國古代農民迫不得造反,很大程度上是皇帝們胡作非為造成的。

每日一句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