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能實現奉天子戰略,一位素不相識之人起了關鍵作用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董昭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主人公名叫董昭。原文如下:

曹操為何能實現奉天子戰略,一位素不相識之人起了關鍵作用

建安元年,太祖定黃巾於許,遣使詣河東。會天子還洛陽,韓暹、楊奉、董承及楊各違戾不和。昭以奉兵馬最強而少黨援,作太祖書與奉曰:“吾與將軍聞名慕義,便推赤心。今將軍拔萬乘之艱難,反之舊都,翼佐之功,超世無疇,何其休哉!方今群兇猾夏,四海未寧,神器至重,事在維輔;必須眾賢以清王軌,誠非一人所能獨建。心腹四支,實相恃賴,一物不備,則有闕焉。將軍當為內主,吾為外援。今吾有糧,將軍有兵,有無相通,足以相濟,死生契闊,相與共之。”

曹操為何能實現奉天子戰略,一位素不相識之人起了關鍵作用

奉得書喜悅,語諸將軍曰:“兗州諸軍近在許耳,有兵有糧,國家所當依仰也。”遂共表太祖為鎮東將軍,襲父爵費亭侯;昭遷符節令。

曹操為何能實現奉天子戰略,一位素不相識之人起了關鍵作用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許昌一帶殲滅了黃巾軍餘部,並派使者來到河東拜見漢獻帝。不久後,漢獻帝回到了京城洛陽,負責護送的韓暹、楊奉、董承及張楊等人相互不服從,暴戾而不和。

曹操為何能實現奉天子戰略,一位素不相識之人起了關鍵作用

董昭認為楊奉的兵力最強而缺乏同黨,便以曹操的名義寫了一封信交給楊奉說:“我和將軍聞名慕義,推心置腹。將軍率領大軍不怕艱難,終於保護天子回到了故都洛陽,輔佐羽翼的功勞可謂舉世無雙,非常令人敬佩!如今群雄擾亂華夏,四海不寧,帝位便顯得尤為重要,關鍵又在於有人忠心輔佐,而這又不是一個人所能單獨完成的,必須有很多人的支援才行。將軍您理所當然在內居中策劃,我則可以成為外援。如今我有糧草,將軍有兵,有無相通,可以互相彌補彼此的不足,無論生死,我都將與您患難與共。”

曹操為何能實現奉天子戰略,一位素不相識之人起了關鍵作用

楊奉看到這封信後非常高興,對其他人說:“兗州的軍隊距離許昌最近,有兵有糧,是國家可以依靠和仰仗的。”於是,眾人一起上表請求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鎮東將軍,繼承其父曹嵩的費亭侯爵位。

曹操為何能實現奉天子戰略,一位素不相識之人起了關鍵作用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以上記載中提到的“死生契闊”,意為生死離合。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詩經》中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曹操為何能實現奉天子戰略,一位素不相識之人起了關鍵作用

看了以上的故事介紹,或許大家會認為董昭是曹操手下的謀士或者故友,所以才會假扮曹操的名義寫信給楊奉。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此時的董昭與曹操不但不認識,而且也從未見過面。當時的董昭也並非曹操的手下,而是漢末朝廷的一名議郎。

曹操為何能實現奉天子戰略,一位素不相識之人起了關鍵作用

當時,漢獻帝在楊奉、韓暹、董承、張楊等人的護衛下回到了洛陽。曹操非常擔心四人的軍力,不敢貿然來到洛陽。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與曹操素不相識的董昭卻憑一己之力扭轉了這種局面。正是他的這封信給曹操被楊奉等人主動請到了洛陽,從而為曹操“奉天子”戰略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董昭也後來也因此被曹操所器重,身居高位。

參考書籍:《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