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功臣,卻慘遭七國聯合誅殺,歷史為其正名寫進課本,你猜是誰

公元前154年,吳、楚、膠西、趙、濟南、菑川、膠東等七個諸侯國同時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這是一次地方諸侯國向中央集權發起的挑戰。七國之首劉濞下令全國凡是62歲以下,12歲以上的男子一律參戰,號稱50萬大軍,勢在必得。

他是功臣,卻慘遭七國聯合誅殺,歷史為其正名寫進課本,你猜是誰

漢景帝時期由劉濞發動的七國之亂

劉濞深知發動叛亂難服人心,就狡猾地使用“誅晁錯,清君側”的口號。聯合七國把所有的攻擊目標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以“安劉氏社稷”為旗號掩蓋真實目的。這個人就是晁錯,為何要選擇晁錯?

他是功臣,卻慘遭七國聯合誅殺,歷史為其正名寫進課本,你猜是誰

晁錯成為本次叛亂的征討物件

因為晁錯是七國之亂的導火索。劉邦分封劉姓第子為諸侯王的政策是時代的錯誤,雖然收到了暫時的安定,但卻埋下了長遠的隱患。這一點賈誼和晁錯看得非常清楚,所以賈誼在文帝時期上書《治國策》,曾經提出過要“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但文帝沒有采用。

而漢景帝在位時期,晁錯直接向景帝上書《削藩策》也提出地方諸侯國只要強大起來早晚會反,不如現在趁他們沒強大起來,先將他們削弱,晚削不如早削,晚削後患無窮,早削萬事千秋。漢景帝採納了晁錯的建議,正式著手進行削藩。而晁錯也因為提出了《削藩策》成為了七國諸侯的攻擊目標,漢景帝為了求和還把晁錯滅了族。

他是功臣,卻慘遭七國聯合誅殺,歷史為其正名寫進課本,你猜是誰

歷史上晁錯削藩成為課本內容

其實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晁錯一家被滅族實在是有些冤枉。因為削弱諸侯國加強中央集權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從人性的角度來講只要有諸侯國強大起來就不會願意長期臣服於比自己要弱的中央。而且從劉邦時期到景帝時期已經傳出去好幾代人了,皇家的親戚關係早就疏遠了,有些甚至都不認識。

而且中間還有一段小插曲,就是文帝在位時期吳王劉濞的兒子劉賢,被派到宮中陪當時的太子劉啟,也就是現在的皇帝漢景帝玩兒,一天兩人在宮中下棋,劉啟輸了,輸不起,一氣之下把劉賢打死了。劉濞非常生氣,但是敢怒不敢言,從此不再上朝,開始積蓄力量圖謀謀反,所以說謀反是必然的趨勢,晁錯反而成了政治上無辜的犧牲品。

他是功臣,卻慘遭七國聯合誅殺,歷史為其正名寫進課本,你猜是誰

漢景帝命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形勢圖

不過這場聲勢浩大的諸侯國向中央集權發起的挑戰,只經過三個月便被平定了。剛開始漢景帝只想安靜的削藩,避免不必要的暴亂,當諸侯國集體謀反的時候,漢景帝殺了晁錯全家,開始採取求和的態度。不過此時劉濞已經自稱東帝,絕不求和,處心積慮了幾十年就為了把漢景帝推翻。

漢文帝清醒以後,決定派太尉周亞夫率領全國主力反擊七國聯軍,周亞夫率領30萬大軍開始東征,周亞夫以出色的軍事才能三月之內將七國逐個擊破結束了這場叛亂。

他是功臣,卻慘遭七國聯合誅殺,歷史為其正名寫進課本,你猜是誰

七國之亂征討形勢圖

也正是這場叛亂,讓漢王朝的威望從此大大提高,漢景帝趁勢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格控制了諸侯國的權利,使得諸侯國從此名存實亡,中央集權制至此正式確立,近千年由於分封而引起的諸侯割據叛亂問題終於解決。

而唯一讓我們覺得惋惜的是晁錯提出了一項正確的策略,卻因為漢景帝前期的軟弱而全家滅族,可憐一代功臣,沒看到勝利的局面,實在是為之惋惜。

他是功臣,卻慘遭七國聯合誅殺,歷史為其正名寫進課本,你猜是誰

漢御史大夫晁錯像

本文參考資料:《史記》《資治通鑑》 《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