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一百名人圖】面對滔天洪水,為啥大禹治水就能成功

上古時期——禹

今夏縣有禹王城遺址。他接受帝位,被舜舉治九州大水。

在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被譽為我國古代治水大英雄。

洪水漫天下,黎民難維生。

九年治沆漭,家門三不登。

【三晉一百名人圖】面對滔天洪水,為啥大禹治水就能成功

姒氏,名文命。他是鯀之子,顓頊之孫,黃帝之玄孫。原為夏后氏部落領袖,故又稱夏禹。“禹為人敏給克勤,其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聲為律(聲音高低快慢合於律呂),身為度(進退屈伸合於法度),稱以出(舉動符合事理),儆儆穆穆(勤勉敬謹),為綱為紀。”(《史記·夏本紀》)

堯時,洪水滔天,浩浩乎懷山襄(漫)陵,民無安居之所,物無萌生之地。

堯命鯀治水。“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一味堵截,“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堯乃另求人,得舜。舜行天子之政,巡視鯀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舉禹承父職治水。

禹感傷其父功不成而受誅,乃勞身焦思,殫精竭慮治水。禹走遍九州大地,“行山表木(樹立標誌),定高山大川(測定山川形勢)”。在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薄衣粗食,住所簡陋;一年四季隨身攜帶準繩、規矩。他鑑於父親治水的失敗教訓,改單一堵截為以疏為主,疏堵並舉。“禹盡力溝洫,導以夷嶽,黃龍曳尾於前(疏),玄龜負青泥於後(堙)。”(晉·王嘉《拾遺記·卷二》)

大禹治水的記載和傳說很多。治水最艱鉅的工程在黃河龍門(在今山西河津西北)。“昔上古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河出孟門,大溢逆流,無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盡皆滅之。”(《呂氏春秋·愛類》)傳說:開鑿龍門時,禹化為一隻力大無窮的黃熊,日夜開山挖石不止。他怕熊的模樣驚嚇妻子塗山氏,便告塗山氏聞鼓聲方可前來送飯。每到飯時,禹便恢復人狀。一次,塗山氏把開山的隆隆聲錯聽為鼓聲,急忙提罐前來,見禹是一隻大熊,一氣之下跑到蒿高山變成了一塊柱石。

又有神鳥相助之說。在一個山谷交岔處,禹率千萬河工朝西道開去,忽然飛來一隻大鵬,在上空不斷高聲呼叫:錯開河,錯開河,開西不勝往東挪。大禹遂重新勘察山形水勢,發現西開,不僅工程倍加艱鉅,且要毀壞大量良田民居,於是立即更弦易轍,從東道向龍門開去(今錯開河古蹟尚存)。美麗的傳說反映了大禹集思廣益、務實重效的創業精神。

【三晉一百名人圖】面對滔天洪水,為啥大禹治水就能成功

禹治水,終乃大功告成。“九州攸同(安定),四奧(方)既居(安居),九山刊旅(立標通行),九川滌原(水源暢通),九澤既陂(築堤),四海會同(四方道路可達京師)。”在導河入海的同時,禹又多開溝渠,用以灌溉;陂澤儲水,以防乾旱。令益教民在低溼之地種稻,令稷教民稼穡。於是水患消彌,良田千里,五穀豐登,萬民安居樂業。《詩·大雅·文王有聲》雲:“豐水東注,惟禹之績。”

舜死,禹即天子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現有禹王城遺址)。禹命太章、豎亥步量大地,將天下分為九州:冀、兗、青、徐、楊、荊、豫、梁、雍,便利了管理和合理徵收貢品。社會的安定,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創造和發明:伯益鑿井,奚仲造車,儀狄釀酒……科技的進步又大大推動了生產的發展。

禹東巡,死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禹是我國上古時代一位獻身人民事業,同江河水患作鬥爭的偉大英雄,功勳流芳千古。他在治水中表現出的卓越的智慧,頑強的氣魄,高超的技能,以及他所建立的偉大業績,千百年來為華夏民族所崇敬、傳頌、讚美。大禹,永遠是中國人民改造大自然、造福人類的巨大鼓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