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之資,比肩聖人”:曾國藩,是普通人“逆襲”的參考書

曾經讀過這樣一句影評:凡人之軀,比肩神明。評價的是電影《復仇者聯盟》中的鋼鐵俠,以血肉之軀拯救了整個宇宙。

當然,這只是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情節。但在我國曆史上就有這麼一位人物,雖說不是“凡人之軀,比肩神明”,但卻是“庸人之資,比肩聖人。”

這個人就是被稱為“半個聖人”的晚清名臣曾國藩。

“庸人之資,比肩聖人”:曾國藩,是普通人“逆襲”的參考書

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上,也只有孔子、王陽明等幾位屈指可數的人,能被稱為“聖人”。而天資有些“愚鈍”的曾國藩,卻成為了“比肩聖人”的存在。

因此,曾國藩的成功之道、“逆襲”之法,歷來被大量政商人士借鑑、學習。其中,曾國藩指揮湘軍抵抗太平軍所展現出來的智慧,更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眾所周知,湘軍是由曾國藩一手創立。然而,湘軍雖然在曾國藩的指揮下打了一些勝仗,但畢竟是地方性的民辦武裝團體,不能與清政府的正規軍相提並論。

所以曾國藩雖然立下不少戰功,但清政府也只是給了他一個兵部侍郎的空銜,甚至連自己創立的湘軍,也常常受到其他權貴的歧視和排斥。

但曾國藩何許人也?自然不會甘心忍受此等屈辱。這不,機會就來了。

“庸人之資,比肩聖人”:曾國藩,是普通人“逆襲”的參考書

在太平軍的強勢進攻下,清軍的江南大營覆滅,清政府似乎意識到自己的“正規軍”難當重任。於是,任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把江南軍務都交給了曾國藩。

大權在握,曾國藩終於可以大刀闊斧地“開幹”了。

曾國藩隨即向朝廷上奏:要奪取江南,首先必須佔據長江上游的有利地勢,而不是像之前的“正規軍”一樣,只知道從東面進攻;其次就是要把安慶(今安徽省西南部)攻下來,才能掌握攻取南京的主動權。

“庸人之資,比肩聖人”:曾國藩,是普通人“逆襲”的參考書

接下來,曾國藩集結湘軍中的精銳,兵分三路。弟弟曾國荃率領一路,進攻集賢關;手下將領多隆阿率領一路,進攻集桐城;李續宜率領一路作為後援,接應以上兩路兵馬。曾國藩自己則遙控指揮作戰。

1860年6月,湘軍一舉包圍了安慶。太平軍的將領陳玉成得知後,連忙帶著一隊精銳前來支援。

但曾國藩畢竟不是無能的清軍將領,湘軍也不是腐敗的八旗軍。雖然這場戰鬥空前激烈,然而在曾國藩的指揮下,太平軍率領的16000多名將士仍然敗給了湘軍。最終,曾國藩在1861年9月攻下了安慶。

安慶的失守,直接動搖了太平軍在安徽的根據地,使太平軍的都城“天京”失去了重要屏障。同時,也扭轉了清軍和太平軍的作戰態勢,太平軍自此只能從進攻方轉為防守方。

“庸人之資,比肩聖人”:曾國藩,是普通人“逆襲”的參考書

很多人以為,世上的聖人、精英、成功者都是“天選之子”,似乎生來就“註定”要名留青史的。但曾國藩的經歷表明:人人皆是凡人,人人皆可成為聖人。何以見得?

曾國藩組建湘軍之初,也並不是一往無前、所向披靡的。1854年,湘軍和太平軍在嶽州、靖港會戰,接連吃了敗仗,以至於曾國藩幾次想要跳水自盡。在給朝廷的上書中,曾國藩還以“屢敗屢戰”來自嘲。

而後,曾國藩沉靜自省、重振旗鼓、調整戰略和湘軍的軍紀,此舉也俘獲了湘軍的軍心,全軍只聽從曾國藩一人的號令。

從1858年攻佔九江,到1860年保衛安慶,再到1864年攻破“天京”。湘軍一路氣勢如虹、勢如破竹。由此,曾國藩所率的湘軍威震天下,後人甚至還有“天下無湘不成軍”的說法。

湘軍的勇猛,自然與曾國藩這個創始人分不開,而“庸人之資”的曾國藩,厲害之處還不止於此——中國歷史上建造的第一艘輪船、建立的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的第一批西方書籍、赴美留學的第一批學生……都是在曾國藩的倡議下促成的。

在歷史上,凡是功高蓋主的大臣,很難有一個好下場,但曾國藩卻是個例外。

1872年,曾國藩午後在花園散步,突發腳麻,家人把曾國藩扶回書房後,曾國藩“端坐三刻逝世”,訊息傳出去以後,“百姓巷哭,朝廷輟朝三日”,並追封曾國藩為太傅,諡號“文正”。因此,後世也稱曾國藩為“曾文正公”。

“庸人之資,比肩聖人”:曾國藩,是普通人“逆襲”的參考書

所謂諡號,就是後人按照逝去之人的生平事蹟,給予評價的文字。從“文、正”這兩個字來看,曾國藩最終是完全得到清政府的“官方肯定”的。

作為一個家境普通、天資平庸的平凡人,曾國藩以自己獨特的為人之道和處世法門,成為“比肩聖人”的存在,其生平事蹟和智慧謀略可以說是大多數普通人鹹魚翻身的標杆、“逆襲”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