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只認虎符不認人?隨便一人用虎符都可調兵嗎?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專城。

虎符

,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屬兵權以

調兵遣將和發號施令的信物

。關於“只認虎符不認人”的說法,有一個頗為著名的歷史故事:“竊符救趙”。

為何古代只認虎符不認人?隨便一人用虎符都可調兵嗎?

虎符

春秋戰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後,秦國依舊沒有放棄進軍趙國。彼時,秦軍兵臨邯鄲城下,趙國向魏楚兩國發出求援,魏國派遣十萬大軍救趙,卻只駐軍觀望,不動如山。趙國平原君見狀,便緊急傳書給自己的妻弟:魏國相國信陵君魏無忌,請求他看在兩家情面上說服魏王出兵。

魏無忌為此感到十分憂愁,他屢次請求魏王發兵,但魏王忌憚於秦國的實力,始終不肯聽從魏無忌。魏無忌的妻子如姬得知此事後,便替他冒死盜出魏王掌握的半個虎符,假傳王旨,再擊殺晉鄙,奪得兵權,將虎符合為一體,調動軍隊,擊退秦軍,以解邯鄲之圍。

為何古代只認虎符不認人?隨便一人用虎符都可調兵嗎?

魏無忌影視形象

所以,一個小小的虎符,是如何能指揮千軍萬馬的?為何軍隊只認虎符不認人?真的隨便一個人都能夠用虎符隨意調兵嗎?

虎符的特殊設定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

,是中央發給地方駐軍將令的調兵憑證,通常都是採用銅製而成。先秦時期,人們崇拜虎的形象,於是便將兵符鑄成虎形,並在其背面刻上銘文標明用途。因此兵符又被稱之為“虎符”。

通常情況下,

虎符要被剖為左右兩瓣,古代以右為尊,所以由天子執掌右符,地方將領執掌左符

。除此之外,虎符向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出現一個兵符可以同時調動兩個地方軍隊這樣的情況。

為何古代只認虎符不認人?隨便一人用虎符都可調兵嗎?

古代調兵

同時,左右符分別設定有子母扣,若能完整相合,才可以用來調兵譴將,這就是“符合”一詞的來歷。此外,虎符作為十分重要的發兵信物,在

使用時還需要配合皇帝詔書,以明確統兵長官的職權和任務

。同時,由於虎符涉及軍事機密,所以在外表設計上也十分注重嚴謹保密,造型小巧,長度一般不會超過十釐米,以便於藏匿。

虎符多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和秦漢時期,最晚延續到隋代時期

。直到唐代以後,為了避開李淵祖李虎的名諱,便將虎符改為

魚符、兔符甚至龜符

。元代以後,便直接使用

令牌

了。自此,動物形狀的兵符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為何古代只認虎符不認人?隨便一人用虎符都可調兵嗎?

令牌

時至如今儲存最多的銅製虎符當屬秦國時期的虎符,其中最著名的要數

秦杜虎符

,如今收藏於

陝西曆史博物館

之中。秦杜虎符

全長9.5釐米,符上刻有九行四十字的小纂錯金銘文

,反映出中國古代錯金工藝的高超水平,上書: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毋會符,行殹

意思是,但凡用兵五十人以上,必須要“合符”使用,但是如果遇到外敵突襲的緊急情況下,不用“合符”也可以調兵。

為何古代只認虎符不認人?隨便一人用虎符都可調兵嗎?

秦杜虎符

所以說,只有當左右兩瓣虎符“合二為一”,虎符才可以用來調兵譴將。那麼,是什麼賦予了虎符“只認虎符不認人”的權力呢?如果只認虎符不認人,豈不是任何人都能用虎符發號施令了嗎?

為什麼“只認虎符不認人”?

這是因為,虎符自古以來都是皇權的代表。在許多王朝法律之中,都明確規定調兵譴將的主要權力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而虎符,就是皇帝為避免中央兵權被地方架空的一個手段。

虎符最重要的一個設定,就是需要“合符”使用,才能生效。所以,地方將領需要發號施令、調兵遣將,必定要先經過皇帝的首肯給出另一半的兵符,才能夠調兵走馬。試想,在古代軍隊之中,大部分的地方士兵都未曾見過天子之顏,如果將軍可以隨意自主調動兵馬,皇帝豈不就等同虛設了?

為何古代只認虎符不認人?隨便一人用虎符都可調兵嗎?

