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2〉:權力心中人才的標準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一卷

初,蔡邕徒朔方,會赦得還。五原太守王智,甫之弟也,奏邕謗訕朝廷,邕遂亡命江海,積十二年。董卓聞其名而闢之,稱疾不就。卓怒,詈曰:我能族人!邕懼而應命,到,暑:祭酒,甚見敬重,舉高第,三日之間,周曆三臺,遷為侍中。

譯文:起初,蔡邕流放到朔方郡,遇到大赦後,得以返回家鄉。五原郡太守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指控蔡邕誹謗朝廷,於是蔡邕流亡江湖,前後達十二年。董卓聽人說到蔡邕的名聲,下令徵召他做自己的僚屬,蔡邕自稱有病,不肯接受徵召。董卓大怒,咆哮說:我能把蔡邕全族殺得一個不剩!蔡邕感到恐懼,只得接受命令,他到洛陽後,被任命為司空祭酒,董卓對蔡邕十分敬重,以考績優秀為理由舉薦他,使他在三日內連續升遷三次,在三個不同的官暑任職,最後被任命為待中。

《智囊》裡面有個故事,姜子牙被周武王封在齊地,齊地有個名士叫做華士。太公多次徵召他來做幕僚,不肯前來被殺掉。這段描述充分表現了在權力眼裡對人才任用的標準原理。

一,權力心中的人才標準,蔡邕是名士較清高自傲,董卓想徵召其作幕僚美化自己的名聲,拉攏朝廷的清流派。拒絕後發威脅殺其全族,直接陽痿跪舔。在掌權者眼裡人才的標準只有兩個,首先是你能不能為我所用,其次是你是不是聽話,如果兩樣不符合的話直接幹掉。

二,權力說你行就行,蔡邕接受徵召後上班,被董卓三日內連升三級。真是應了那句話,領導說你行你上就行,領導說你不行就不行。董卓也是要利用其清流的名聲統戰朝廷內部的筆桿子,穩定自己的統治基礎。畢竟大漢的與論宣傳的工具掌握在清流派手中。

三,權力不在乎道德指責,最高掌權者都是超級實用主義,權力的安全才是首等重要。為了權力的安全會無所不用,不怕別人站道德制高點指責你。如果蔡邕不接受徵召肯定是被殺,在董卓眼裡你不為我所用就是我的敵人,也不能為別人所用。

透過分析在政治家眼裡人才的任用標準就是為我所用,聽話。就是這麼殘酷冰冷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