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說真話的12歲女孩

敢說真話的12歲女孩

喬志峰

中國有兩句老話,一句是“有志不在年高”,一句是“巾幗不讓鬚眉”。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思想高度、勇氣和責任擔當,真的與年齡和性別無關。

敢說真話的12歲女孩

(配圖是我的書法習作,請教正!人生就是修行,“修人”不比“修仙”容易,心為上,德為先。)

今天聊的“楚處莊侄”,上邊兩句話都佔全了。她是戰國時期楚國一位縣邑(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縣長吧)的女兒,莊侄是她的名字。在12歲的時候,她做出了許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當時的楚國國君是楚頃襄王熊橫,他繼位之時,楚國已經逐漸衰落,日薄西山。但他並未勇猛精進、勵精圖治,推動國家復興,而是熱衷於豪華宮殿、遊山玩水。興之所至,也不管是什麼時間,更不顧是否會政務廢弛,便要跑出去浪,隨從眾多、車隊浩蕩,民脂民膏,大肆揮霍。真應了他的名字,又“熊”又“橫”。

就這樣荒唐度日,轉眼間楚頃襄王已界不惑之年。可他實在是太忙了,耽於享樂、紙醉金迷,根本沒把心思放在國家和黎民身上,連太子都還沒有立。在那個時代,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一旦國君出意外,便要國家大亂。

跟很多荒淫無度的國君一樣,楚頃襄王堵塞言路,對說真話的臣子深惡痛絕,屈原被放逐後,敢直言勸諫的人基本消失了,圍繞在他身邊的盡是阿諛奉承、投其所好的諂媚小人。楚國已經走到了亡國的邊緣。

秦,虎狼之國也,一直虎視眈眈盯著他國,伺機攻打吞併。楚國的狀況,秦國當然都看到了,就定下偷襲的計劃,派陰謀家張儀潛入楚國展開活動。張儀收買了楚頃襄王身邊的寵臣,對楚頃襄王進行蠱惑:“向南500裡的唐地,非常好玩,大王何不一遊?”

楚頃襄王就好這口兒啊,當即興高采烈,整備車馬,便要出遊。這邊國家危如累卵,那邊國君還渾然不覺,欲遠行500裡,真取死之道也。只可惜,楚頃襄王近小人、遠賢臣,身邊寵信的都是小人,有的收了張儀的賄賂,有的只顧明哲保身,哪管國君死活、國家洪水滔天,雖個個對形勢心知肚明,卻無一人站出來提出異議。

這一年,莊侄才剛剛12歲,她對自己的母親說:“大王喜好淫樂,行事隨心所欲,不顧後果。也不趁著自己壯年,及時立太子。現在秦國派人賄賂大王身邊的親信,讓他們迷惑他,要跑到500裡外去玩樂。大王遠行後,奸臣必然勾結敵國謀亂,果如是,大王就回不來了,楚國也難以存在了。我為此很憂慮,願意去勸諫大王。”

12歲的小女孩,能夠對國際、國內形勢都瞭如指掌,洞若觀火,並做出正確的判斷,實屬不易。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的勇氣和擔當,她甘冒奇險,也要直言進諫,試圖挽救國家。在那個時代,女子無才便是德,被嚴格限制接觸社會和獨立思考,莊侄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另類”了。

莊侄的母親不以為然:“你還是個小孩子,你懂得什麼!”不許莊侄“胡鬧”。莊侄並未就此放棄,而是偷偷逃出家門。她做了一杆橘紅色的旗子,藏在國都南郊的路邊,這裡是南行的必經之地。

等到楚頃襄王的車隊經過,莊侄高舉旗子攔路,楚頃襄王見了,就停下來,派人詢問到底是咋回事。

手下向楚頃襄王彙報:“是一個小女孩,她聲稱有話要跟大王說。”楚頃襄王命令:“讓她過來吧。”莊侄能夠靠近楚頃襄王的車隊,舉旗子攔路也沒被抓走,還有機會陳述個人的觀點,那是相當幸運了。

楚頃襄王詢問:“小姑娘,你見我有什麼事?”即便是昏庸的君主,也並非一無是處,也可能有人性化的一面,楚頃襄王此時此刻的那份和藹可親,倒也為他的形象加分不少。

莊侄先做了自我介紹,然後說道:“大魚失水,有龍無尾。牆欲內崩,而王不視。”楚頃襄王表示不理解是什麼意思,莊侄見成功勾起了國君的興趣,這才娓娓道來:“大魚失水,是指國君遠行500裡,只顧著眼前的快樂,不防備隨之而來的災禍。有龍無尾,指的是大王年屆四十,卻還未立太子,國基不穩,必有後患。國家就要從內部崩塌了,大王卻視而不見;禍亂就要形成了,大王卻沒有悔改之心。”

這番話,說得可謂非常尖銳,甚至有幾分尖刻,對楚頃襄王直斥其非,絲毫不留情面。奇怪的是,原本性格乖戾的楚頃襄王,卻並未暴怒,而是虛心請教:“能詳細說說嗎?”莊侄不慌不忙,進行了更詳盡的解說,大致意思,跟她對母親說的內容差不多。

另外,莊侄還總結出楚頃襄王面臨“三難”、“五患”。主要包括國防鬆弛、人民生活困苦、國君揮霍無度國庫空虛、朝堂之上小人當道賢者遭排擠等等。如果說之前的話都是“戰略上”的、理論上的,那麼,這些話就是“戰術上”的、建立在現實基礎之上,非常有針對性了。

楚頃襄王深以為然,命後車載上莊侄,抓緊時間返回國都。沒想到,留守的佞臣已經謀反,並且掌握了局勢,連城門都關閉了。楚頃襄王調動鄢郢的軍隊,才勉強平定了叛亂。乃立莊侄為夫人,地位比鄭子袖還高。莊侄進宮後,為楚頃襄王講解節儉愛民的道理,楚國元氣有所恢復,又苟延殘喘了一段時間。

一個12歲的小女孩就能看清的現實、明白的道理,難道其他人看不清、不明白嗎?楚頃襄王糊塗,是由於身居高位,剛愎自用,同時也被身邊的小人給忽悠、矇蔽了。而楚頃襄王身邊的臣子,則是各懷鬼胎,有些就是靠出賣國家利益牟取私利,有些則老奸巨猾,得過且過,才不去冒那個風險。至於其他低階官員和百姓,更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去趟那趟渾水。

之前,我寫過一篇《竟無一人是男兒,只有一個老太婆站了出來》,講的是魏國一位叫曲沃負的老婦人,直接闖進王宮面諫魏哀王的故事。兩個故事有很多相似之處,結局也差不多,她們尖銳的意見,都被國君採納了。

莊侄、曲沃負,這一小一老兩位奇女子,不知要愧煞多少昏庸、自私、膽怯的人。而楚頃襄王和魏哀王,儘管不是什麼明君聖主,還幹過不少荒淫無恥的事情,但在納諫聽取別人意見方面,卻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比歷史上的不少君王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