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賞石說《石雅》

科學賞石說《石雅》

近代地質學家章鴻釗所著的《石雅》(初版於1921年)一書,可以說是近代第一部以科學賞石觀撰著的觀賞石專著,也是首次科學系統地介紹奇石、寶玉石、礦物晶體的名著。

科學賞石說《石雅》

科學賞石說《石雅》

所謂《石雅》,當取意於《爾雅》。《爾雅》是辭書之祖,成書於戰國至西漢初年之間,收集了比較豐富的古代漢語詞彙。“爾”(同“邇”)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爾雅》的意思便是為新近出現的名詞正名。而《石雅》,當是為石頭正名。這裡的石頭,包括奇石、玉石、寶石乃至礦物晶體、化石等各種。

所謂正名,不但是介紹其形貌特徵,還解釋其成因年代、物化特點,這是以南宋杜綰《雲林石譜》為代表的古代石譜所力有不逮之處,標誌著賞石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即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過渡,由文化藝術賞石向科學賞石過渡,賞石客體由天然岩石為主向礦物晶體、化石等全方位拓展。這也奠定了今天賞石界的格局。

所以,可以這樣說,《石雅》一書的問世,標誌著賞石由古代向近代的進化。

科學賞石說《石雅》

章鴻釗(1877~1951年),字演群,號愛存、半粟,浙江湖州人,1899年考中秀才,1911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地質系。曾任民國政府農商部地質研究所(實為地質講習班)所長,任職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1922年倡議成立中國地質學會,被推選為第一任會長。

從其學歷來看,章鴻釗可謂學貫中西,體現在《石雅》一書,既有對於中國古代典籍的詳瞻考據,又有對西方地質學一些最新成果的運用。章鴻釗是中國礦物史研究的開拓者、中國近代地質學奠基人之一,與丁文江、翁文灝和李四光齊名。書中,丁文江、翁文灝均有作序推介,足見其學問和見解是受到普遍認同和讚許的。

科學賞石說《石雅》

如丁文江評介說:“按照科學的礦物學對中國古代和現代的寶石詳加鑑定,這對那些收藏寶石並且希望對自己所收藏的寶石有更多瞭解的人來說,是極為有用的。但這本書,尤其對於研究歷史和考古學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座提供大量富有啟發性資料的寶庫。”丁文江視其為具有開創性的研究著作。

翁文灝評價說,作者“既得古文化之薰陶,又受現代之教育,善明書中所述之石各種美趣。他在卷首自敘中稱平生好石,此種喜好在他用帶有古風的高雅筆調寫就之各卷中隨處可見。”

科學賞石說《石雅》

李四光則在1951年中國地質學會召開的章鴻釗追悼會上,高度評價他,稱其“對於中國地質事業的開創貢獻尤大”,是中國地質事業的創始人。

《石雅》一書,章鴻釗耗時六七年時間完成,共20萬字,分上、中、下篇,上編玉石包括琳琅、珍異、玉類等卷,中編石包括辨疑、制用、藥石、形象、文玩等卷,下編金包括三五、色金、雜金、制器等卷。文字半文半白,史料詳瞻,考據豐富,論述精到,尤其是對於古代典籍包括《尚書·禹貢》《山海經》《爾雅》《穆天子傳》等記載的有關名物,特別是“一名數物”“一物數名”“同名異譯”等亂象做了考訂,引經據典,博證中外,許多見解具有開創意義和獨到見解。

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所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第25章“礦物學”,曾把《石雅》列為主要參考文獻,可見其學術價值之高。

科學賞石說《石雅》

《石雅》對於古代許多有關寶玉石的稱謂考辨著力頗多。如著名的和氏璧,之前沒有人去考證其究為何物,章鴻釗闡幽發微,根據史書記載其物理特徵,以及產地湖北荊山所產礦石,考訂其可能是臘(拉)長石(Feldspar)或是月光石(Moonstone)。此論一出,幾成定說。

章鴻釗對於石頭的定性,都是具有科學性和實證性的。如文石,他以為包括3類,一為瑪瑙,二為大理石,三為麻石(花崗岩)之屬。珉與文石也相通,所謂似玉之石,如用以琢印的花乳石、葉臘石之屬。

科學賞石說《石雅》

尤其是瑪瑙之屬,考證尤詳,“奉天錦州產者,俗稱錦州石。《爾雅·釋地》雲‘東方之美者,有醫巫閭之珣玗琪焉’;《後漢書·東夷傳》雲‘扶余挹婁出赤玉’,殆皆指此。”何謂醫無閭?何謂珣玗琪?東漢許慎《說文·玉部》解釋稱:“醫無閭之珣玗琪,《周書》所謂夷玉也。”段玉裁注:“珣玗琪合三字為玉名……蓋醫無閭、珣玗琪皆東夷語。”