古代戰場士兵(影視畫面)

歷朝歷代,

皇權中央

對於地方的牽制一直是讓皇帝十分頭疼的問題,而

虎符顯然就是古代扼制地方勢力的一個有效手段

。一旦沒有虎符的掣肘,久而久之,各個地方擁有兵權的軍閥勢力必然會出現割據混亂的局面,甚至危及到皇帝的統治地位,“安史之亂”就是一個十分顯著的例子。所以,為加強中央集權,皇帝才想出“合符”這一分割地方兵權的辦法,使得自己始終可以牢牢掌握兵權的絕對執行權力。

由此可見“只認虎符不認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引申為“只認皇帝不認將”。也許有人會感到好奇:既然軍隊只認虎符,豈不是隻要成功偽造虎符,隨便什麼人都能發號施令呢?

為何古代只認虎符不認人?隨便一人用虎符都可調兵嗎?

虎符

虎符的“防偽”性質

在《國家寶藏》這一欄目之中,曾對虎符有過十分詳細的解釋:

虎符引申出來就是今天的密碼學,虎符背面的不規則凸起,使得你就算見過虎符長什麼樣子,你也不可能完全仿製得出來。

劈開的縫隙參差不齊

事實上,虎符的“防偽”手段做得十分到位。為防止偽造,

虎符在劈為左右兩半之時,並不是一刀直下砍得整整齊齊,而是砍得坑坑窪窪,凹凸不平,在虎符的頸部,還設定有一個很深的凹槽:子母扣,以便於兩半虎符能嚴絲合縫地“粘”在一起

。這種嚴謹之中又透露著幾絲隨意的做法,使得每一對虎符都裂得各具特色,千差萬別,很難仿造得嚴絲合縫。

為何古代只認虎符不認人?隨便一人用虎符都可調兵嗎?

虎符兩半

材質和工藝

除此之外,古代的鑄造技術也遠不如現在先進,每一次的合金比例都會有一定範圍的誤差,無法做到像如今這樣精確。因此,古代熔鍊出來的金屬製品,不同批次產物的花色質地都呈現出細微的不同。而“正版”虎符都是同一鍋裡煉製出來的,所以左右兩半不會存在差異。反觀

偽造的虎符

,很難拿捏各類金屬的精確比例,因此在

成色質地上也會與真正的虎符有所出入

為何古代只認虎符不認人?隨便一人用虎符都可調兵嗎?

錯金銀虎符(戰國)

最後,虎符上獨特的

錯金纂刻

,也是一個

防偽密碼

。所謂的錯金工藝,是指

將金絲嵌入金屬器物之中的工藝

,這種工藝在虎符盛行的秦漢時期,屬於一種稀缺工藝,很少有人會,所以也從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偽作用。像是

王莽纂漢時期所鑄造的新幣,就是採用了錯金防偽工藝,因此被稱之為“金錯刀”

,可見錯金工藝的防偽性質。

至於那些玉質和木質的虎符,相較之下,

玉質的虎符防偽性質要更強,因為同一塊玉料雕刻出來的兩塊虎符,其

紋理結構和顏色質地相差較大

。不過玉質虎符易碎不易保管,因而秦漢兵符都是採用更耐用的金屬製成,玉質較少。

為何古代只認虎符不認人?隨便一人用虎符都可調兵嗎?

玉虎符

虎符防偽制度

虎符除了在本身材料工藝方面所具有的防偽密碼,還有獨特的虎符制度用以保障它不會被拿來亂用。通常情況下,在皇帝下調兵令時,

受命的將領需要同時拿著皇帝親批的詔書和右半邊虎符才能夠發號施令,詔書虎符缺一不可

。其中,詔書會詳細規定由何人帶兵,帶兵數目多少,隨後地方檢察官便對當眾頒佈詔書並親自核對虎符是否“合符”,這樣就進一步提高了虎符的防偽效應。

當然,針對偽造虎符這一行為,古代帝王自然也要從法律層面來進行堤防。很多王朝法律都曾規定,

仿製虎符是等同於謀逆策反的重大罪行,一旦發現有人仿製虎符,立即當逆反罪行處置,以抄家砍頭誅九族論處。

出於嚴厲懲罰的威懾,許多人也不會去鋌而走險偽造虎符。

為何古代只認虎符不認人?隨便一人用虎符都可調兵嗎?

虎符

不僅如此,有的皇帝還規定,只要有人主動舉報仿製虎符,都能夠拿到十分豐厚的賞金,甚至能夠謀得一官半職。因此,“偽造虎符”反而對於舉報者來說成為了一項極其誘人的收入來源,對於偽造者來說便成為了一項風險極大的虧本買賣。

由此可見,虎符獨特材料工藝和特殊的制度讓它具有了不可複製性,所以,以古代的工藝技術根本不可能出現偽造虎符的情況,也不會隨便來個什麼人都可以使用虎符發號施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