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故事-能言善辯的虞卿

虞卿,名信,

做趙國上卿時,因封地在虞,所以號稱虞卿,他是春秋戰國時期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可謂巧言善辯,不亞於蘇秦、張儀之輩,同時還是一位義士,為了魏齊放棄了自己的高官厚祿,和他一起逃亡,下面咱們就聊聊虞卿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趙國遭受燕國進攻之際,他臨危受命,去說服楚國的權臣春申君出兵助趙攻燕,看看他是怎麼遊說春申君的:

虞卿對春申君說:“我聽《春秋》上說,人要居安思危,也要居危思安,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您現在深得楚王信任,但楚王年事已高,他死後新王是不是還會這樣對待您?您該籌劃楚王死後的事了。在這方面可是有很多的經驗教訓可以借鑑,您看看以下幾宗事例,秦孝公把商鞅封在商邑,孝公一死,商鞅最終不可避免地遭受被殺的命運。秦惠王封魏冉,等惠王死後,繼任的君主就把他的封邑奪去。這都是因為封地離王室太近的緣故。而姜太公呂望封在齊國,邵公也請求把自己的封地封在燕國,都是遠離王室,所以才能保得平安。現在燕、趙兩國交戰,您如果引兵北上討伐燕國,即可以攻固自己的封地,還可以結好趙國,討伐無道的燕國以鞏固自己的封地,這是您百年難逢的機會啊。”

春申君說:“楚國要進攻燕國,就必須經過齊國或魏國,而這兩國近來和楚國結怨,他們是不會給楚國借道的。”虞卿就說把請魏王借道給楚國的事交給他來辦。

虞卿到了魏國對魏王說:“一個強大的楚國對魏國並不是件好事,但楚國雖然強大,但要說它能越過趙、魏兩國長距離和燕國作戰,對楚國消耗一定很大,卻得不到實際利益,現在楚國就準備攻打燕國,如果魏國給楚國借道攻燕,這正是使楚國疲弊的好機會,這不正好對大王有利嗎?”

於是魏王就同意向楚國借道攻打燕國,趙國的危機也度過去了。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秦、趙長平之戰後,秦國買通了趙國人樓緩,派他去說服趙王割地求和,虞卿說服趙王打消了割地求和的念頭的事。

秦國在長平打敗趙軍後,國力消耗巨大,軍事行動難以為繼,就撤軍回國。隨後,秦又派使者到趙國索要六座城池作為和談的條件。剛從秦國回來的樓緩就勸趙王割城求和,他的理由是趙國剛剛經歷長平之戰的失敗,已經打不動了。趙王就同意了割城求和。

虞卿聽說了這件事,急忙入宮去見趙王,他分析秦國雖然在長平之戰中大勝,但那也是消耗了秦國全部資源的殘勝,秦國撤兵是無力繼續打下去了,如果此時割城求和,是拿秦國用盡全力攻不下來的地方去資助他們,等於是在幫助秦國攻打趙國。虞卿繼續給趙王分析,如果現在割城求和,明年秦國再次攻趙,趙國是戰還是繼續割地呢?戰吧,前功盡棄,繼續割地吧,終將無地可割,而且割地求和,是壯大秦國削弱自己的行為,而秦國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所絕對不能割地給秦。趙王聽了虞卿的分析,就讓他去拜見齊王,共同謀劃對付秦國的策略。

虞卿還沒有從齊國返回,秦國派來和談的使者就已到了趙國。樓緩聽到這個訊息,趕忙逃走了。

後來虞卿因為魏國宰相魏齊的緣故,拋棄卿相大印,與魏齊一起逃離趙國,困居在魏國大梁。魏齊死後,虞卿開始著書立說,寫了《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共八篇,被稱為《虞氏春秋》。

虞卿還有很多精彩的外交故事,本篇就不多分享了,歡迎朋友們補充交流。[作揖][作揖]

下一篇咱們聊聊鄭國渠和都江堰。

歷史小故事-能言善辯的虞卿