孔穎達疏引漢鄭玄之語解釋道:“夷玉,東方之珣玗琪也。”據考,醫無閭山今在錦州廣寧縣西,是出入遼寧阜新的必經之地,珣玗琪即阜新之瑪瑙也。其他如瓊瑤、瑤琨、赤玉、璇玉、瓊璣、赤瓊、文瑤等名稱,章鴻釗認為這些都是瑪瑙的古稱。

至於瑪瑙之名,始見於佛經,按照章鴻釗的說法,“其名亦自後漢佛書流入中土始稱”。瑪瑙之名,最初稱馬腦,源自瑪瑙紋理的形象,的確來自梵語稱謂“阿溼縛揭波”(A smargarbha),如南北朝時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稱:“馬腦,梵雲遏溼摩揭婆。”關於瑪瑙的實證,如《禹貢》稱“揚州貢瑤琨”,揚州從古至今並不出玉,倒確實是出瑪瑙(即雨花瑪瑙)。

科學賞石說《石雅》

又如解玉沙(砂),古代又稱碾玉砂、邢砂、磨玉夏水砂等,是古代琢制玉器用的礦砂,其中分黑沙、紅沙、黃沙、寶沙,也稱黑石沙、紅石沙、黃石沙。《詩經·小雅·鶴鳴》所指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指解玉砂。宋代史料已經明確提到有關解玉砂產地,但解玉砂究竟是什麼天然礦石,一直如雲裡霧裡。

章鴻釗首次指出瞭解玉砂(沙)為硬度高於玉的天然礦物石榴子石和剛玉:“解玉沙者何?治玉之沙也。今都市所常用者有二:一曰紅沙,其色赤褐。出直隸邢臺縣,驗之即石榴子石(Carnet)也,玉人常用以治玉。二曰紫沙,亦稱紫口沙,其色青暗,出直隸靈壽縣與平山縣,驗之即剛玉(Corundum)也”。認為“二者俱解玉沙也,而用之或不同者,則又視其堅強之度以為差。”並解釋紫沙剛玉(9度)可以治翡翠寶石(7度),“玉則其數六有半,視石榴子石又微弱,故紅沙得治玉焉。”

科學賞石說《石雅》

對於一些岩石類觀賞石的成因,章鴻釗多有獨到的科學見解。如他對瀏陽菊花石成因進行考證,“乃為灰質粘板石(Calcareous clay slate)。其結為花形者,悉方解石為之也。蓋當方解石結合時,其質由散而聚,即聚而凝,向中愈密,以其餘液,迸流四射,輒復堅結,玉潔冰瑩,宛若花瓣,或大或小,而常呈菊花之形,此菊花石之所由名也”。並認為,瀏陽菊花石“惟中多灰質,琢而為硯,頑滑過甚,往往拒墨,歲久復易凹陷”,並非制硯上選。

與菊花石相似的假化石,又有“松林石”,古代產於今四川省涪陵縣之松屏山。該石因石紋如松林而得名,大塊松林石解開後,石面上莽莽蒼蒼似一片松林景象。松屏山因產松林石又可制石屏而得名。

科學賞石說《石雅》

南宋趙希鵠《洞天清錄·怪石辨》有記載:“蜀中有石屏,自然有小松形。或三五十株。行則成徑,描畫所不及。又松止二寸,正堪作硯。相稱若高大腔,宜用黑漆並烏木,不宜用爛花犀牛之屬。”

這類石種在其他地方多有所見,又稱“模樹石”,包括如今新開發的黃龍玉、海洋玉髓等,很多人認為是植物化石,其實是一種假化石,章鴻釗首次解析其成因:“不知者誤以為古代植物所化,實乃金屬礦質(如錳鐵之氧化物等)流積於岩石層隙間,久而凝結,遂成樹林形者是也。凡砂石灰石粘板石等,往往解開易得,火成岩中亦偶有之。”並指出,晚唐宰相李德裕的所謂“醒酒石”,澆水視之有林木自然狀,有稱婆娑石,當為松林石之一種。

科學賞石說《石雅》

最難得的是,凡是石性不明的實物,章鴻釗往往會作實驗製成薄片在顯微鏡下解析其礦物成分,予以定性。在書中,還記載了許多作者親身經歷的各種“石事”,尤其具有史料價值。

如《琉璃廠觀寶玉記》稱,他看到一方孔雀石,“高二尺許廣一尺餘,盛以紫檀之座,蘊以錦繡之函,其形嵌空而奇特,層累而直上,如天成巖岫一角者”,要價達1200塊銀元。可見,當時孔雀石之價格不菲,也許是物以稀為貴吧。

圖文來源:《寶藏》雜誌

排版:黃曉岑

更多深度報道,請關注《寶藏》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