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萬千寵愛於一身到葬身馬嵬坡,到底是什麼造就了楊貴妃的悲劇?

楊貴妃出生於公元719年22日,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親歷了李唐王朝由“開元盛世”墜入“國破山河在”的悲劇。其實,作為當時知名的音樂家和舞蹈家,楊貴妃除了我們熟知的“玉環羞花”的光環之外,還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典故。很多人不禁要問,如此“國色天香”的楊貴妃,怎麼會淪為那個時代的“女主角”呢?我們不妨一起來回顧一下楊貴妃悲劇的一生。

由萬千寵愛於一身到葬身馬嵬坡,到底是什麼造就了楊貴妃的悲劇?

古代文人對於楊貴妃所用的筆墨幾乎超過了所有其它女子,其中最為著名的就要數李白和白居易了。李白在《清平調·其一》中寫道:“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詩中讚歎楊貴妃的美貌和服飾如此明豔動人,甚至連地上的牡丹和天上的白雲也想要來為她梳妝打扮,大有“此女只因天上有”的感慨!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寫道:“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其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明白無論怎樣描寫楊貴妃的美麗,筆下的文字總是顯得蒼白脆弱,於是詩人似乎借用了人間所有脂粉的嫉妒來表達楊貴妃無人能及的美貌。

由萬千寵愛於一身到葬身馬嵬坡,到底是什麼造就了楊貴妃的悲劇?

由萬千寵愛於一身到葬身馬嵬坡,到底是什麼造就了楊貴妃的悲劇?

一切的榮耀終究都是過眼雲煙,“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攜楊貴妃一同逃亡四川,隨同護衛的禁軍認為動亂爆發的原因是楊貴妃和她的哥哥楊國忠禍國殃民所致,不但譁變殺死了楊國忠,還要求處死“紅顏禍水”的楊貴妃。形勢如此危急之下,身為皇帝的唐玄宗也不得不含淚賜死了楊貴妃,這個故事後來也被《長恨歌》演繹成了“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的典故。

由萬千寵愛於一身到葬身馬嵬坡,到底是什麼造就了楊貴妃的悲劇?

楊貴妃也許在人生的最後一刻才恍然明白,帝王家的情愛哪裡靠得住,山河破碎的責任豈是她一個女子能擔當得了的?生前的榮辱都隨著她在佛堂的三尺白綾而消散,她對於唐玄宗而言也許只是一曲“寧不知傾國與傾城,佳人難再得”而已!

由萬千寵愛於一身到葬身馬嵬坡,到底是什麼造就了楊貴妃的悲劇?

楊貴妃和唐玄宗的結局似乎更符合永恆勞動者的看法,他們的愛情故事不僅僅是文人們所傳頌的,也是古代勞動人民口口相傳的。在勞動人民的哲學中,如果一個人不能做好他的“本職工作”,那麼一切愛情與精神也將無可附著,唐玄宗只為美色和情愛,卻忘記了屬於自己的“本職工作”,那麼悲劇也終究是無法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