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開國文臣之首,竟是一個漢人,康熙皇帝親筆書寫“元輔高風”

在清初時期,滿人基本都只會打仗,對於治國理政那還是差很遠,所以滿人早期的統治者努爾哈赤、皇太極對於漢人中的讀書人格外的敬重,有一個讀書人,主動去求見努爾哈赤,後侍奉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

滿清開國文臣之首,竟是一個漢人,康熙皇帝親筆書寫“元輔高風”

這個人就是范文程,范文程少好讀書,曾在18歲的時候在瀋陽縣學考取了秀才,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范文程與兄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成為清朝開國元勳之一。

清太宗時期,他深受倚賴, 凡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員、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他都參與決策。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視為文臣之首。

滿清開國文臣之首,竟是一個漢人,康熙皇帝親筆書寫“元輔高風”

范文程能文能武,他雖然是儒生,但相貌堂堂,體格魁偉,倒很像是一員虎將,並且臨陣不懼,隨軍從徵時,奮勇衝殺,又長於用計,能言善辯,因而立下功勞,招撫潘家口、馬欄峪、山屯營、馬欄關、大安口五城。明軍圍攻大安口城,他又披甲上陣,率領槍炮手,斬殺很多明軍。

後來在皇太極時期,范文程得罪了多爾袞,皇太極死後,多爾袞獨掌大權,面對曾經差點害死自己的范文程,多爾袞雖然不敢明著殺他,但是也讓范文程很不好過,比如多爾袞的弟弟多鐸欺負范文程,搶奪范文程之妻;事後多鐸僅被罰銀一千兩,奪其十五個牛錄。

滿清開國文臣之首,竟是一個漢人,康熙皇帝親筆書寫“元輔高風”

多鐸乃一旗之主,貴為親王、郡王,又系攝政王多爾袞之同母親弟,日後是否會舍此不究。萬一追念前怨,范文程恐難免滅門之災了。儘管身遭故主被戮、愛妻險被欺凌之雙重危難,范文程仍以大局為重,在清朝入主中原這一緊急關頭,獻計獻策,立下了殊勳。

1644年,范文程上書攝政王,奏請立即出兵伐明,奪取天下。范文程的建議,對清奪取中原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制定,對促使清軍出發,起了巨大的作用。後攝政王多爾袞帶領郡王多鐸、阿濟格等八旗王公大臣,統領滿蒙漢官兵十餘萬,祭師出發。

滿清開國文臣之首,竟是一個漢人,康熙皇帝親筆書寫“元輔高風”

大軍抵達不久後,明平西伯吳三桂自山海關遣使前來求兵,說李自成已攻破北京,多爾袞立即派人往召在蓋州湯泉養病的范文程來商大計。多爾袞收到吳三桂的乞兵書,本來相當猶豫是進是止。清軍之行,是為了奪北京取中原,如今既然農民軍已先據北京,清軍還有無必要繼續前進。

而且過去清兵三逼明都,皆未能得手,現農民軍能襲破其城,其軍戰鬥力諒必很強,如與清兵交戰,勝負難卜。正是在這猶豫不決的緊急關頭,范文程講明瞭清軍必能打敗李自成農民軍,獲取大勝,並再次強調禁殺掠收人心,從而堅定了多爾袞進軍的信心和決心,決定收降吳三桂,迎戰農民軍。

滿清開國文臣之首,竟是一個漢人,康熙皇帝親筆書寫“元輔高風”

兩軍大戰于山海關,李自成敗走,清軍大勝,並乘勢追擊。此時,沿途官民畏懼殺掠,農民大多都逃走了。范文程扶病隨徵,草檄宣諭:“義兵之來,為爾等復君父仇,非殺百姓也,今所誅者惟闖賊。官來歸者復其官,民來歸者復其業。師律素嚴,必不汝害。”

其檄皆署范文程的官階姓氏。這一宣諭相當有效,民心於是安定下來。清軍迅速前進,攝政王多爾袞入居紫禁城內的武英殿,實現了多年以來入主中原的宏願。

滿清開國文臣之首,竟是一個漢人,康熙皇帝親筆書寫“元輔高風”

入主北京後,面對錯綜複雜的情況,只會騎馬打仗的滿人在治國理政上,那可是十足的白痴;幾乎全部由范文程來處理,正當范文程勵精圖治業績顯著的時候,朝中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使他不得不抑制雄心壯志,置身中樞之外。

1653年,范文程又上奏恢復連坐法,奏請允許部院三品以上的大臣各舉所知之人,若被舉之人任官後稱職,獎勵保舉者,如其不稱職,按罪之大小,進行論罪。他認為,“此法實行,則內外皆得真才,而天下無有不治者矣”。順治帝下詔從其議。

滿清開國文臣之首,竟是一個漢人,康熙皇帝親筆書寫“元輔高風”

范文程這個漢人,對滿人的忠心,可以在范文程晚年時期,范文程66歲的時候,奉命祭告太宗山陵,趴在地上悲傷的哭,人扶著都不能起來。4年後,范文程去世,康熙親撰祭文,賜葬於懷柔縣之紅螺山,並親筆書寫“元輔高風”四個字,作為對他的最高評價。

滿清開國文臣之首,竟是一個漢人,康熙皇帝親筆書寫“元輔高風”

范文程一生歷清四世,為清朝開創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對清朝功績可與漢之張良、明之劉伯溫相提並論。滿洲人在當時作為邊疆來的少數民族,而范文程因為自身不得重用而投靠,為了個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國家和明朝君主,於大節有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